驍王與鄧懷柔的酒喝得倒是暢快,新鮮的虎血混著酒液滑入喉嚨是陣陣灼燒之感。
當飛燕來到門口時,便看見二人分別執著一個小酒甕在暢快豪飲,而短短的時間內,他們的腳邊竟有兩三個小空壇了。鄧懷柔又飲完了一個小酒壇后,便豪爽地大笑起來,道:“沒想到驍王就是好酒量,當真讓鄧某相見恨晚呢!”
驍王也飲完了一壇,卻是面色不改道:“本王還是沾了鄧公的光,來到淮南竟是飲下不少奇獸之血。”
鄧懷柔微笑著瞟了一眼立在門口的尉遲飛燕,突然開口道:“側妃既然來了,也當飲一杯。”說著徑直倒了一碗,高大的身子站立起來猶如巨塔,幾步來到了她的近前,半彎著身子遞了過來。
飛燕本想婉拒,可是還未待她開口,驍王已經穩穩擋在了她的身前:“本王的側妃因著不善飲酒,倒是要掃了南麓公的酒興了。”
鄧懷柔瞇了瞇眼:“沒想到二殿下竟是這般憐香惜玉……不過側妃聰穎多謀,當真是值得人憐愛的。這般佳人可千萬不要落了單才好,不然必定是引得各路梟雄競折腰……”
驍王臉上沒了笑,冷著眼真要發難,便聽外屋外傳來衛宣氏的聲音:“公侯可是喝醉了,怎的在殿下面前失態了?”說完,便命侍女去扶鄧懷柔,然后微微福禮道:“我家公侯看似能飲,酒品卻是差了些。還望殿下恕罪……”
就在這時,飛燕也是微微蹙眉道:“殿下,妾身許是受了風,頭痛得緊,想要早些回去……”
兩個女人倒俱是和稀泥的高手,一場風波便是這樣被打岔了開來。
因著衛宣氏提到側妃畏寒,鄧懷柔命人將虎皮剝下贈給了驍王后,兩個府宅的人各自上了馬車分道揚鑣各奔東西。
坐在馬車里,衛宣氏依然語調輕柔,卻是語帶責備之意:“鄧郎怎可說出那般的語?豈不是要與驍王扯破臉?”
鄧懷柔將她輕攬在懷里,不屑地說道:“那北疆的樊景前幾日來信,愿以黃金十箱為買路的酬金,準我行個方便,準許他的人潛入淮南府郡,伺機劫掠了這個叫尉遲飛燕的女人。本王……雖然表面回絕,私下已經應下了。”
衛宣氏聞猛一抬頭,有些不信地問道:“什么?”
鄧懷柔不以為意地笑了笑:“你以前說的不錯,那個樊景終不是個成大事的,竟是為了個女人要跟好不容易媾和的大齊扯破臉兒,當真是因著有幾分姿色的緣故?今日看這驍王也對這女人甚是看重,倒是紅顏禍水……”
衛宣氏沉默了一會,皺眉沉聲問:“此時正是敏感的時節,你我成事的準備尚不充分,若是驍王的側妃這時在淮南出事,豈不是要橫生枝節?”
鄧懷柔不以為意地笑了笑:“既然驍王甚是疼惜這個女人,那么她若是被人劫掠走了必定心神大亂,那么一個月后的演兵結果,必定是于我有利。到時候殺了大齊的威風,倒是能晃了大齊的狗皇帝,換得一時的太平!
我雖私下答應了他的請求,卻早就當著那大齊排在淮南的暗探面前,措辭強硬地回絕了那封書信,同時斬殺了送信的來使,不過那十箱金子卻是盡數收下,早已裝船運給了當朝太子霍東雷。霍東雷那個蠢貨,老早就出挑唆著,希望借著我的手來除掉他這個弟弟,一早竟是派人將皇帝演兵的打算悄悄透露于我……借刀殺人,想得倒是甚美!這般的拳拳誠意,我也是要投桃報李不是?
若是將來那蠢蛋當了皇帝,倒是天下何愁不是你我坐擁?
今日我故意露了口風,明日便會將那樊景的密函送到驍王府上,他并定甚是緊張,一早便做準備,可是到時候若是真出事了,可是怨不得我了……”
聽到這,衛宣氏便明白了,這乃是一石三鳥之計,竟是要將樊勇、驍王還有太子一并算計了。
若是驍王沒有防備住,也是樊景的關系,與淮南無關,大齊與北疆真的起了紛爭,那么淮南便可坐收漁利,同時向太子示好,一旦驍王僥幸獲勝,也可示弱于大齊,圖謀那太子能替淮南拖延些時機……
衛宣氏見鄧懷柔主意已定,便不再語了,她的眼眸微轉向馬車外,夫妻二人俱是各懷心思,便是一路無沉思……
馬車疾馳,駛過正在修繕的為了一個月后而準備的教場,雖是冬日,可是許多工匠正在打著赤膊夯地,一時間空闊的土地上塵土飛揚。
衛宣氏微微揚起了下巴,因為她知道,雖然教場尚未竣工,可是一場無形的廝殺已經開始了……鹿死誰手?
未定!
皇帝親自下詔演兵,當然是慎而又慎的事情,前來觀禮的部將自然也不會在少數,有些驍王的老部將甚至攜了家眷提前趕到淮南面見驍王。
身在江南的竇勇便提前到了淮南。
只是讓飛燕沒有想到的是,與他一同前來的,還有閨中的密友——隆珍。
當她聽聞負責接待的賓朋的魏總管提及那位竇將軍似乎帶了個捆綁得結結實實的女人一同前來,看著那側臉兒隱約是隆珍小姐時,心里便道了一聲不妙!
她帶了寶珠在幾名侍衛的隨護下急匆匆地到了竇勇暫居的驛館,心知此時竇勇正在軍營面見驍王。二話沒說,硬闖了竇勇的臥房,果真見了一身紅色的嫁衣被捆得結實,滿臉淚痕的隆珍。
飛燕連忙抽了侍衛的短刀替隆珍松綁,又掏出了她口里的布條。原想著再寬慰受驚嚇的她兩句。沒想到隆珍居然立刻便坐了起來,直直地往門外沖去,破口大罵:“竇勇!你個屠豬的瘟夫!給我滾出來!倒是一起去了驍王的面前辯理,看看還有沒有王法!竟是敢光天化日之下劫掠他人婦!你個橫行霸道的瘟生!”
也許是一路都塞了布條,憋悶的怨氣甚大,那高亢的嗓門是半天都止不住的。
飛燕本來因著隆珍的遭遇,也是義憤填膺,可是未曾想到松了綁的閨友如此中氣十足,一時間竟是止不住了,隱約生出將布條重新塞回去的沖動……
好不容易勸下了她,又趕在竇勇沒有回來前上了馬車,隆珍飲了寶珠遞來的一盞茶,略平復了下心情,才說出了自己的遭遇。
原來隆珍回轉了江南后,果然如她先前所料,閑碎語如同江南的連綿梅雨沒有停歇的時候,一個給新朝武將當妾的被休離回了老家,這樣的話引子當真是嚼不爛的話題呢!不顧幸好隆珍一早便料到了這點,早早地在外面自買了一處小宅院,帶著侍女雇傭了管家小廝自立起了門戶。
原來便是關起門來各過個的日子,倒也相安無事。怎奈在選買宅院時,隆珍露了錢財,便叫自家的兄嫂盯上了。
隆珍的堂哥原本是錦衣玉食慣了的。當初匆忙離京雖然帶了大半的細軟,可是從那歌舞升平的京城繁華之地來到了江南,終究是有些不適用,便是結交了些狐朋狗友,出入賭場幾年間便將大半的家產敗得差不多少了。
原以為隆珍一個被離合的小妾,身上的傍身之物也是不多,回到娘家終究是個拖累,那當嫂子的,一開始便是有些冷冷語,可是沒想到這小姑子竟然金銀之物豪不短缺,她買的那處宅院雖小,但是因著位置極佳,院內布置清雅,價格不菲,可她居然只是看了一圈,便毫不猶豫地買了下來。
后來堂嫂細細打聽,這才知道這歸鄉的小姑子乃是個富戶,頓時有些悔不當初。于是便琢磨著讓隆珍改嫁給自己患有腿疾的弟弟,也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算盤雖然打得精巧,可惜這隆珍早就不是幾年前那個侯府端雅的千金了。若是說在殺豬將軍府里學會了什么,那便是熱油炸鍋的潑辣氣。
當堂嫂引著她那瘸腿的弟弟入了她的家宅美其名曰嘮家常時,隆珍毫不客氣地命著管家將這恬不知恥的姐弟倆橫掃出門。
氣得那位嫂子回家破口大罵,又平白造了不少的流蜚語。
隆珍心知獨身女子撐起門戶不易,便是有心覓個老實的漢子招贅入門。可是人選還沒有物色好,那瘟生竇勇竟然直追來了江南。隔三差五地差人送東西來,竟是攪得人不能安生,難道那新納的小妾竟是不合他的心意,復有追來江南糾纏她作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