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些跟隨在馬車旁的侍衛服飾來看,竟然是伯夷宮中的打扮。閱讀本書最新章節,請搜索800[s.就愛讀書]
他竟然是這般的從容大膽地馳騁在此地,也不知與伯夷一族是什么淵源,當真是有恃無恐了嗎?
似乎也是注意到了飛燕的目光,他的目光微微調轉,微笑著撩開了輕紗朝著驍王側妃含笑輕點了下頭,復又放下輕紗,然后那馬車便是如風一般快速地向前駛去。
當飛燕的馬車來到了驛館時,便看到新建的驛館前已經停了幾十輛各色的豪華馬車。
因著驍王倡導商路的緣故,伯夷也成為來南方商賈前往淮南行經的咽喉要路。這個新建的驛館便是由驍王舍出錢銀資助著伯夷國興建的。
這棟三層隱隱帶著漢庭風格的建筑,與周圍低矮的竹樓形成了鮮明的反差。以前大齊官吏以□□自居,不屑于與伯夷這樣民風怪誕的番邦交好。可是自從驍王來到此處后,老早便開始積極地與這些番邦接觸了。飛燕自從過江之后,沿途一直備受伯夷的禮遇便是明證。
可是就算是如此,他還是不放心自己獨自前來,想到這飛燕不由得心內一甜,如今要在這伯夷國內呆上兩日,如今只是分開半日,心內就開始微微思念了。
就在這時,衛宣氏下了馬車,抬眼正看見了飛燕,不由得凝神望了過去。
此時已經是入了春,卸去了厚重的冬裝,飛燕那一身的輕紗羅裙裹襯得身材特別的窈窕,秀發被梳成了別致的掩月墜鬢,只帶了一支嵌著大顆珍珠的斜尾釵,通身上下也只剩下腕子上還套著只溫潤的玉鐲子,卻是在一群插著滿頭鮮花的伯夷侍女里顯得分外的雅致,那白嫩的肌膚在如墨秀發的映襯下顯得愈加吹彈可破。
她下車時,一眼便可能到了衛宣氏的馬車上一同下來的阿與公主。
她也不知又是什么時候回轉的淮南,倒是一副與衛宣氏打得火熱的樣子。
看來這樊景雖然投效了大齊,卻依然是野心不小,交結南北,定北侯夫人忙碌得很。
阿與見了飛燕,眼底微微一暗,再不復以前強作笑臉的柔弱模樣。只遠遠站著,竟是連施禮打招呼的面上功夫都懶得去做了。
不過衛宣氏倒是親切如昔:“妹妹倒是吃了什么滋補的?幾日不見又靈秀了幾分,可真讓人錯不開眼兒了。”衛宣氏親切地拉著飛燕的手,笑著說道,“想到來此處,可以得見到妹妹便是心內歡喜得很,一會得了空子,我們一同飲茶可好?呀,這釵可是有些歪了!”說著便是伸手準備幫飛燕扶正。(800)
飛燕含笑微微側身,躲過了她伸來的手,又謝過了衛宣氏的邀約,只推說自己有些暈船,便是先回自己的房中休息去了。
衛宣氏撲了空的手在半空中微微僵了一下。臉上的笑意漸漸散去,冷冷地看著飛燕的背影……
這驛館名曰“瞻月樓”,最好的客房分別在東西兩角的兩座獨立的小樓,由飛燕和衛宣氏分別住下。這其實也代表了伯夷女王的態度,便是對驍王與南麓公一碗水端平,兩廂交好誰也不偏頗之意。
飛燕隨行的侍女帶了十名,個個都是府里手巧心細的,由寶珠帶領著先巡視打掃了這樓梯下上,又將從王府里帶來的錦被帷幔布置掛在那側妃的臥房之內,慣看的書籍碼在了桌案邊,再在那地上鋪上一層一指厚的西域進貢厚絨駝毯。
這是驍王早臨行前特意囑咐著魏總管給帶上的,伯夷這里水汽甚大,飛燕又是天生體寒,倒是怕呆上這幾日手腳受了風寒,所以多備了防寒之物。
等到一人多高的仙鶴引頸的香爐燃著上好的豆蔻沉香時,寶珠這才請側妃上樓梳洗一下,然后稍作休息。
飛燕洗了手臉,換了寬大的便袍,然后推開窗戶憑欄遠眺,這瞻月樓外的美景當真是美不勝收。
成片泛著白光的水田連接遠山,而遠山之外卻是沉下的重重白色霧靄,一對白鷺展翅高飛,劃開了天際。
收眼近觀,在瞻月樓之下是一處狀如金蟬的小譚,旁邊建有亭臺樓閣倒是打發時間的好去處。
而此時這亭子已經被人占去,石案上擺著一架古琴,琴弦輕撥,清淡若虛的音色彌散在空中,竟是有種身居幽山之感,當真是幾分飄然灑脫,天人合一的道家禪意。
飛燕閉眼傾聽了一會,猶自微微佩服。都說音如心境,從音色里往往能聽出那彈琴者的品性。就好比驍王也是彈得一手好琴,可是那琴音卻太過陽剛,就算是纏綿悱惻之音,也是情深里帶著勢不可擋的霸氣。
可是樓下的那位,長指輕挑,音調清淡,怎么聽都應該是個淡薄名利的世外高人。可是……飛燕卻是心知這樓下正在彈琴的妙閑道長可絕不是跳脫紅塵的無欲仙人,他的心思城府絕對不下于霍尊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