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嬪說的重臣就是以嚴渡為靠山主動找上來的大臣。
當然,身為右相的嚴渡不可能親自出面表達態度,他不過是對史家表現出了友善,而此時正是大齊風雨飄搖時,他的這一個態度就很重要了。
為史家,也為他這個四皇子拉攏了不少人心,也是那時候他才知道原來還有人投在了五弟門下。
當然,他當時年紀小,只有八歲多,五弟就更小了,剛入上書房,連三字經都沒有念完,顯然是其母魯氏做主的。
當時母妃勸他不用把五弟放在心上,因為對方年紀太小了,只怕上朝都還得人抱著。
如果皇帝駕崩,太子又被廢,他和三皇子才是最佳選擇,但三皇子膽子小,什么也沒有,不像他們已經提前準備。
然而這并沒有什么用。
因為四叔以比他們預計的時間還要快速的趕回來,他甚至才知道嚴右相倒向了他這邊,四叔就回到了京城。
京城的局勢很快被控制住,民心和臣心很快安定,太子被四叔親命監國,京城和皇城內外都被禁軍和御林軍包圍,而城外還有十萬西山大營的將士鎮守。
在如此力量之下,所有的陰謀都如細末灰塵般飄落,起不到一丁點作用。
他當時并不知道母妃和舅舅打算怎么廢除太子,扶他上皇位,直到許多年后他長大成人,結合母妃和舅舅惋惜時露出的口風和當時的情況,他大致可以猜得出來。
父皇不喜世家,而母族出身世家的太子哥哥繼承了父志,也不喜歡讓世族把持朝政,因此,世族雖一直很安靜,卻一直想著重掌朝政。
而重新選擇一個對世族有好感或是依賴世族的皇帝至關重要,自己顯然就是被世族選定的,而五弟則是被想要從龍之功的權貴選中了。
皇帝突然病危,此時若是爆出是太子給皇帝下毒的丑聞,再推波助瀾將此事鬧大,離間太子和群臣的關系,再誣陷四叔和太子哥哥密謀造反,爭奪皇位,到時候以嚴渡為首的世家中的人再共同使力平定叛亂,推他上位簡直是順理成章。
而他們并沒有確實的證據,因此這件事要準備充實,然后突然發難后快狠準的結束才能成功。
可惜,他們剛開始準備四叔就回來了,因此舅舅和母妃常在他面前惋惜,若是齊浩然能晚回來三天,哪怕是兩天也行啊。
但他回來得太快了,或許是說他得到四叔回來的消息太慢了。
舅舅因此而離間他,“你看,太子早就傳信給榮親王,卻在他人快回來時才告訴你,還騙你說送信的人剛出京,可見他也在防備你們。”
可后來的事實證明,太子哥哥還真沒在防備他,四叔之所以回來得那么快,是因為宮中另外三個被蒙在鼓里非常不開心的孩子
就是齊文謐也不得不感嘆小安,小獅子和虎頭做的一手好攪局。
父皇救了回來,他是想就此退縮的。
但腳已經邁出去,人已經站在了懸崖上,退回去也站不到原來的位置,還有可能石滾山落,粉身碎骨。
而嚴渡被罷相,嚴氏一族被打壓,他就更不愿放棄自己這根草了,別說他,就是母妃也被逼著不得不往前走。
合作就有把柄,他們手里有嚴渡等人的把柄,他們手里自然也有他們的。
他們要不想死就只能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