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遷怒
荀卿染見容氏出來。忙停住話頭,屈膝福了一福。容氏笑著招了荀卿染過去,一起在榻上坐了。
“果然是好個模樣,經得住細看,是個齊全的孩子。你這頭發極好,我年輕的時候,也有這樣的好頭發,連假髻兒都用不著,唉,現在老了,都白了。”容氏笑著上下打量荀卿染,說道。
荀卿染笑,“老太太現在頭發也不少,老太太的年紀身份,稱著這一頭銀發才貴氣那。”
“這孩子會說話,”容氏又低頭看荀卿染的手,似乎發覺有什么不對,就讓丫頭拿了眼鏡來戴上,“唉呦,這只手怎么傷到過?”
荀卿染心說這老太太還真細心,“不小心燙著了。已經用了玉容膏。老嬤嬤們說,再過一年就看不出來了。”
容氏嗯了一聲,也沒問是怎么傷到的,只說,“玉容膏別的還一般,治燙傷還算有效。”說著就轉頭吩咐拿丫頭,“珊瑚,去我那匣子里,拿兩瓶玉容膏來給表姑娘。”又對荀卿染囑咐道:“雖然沒留疤,也要當心。那玉容膏要每天用,不用等明年,一個月半個月的,就全看不出來了。”
荀卿染忙又謝了。
這時就聽得外面一連串的笑聲,原來是齊婉麗幾個簇擁著個穿著淺藍繭綢薄棉夏衣男孩,一邊說笑著,一邊走進來。這男孩長的唇紅齒白,在這一眾漂亮的小姑娘中間也毫不遜色。
“給老太太請安。”男孩走到容氏跟前俯x下拜。
容氏早已笑的合不攏嘴,攜了這男孩的手,連聲地問在學里有沒有累著,飯吃的可順口。那孩子一一答了,就看向荀卿染。
容氏向荀卿染道:“這是你姨**小兒子,儀兒,比你小了三歲。”又對齊儀道:“這是你荀姨媽家的三姐姐。”
齊儀忙過來拱手見禮,荀卿染也站起身還了一禮。
眾人紛紛圍著容氏坐下,齊儀上下打量荀卿染半晌,就道:“這位三姐姐,看著好生面熟。好像在那里見過。”
“你這三姐姐一直在潁川,才進京來,第一次到咱們家,你哪里見過?”容氏笑道。
“卿染姐姐別聽他胡說,總愛拿這番話來戲弄人。”顏明月在一邊白了齊儀一眼。
齊儀陪笑,“并不是胡說,真好像在哪里見過,只是記不清了。”
“或是見了什么人和我長的相像吧,人有相似,并不出奇。”荀卿染道。
“姐姐的名字是卿染兩個字?”齊儀想起顏明月對荀卿染的稱呼。
荀卿染點頭。
齊儀連聲稱贊是個好名字,“宋朝楊時有詩云:霜染溪楓葉葉丹,翠鱗浮動汐波閒。盤盤路轉千峰表,冉冉云扶兩腋間。掠水輕鷗晴自戲,凌風飛雁暮爭還。結廬姓字無人會,靜對庭陰一解顏。又有詩曰:雨打青松青,霜染楓葉紅。”
眾人聽著齊儀掉書袋,都聽的聚精會神。
“姐姐這名字的來歷我知道了。姐姐家有座園子,遍種楓樹,就叫做楓林晚。姐姐名字里這個染字,想必就是這樣化用來的。……說起來要說京城秋天看楓葉,還是香山最好。不過不用出城去香山,在城西的抱樸園也是極好的……”
“還是這樣人來瘋,這個時候就有的說,怎么昨天你老子考你書,你就一問三不知起來了。”容氏笑著打斷齊儀的話。
齊儀不好意思地搓了搓手。
“五爺在學里念書?我有個弟弟,名字叫做君暉,和五爺同樣的年紀,如今也來了京里。”
“哦,怎么不曾帶來一起見見?”容氏問。
荀卿染笑了笑,“他小小年紀,剛中了鄉試的解元,進京來是為了要參加明年的會試。他先生寫了薦書,要薦他去鹿山書院就學。這些天,我父親正帶著他去拜會書院的先生。還沒來得及給老太太和太太們請安。”
容氏聽得,“十三歲的解元公,難得難得,荀家果真是代代出文曲星的,好!回去跟你父親和母親說,讓那孩子有空來我家坐坐,也和儀兒認識認識。儀兒也要個肯讀書上進的朋友,以后一處伴著也好。”
荀卿染忙答應了。君暉還要專心讀書,不過多認識些朋友,總是好的。
眾人正說的高興處,外面有人報說四爺來了。就有小丫頭去打起了簾子,隨著腳步聲,齊攸走了進來。
屋里頓時安靜下來,齊儀已經第一個站起來,兩手垂在身側,站的規規矩矩。齊婉麗等幾個姑娘也從椅子上站起來,荀卿染見了也忙跟著站起來。
與第一次在潁川時不同,齊攸進來時是穿著大紅的品級武官衣袍,不過還是一幅不茍笑的模樣,只是眉間那顆朱砂痣將他整個人的煞氣柔化了許多。
“給老祖宗請安。”齊攸走到容氏跟前拜了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