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彥伯震驚得渾身尿顫。
跟大唐天子合伙做買賣,簡直聞所未聞,君是君,臣是臣,君臣手握天下社稷,堂堂天子怎么可能行此低賤的商賈之事?話說出來怕是都會得罪人吧?
李欽載很奇怪許彥伯為何有如此迂腐的想法。
“大唐天子也要賺錢花錢呀,宮里養著那么多宦官宮女,吃喝拉撒哪一樣不花錢?朝廷國庫旳錢花多了,下面的朝臣左一道勸諫,右一句參劾,陛下也惱得很吧?”
“自己賺錢自己花,給國庫減輕負擔,堵住朝臣的嘴,也給自己留了體面和威嚴,陛下怎么可能不答應?”
許彥伯目瞪口呆,這個邏輯……完全沒毛病啊。
李欽載卻覺得天經地義。
來到這個年代,對皇權雖說有些敬畏,但也沒把李治當成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他還給正在親自出恭的李治送過衛生紙呢。
世間的道理總是相通的。
皇帝也是人,是人就有煩惱,而人類從古至今最大的煩惱都是缺錢,皇帝也不例外,他怎么可能拒絕賺錢?
早在貞觀十二年,太宗李世民想復建荒廢已久的大明宮工程,就是因為缺錢,剛起了個話頭便被朝臣們一窩蜂地阻止了。
那位有名的諫臣魏征以頭搶地,在金殿上痛哭流涕,仿佛李世民只要敢給大明宮多添一片瓦,就是千古難遇的昏君暴君,他誓以死明志。
李治登基后想過一把天子為所欲為的癮,于是永徽四年,他提出想將太極宮后宮范圍的咸池殿,望云亭和千步廊重新修繕一下,同樣被滿朝文武諫止,原因只有一個,缺錢。
大唐自貞觀年始,幾乎是連年對外用兵,李治登基后用兵沒那么頻繁,但也有過幾次大規模的戰事,每一場戰事打的都是錢和糧食。
民間和國庫如今正處于休養生息的時期,缺錢是真的,天子過得拮據也是真的。
所以,李治怎么可能拒絕賺錢?根本不合理嘛。
商賈之事雖說低賤,但那不過是天家和權貴嘴上說說,大唐立國至今,哪家權貴家里沒有一兩支商隊做買賣賺得盆滿缽滿?
一年賺十萬貫,攢個兩三年,足夠蓋一座新宮殿了,它不香嗎?
再說,大唐天子參了股,這樁買賣基本可以全世界橫著走,保護傘支楞到波斯國都有用,攤子鋪得更大,賺的錢也就更多,何樂而不為?
李欽載耐心地跟許彥伯解釋過后,許彥伯頓時悟了。
“沒錯,天子也不能跟錢過不去呀,尤其是獨屬于自己的錢。”許彥伯擊節而長笑。
李欽載笑道:“許兄既然不反對,改日找機會我跟陛下提一提,陛下應該不會拒絕。”
許彥伯急道:“何必改日,今日咱們便入宮求見陛下,早日說事早日賺錢不好嗎?”
李欽載嘆道:“許兄,我后天大婚,能容我把大事辦完了再說嗎?”
許彥伯這才驚覺,尷尬地笑了笑,然后起身賠禮:“是愚兄的錯,愚兄太不沉穩了,恭賀賢弟大婚,來日許家必有薄禮送上。買賣的事自是容后再說。”
李欽載揉了揉額頭。
我特么只想當一條咸魚,為何現在的行程排得如此緊密?
咸魚眼看快變成活魚了,這可不是什么好勢頭。
趕緊解決眼前這一堆亂七八糟的事,成親后帶著婆娘孩子回甘井莊當鄉村教師去。
在李欽載的眼里,甘井莊就是一道屋檐,特別適合掛咸魚。
…………
許彥伯興高采烈地告辭,李欽載親自將他送出大門外,剛轉身跨進門,便覺耳朵一痛。
李崔氏埋伏在門后,不知等了多久,李欽載的耳朵被她死死揪住,痛得李欽載直吸涼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