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群黑影一共人,是江夏軍中的‘鷹擊兵’,也就是江夏軍中最精銳的特種士兵,這支隊伍的領便是長得如猴一般的軍侯劉正。
這支軍隊身經(jīng)戰(zhàn),個個武藝高強,經(jīng)驗都十分豐富,尤其擅長偷襲城池,針對不同的城池,他們有不同的應對手段。
在距離護城河約十幾步外,名士兵拉開了黃肩弩,這是弩中之王,弩身長七尺,弓臂長一丈,須十石勁力方能拉開,殺傷射程可達六步。
在弩身上是一支長一尺的大鐵箭,人瞄準了城墻,扳動弩刀,‘咔!’一聲輕響,鐵箭如黑色閃電般射出,強大的勁力使它牢牢釘在城墻之上。
名士兵又如法炮制,在一刻鐘內(nèi),十五支鐵箭被悉數(shù)釘在城墻之上,雖然不是整齊一列,但也相距不到數(shù)尺,遠遠望去,就像一架不規(guī)則的攀登支架。
劉正將一卷繩背在身上,深深吸了一口氣,縱身輕輕一躍,抓住一支鐵箭,他身如猿猴般輕盈敏捷,借助外墻上十幾支鐵箭的支撐,迅速攀爬上了城頭。
這里是東北角,也是城頭防御士兵最少之處,此時已是深夜,大部分士兵都擠在女墻之下睡覺,盡管趙儼是一個謹慎保守之人,警惕性很高,但并不代表所有人都和他一樣。
此時曹軍士兵占領安陸郡已有一個多月,主戰(zhàn)場轉(zhuǎn)移到了江陵,安陸郡已經(jīng)不重要,剛開始曹軍還是頗為警惕,但一個多月后,江夏軍并沒有進攻安陸郡的意圖,警惕性也就一點點淡化,最后有點麻痹了。
曹軍除了形式上還是堅持巡邏外,但骨里已經(jīng)沒有多少士兵把這種巡邏放在心上了,劉正向兩邊看了半晌,沒有一個巡哨士兵,他心中暗喜,將繩套住墻垛,拋了下去。
城下士兵紛紛攀城而上,彎腰越過城墻,跳進了城內(nèi),很快便消失在一幢幢民房背后的黑暗之中,隨著余名鷹擊兵消失在城內(nèi),劉正確認他們沒有被發(fā)現(xiàn),才最后一個跳進了城內(nèi),他們并不急于奪城,而潛入城中隱藏起來,等待信號……
時間又過去了半個時辰,云陽縣城終于燃起了耀眼的烽火,立刻被大營內(nèi)的巡哨士兵發(fā)現(xiàn)了,曹軍大營內(nèi)頓時緊張起來,‘當!當!當!’警鐘聲敲響,刺耳的響聲傳遍全營。
睡熟中的曹軍士兵紛紛醒來,開始手忙腳亂地穿系軍甲,一片忙亂,大營內(nèi)開始喧鬧起來。
主將趙儼在睡夢中被鐘聲驚醒,他披上衣服,快步走出大帳,厲聲喝問道:“發(fā)生了什么事?”
一名巡邏士兵飛奔而來,單膝跪下稟報:“啟稟主將,前方烽燧燃起柱烽火,應該是云陽縣示警!”
趙儼吃了一驚,連忙小跑至營墻邊,走上了板墻,向南方望去,只見二十里外的烽燧燃起了柱火光,這應該是五十里外云陽縣發(fā)出了警報,在后面的兩座烽燧都跟著示警了。
趙儼心中很驚訝,江夏軍怎么會在這個時候進攻安陸郡?這時,司馬懿也出現(xiàn)在板墻上,張遼雖然被調(diào)回樊城,但司馬懿最終被留下來輔佐趙儼,這也是曹操考慮到趙儼守成有余,但進攻謀略不足,便讓司馬懿作為補充。
司馬懿凝視南方片刻道:“很明顯,烽火既然是從云陽縣方向傳來,江夏軍應該是乘船而至,趙帥,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必須有所應對!”
“司馬主薄未免有點操之過急吧!”
趙儼年近四十歲,與陽翟辛毗、許下陳群、定陵杜襲并稱潁川四大名士,他也曾投靠劉表,但很快便棄劉表而走,在建安元年投靠了曹操,頗得曹操器重,從縣令、主薄,一直出任都督護軍。
他在屯田中表現(xiàn)出了高的練兵才能,終于贏得曹操信任,雖是官,也同樣讓他帶兵出征。
趙儼雖有才干,不過人相輕,對于比他小十歲的司馬懿多少有點不放在心上,丞相讓司馬懿輔佐自己,他卻覺得司馬懿不過是一介書生,紙上談兵還行,真到了實戰(zhàn),恐怕就不行了。
他特地將主薄兩個字咬得很重,提醒司馬懿注意自己身份,“主薄,現(xiàn)在敵軍情報不明,怎能輕易出兵,就算采取應對之策,也要摸清敵軍情況再說!”
說罷,他不理睬司馬懿,隨即命令身后副將臧霸道:“派一隊斥候去探查消息,有情況隨時來報!”
“遵命!”
臧霸立刻安排一隊斥候出營巡哨,趙儼似笑非笑地看了司馬懿一眼,轉(zhuǎn)身走了。
司馬懿臉色陰沉似水,趙儼的傲慢自負同樣讓他異常厭惡,相比之下,張遼就沒有趙儼這種官架,待人誠懇得多。
這時,于禁慢慢走到司馬懿身旁,低聲道:“其實我也覺得應該盡早出兵,埋伏在涢水旁,待敵船靠近,立刻倒油燒船,這種機會稍縱即逝,可惜趙將軍保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