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一笑,“亮也有耳聞,知道吳侯煩心,也不敢打擾?!?
孫權知道他說得是曹操密信之事,他不想和劉備方面談這件事,便一笑揭過,又問道:“不知現在皇叔狀況如何?”
“我前天接到皇叔快信,皇叔已在武陵縣,目前武陵縣糧食充足,軍隊還有兩萬五千人,實力尚在?!?
“那就是不幸中的萬幸了,上次東吳一會,實在是匆忙,什么時候再請皇叔來江東,我一定會好好招待他?!?
孫權只是隨口說說,并沒有當真,但諸葛亮卻抓住了機會,笑道:“既然如此,孔明就替皇叔接受吳侯的邀請,大戰后皇叔一定前來拜訪吳侯?!?
孫權心中一怔,沒想到諸葛亮竟當真了,他只得苦笑一下,岔開了話題,“這次抗曹之戰,很遺憾皇叔不能參加了?!?
這也正是諸葛亮要談的正事,他神色變得嚴肅起來,緩緩道:“吳侯此詫異,聯合抗曹是上次東吳之行,吳侯和皇叔親定的大計,南郡之軍雖然遭遇小挫折,但實力仍在,且抗曹之心愈加盛烈。
現在我們依然擁有衡陽、武陵等五郡,以及南郡一半,精銳之軍兩萬五千人,更重要是皇叔手中有衣帶詔書,奉旨討賊,更加名正順,否則,曹操以丞相之身親討江東,又有皇帝旨意,劉州牧及吳侯皆是漢臣,何以抗旨不遵?”
諸葛亮的話句句打在孫權的心中,諸葛亮說得很對,他們聯合抗曹最大的問題就是名不正不順,曹操奉旨征討,而他們卻抵抗朝廷大軍,說得嚴重一點,他們就是造反叛逆,如果有劉備的衣帶詔,他們就是清君側,救漢帝,意義完全不同了。
諸葛亮見孫權已被說動,他又接著道:“方抗曹,必有一頭,劉皇叔愿奉吳侯為,協助吳侯討伐漢賊!”
這也是諸葛亮的殺手锏,他知道孫權和劉璟在暗爭抗曹領袖之位,這對戰后的利益分配具有重要意義,所以他先表態,支持孫權為方抗曹領袖。
孫權終于被說服了,他點點頭又問道:“不知皇叔會以什么方式參與抗曹?”
諸葛亮大喜,孫權終于松口了,他連忙道:“我們有兩個方案,一是派軍隊跟隨江東軍,其次是我們在西線作戰,攻打江陵,斷曹操江陵后,兩個方案由吳侯決定?!?
孫權想了想便笑道:“讓我再考慮考慮,先不急決定,總之,我支持皇叔的抗曹立場。”
諸葛亮既然已經達到目的,他便不久留了,起身告辭,孫權親自送諸葛亮出去,給魯肅施了一個眼色,魯肅會意,吳侯是要自己留下來。
魯肅將諸葛亮送出大門,又匆匆趕回來,只見孫權站在窗前沉思不語,魯肅不敢打擾主公思,便靜立一旁。
過了良久,孫權問道:“敬可知道劉備為何一定要參與抗曹大計嗎?”
“他是皇叔,又奉衣帶之詔,在這個時候,他若龜縮在武陵不出,會被天下人非議,他承擔不起這種重責。”
“你真這樣想?”孫權回頭似笑非笑地看著魯肅。
魯肅點點頭,“微臣確實是這樣認為,諸葛亮也承認了微臣的想法正確?!?
孫權搖了搖頭,“那是敬忠厚了,看不懂諸葛亮的心計?!?
魯肅連忙躬身道:“微臣不知,請吳侯明示。”
孫權嘆了口氣,“坐下說吧!”
兩人坐下,孫權這才苦笑一聲道:“我也是剛剛才反應過來,昨天布找到我,勸我就算最終和劉璟聯合抗曹,也要談及條件,要劉璟讓出長沙、武陵、零陵、桂陽、衡陽五郡,可除了長沙郡外,其余四郡都在劉備手上,剛才諸葛亮堅持劉備軍隊參與抗曹,顯然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我卻一時忘了,現在才反應過來。”
魯肅沉默片刻,問道:“吳侯是想反悔,推翻剛才的允諾嗎?”
“我也不至于這么而無信,但如果能不知不覺讓孔明消失,那么......”
孫權的意思就是說,如果殺了諸葛亮,那他承諾之事就無人知曉了,也就可以隨之作廢,只是這個想法有點陰狠,他希望能得到魯肅的支持。
魯肅卻立刻起身道:“吳侯,請容微臣一,劉備參戰有利于主公抗曹之名正順,這其實是大義,而為了區區四郡而甘冒逆臣之名,實為因小失大,吳侯若要四郡,戰后可以找別的理由,但大敵當前,微臣以為,還是應該眾志成城,團結抗曹才是正途!”
孫權默默不語,魯肅一席話說得他萬分慚愧,半晌他才嘆息一聲道:“敬說得對,我險些做了蠢事了,多虧敬的勸諫,也罷,就采納敬的話,既已許之,就不再反悔,四郡等戰后找別的理由奪取?!?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