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荀攸也能理解,赤壁大戰使中原物資財力損失大,至今還沒有恢復,再想大規模出兵顯然不現實,但更重要是丞相年事已高,不再有從前的銳氣,轉而更注重自己在漢朝的地位。
相反,劉璟卻年輕銳勁,充滿了朝氣蓬勃,兵精民附,又有賈詡、司馬懿這樣的頂尖人才輔佐,擴張大業處于上升期也就在情理之中。
坦率地說,荀攸也沒有抑制劉璟西擴的良策,除非讓荊州生內亂,但似乎又不可能,江東也更不是威脅,想來想去,也只有出兵干涉一條了。
荀攸跟隨著曹植快步來到內堂,這里是曹操召集心腹幕僚商議軍國大事之地,只見丞相獨自一人在堂上來回踱步,顯得憂慮很重,這讓荀攸有一種莫名的傷感。
以前五大謀士,郭嘉病故,賈詡投降劉璟,叔父轉向朝廷政務,不再為丞相謀策,而程昱在赤壁兵敗后,愧疚于心,一直稱病不出,丞相現在只剩下自己一人了。
荀攸快步走到堂下,躬身施禮道:“微臣參見丞相!”
“公達來得正好,快快請進!”
曹操心中焦急,他無心和荀攸敘家常,兩人坐下,他開門見山便道:“剛剛得到消息,劉璋意外病故了。”
這個消息讓荀攸一驚,“怎么會病故?”
“聽說是巡視途中暴斃,死因不明,有可能是中毒身亡。”
曹操嘆了口氣又道:“現在劉璋的兩個兒互相指責對方下毒,各自統兵征伐,內戰打得很激烈,南方東州士和巴蜀系也爆了激戰,益州現在亂成一團。”
荀攸微微哼了一聲道:“劉璋暴斃,除了劉璟所為還會是誰?可嘆劉璋兩個蠢各為私利爭奪,卻不顧大敵臨頭。”
曹操點了點頭,“這是很顯然,劉璋之死,劉璟是最大得益者,只要除掉劉璋,益州便成了無主之地,劉璟便可以趕在朝廷任命新州牧之前,奪取巴蜀,美其名曰平定巴蜀之亂,保護民眾,在道義上就站住了腳,那時他就要逼我承認他對巴蜀控制。”
說到這里,曹操眼中流露出一種掩飾不住的憂慮,對荀攸道:“劉璟占荊州奪巴蜀,天下富庶之地得其二,更有巴蜀地利,如果他的上庸策略成功,將是巴蜀漢中一鍋端,然后兵指關中,將占據大漢半壁江山,公達,我們現在該如何是好?”
荀攸心中暗暗嘆息一聲,劉璋暴斃,劉璟奪取益州大勢已成,還能有什么辦法阻擋,但他又必須替曹操分憂,沉吟一下,荀攸緩緩道:“微臣有計,或許能緩一緩劉璟的西進步伐。”
曹操當然也知道這件事為棘手,如果容易,他自己就能決定了,正因為無計可施,他才把荀攸請來,荀攸果然沒有讓他失望,提出了策,他連忙笑道:“公達請說!”
“第一計可以叫急計,立刻要做,朝廷必須立刻承認劉循或者劉緯為益州州牧,再派人去益州勸和他們兄弟,使他們停止內訌,一致對外,這樣可以使劉璟在道義上站不住腳,同時也建議立刻屯兵南陽或者汝南,趁現在劉璟西進,荊州空虛之計,兵壓荊州,逼劉璟退兵。”
曹操默默點頭,他可以承認劉緯為益州牧,可以讓黃權調和內戰,這一點沒有問題,但說進攻荊州,他卻覺得不妥,上次荀攸就提出這個方案,他沒有采納。
倒并不是因為他和劉璟簽有互不進攻合約,那種合約對他是沒有意義,關鍵是有漢水和長江阻隔,江夏又有強大的水軍,他進攻荊州作用不大,反而撕毀毀約,給了劉璟進攻南陽的機會,所以曹操權衡再,沒有采納屯兵汝南的方案。
但曹操也不想過多解釋,便問道:“公達請說第二計!”
荀攸感覺曹操并不是很驚喜,估計他還是不會采納兵逼荊州這一條,無奈,他只得又道:“如果劉璟占領了巴蜀,丞相可以暗中支持巴蜀本土派,同時調撥巴蜀本土派和東州士的矛盾,讓劉璟在益州難以立足,最后被迫放棄益州,這一計需要一定的時間,但效果會很好,所以又叫緩計。”
“不錯!”曹操贊道:“此乃釜底抽薪之計,沒有巴蜀人的支持,劉璟就算將巴蜀吞進嘴里也咽不下去,更關鍵是,它能替我爭取時間,這一計我采納了,再請問公達第計。”
荀攸想了想道:“第計,姑且叫它補計,微臣的意思是說,我們在巴蜀和漢中沒有搶到先機,形成了今天的被動,那么我們下一步就要搶在劉璟之前,堵住他的下一步途。”
“公達是指關中?”曹操問道。
荀攸點了點頭,“正是關中!”
曹操負手慢慢踱步,他明白荀攸的意思,關中的關鍵在馬,如果馬不除,劉璟可能利用和馬結盟的關系謀取關中。
對馬而,一旦劉璟入主關中,便意味著他完全掌控隴右,不用再擔心關中曹軍對韓遂的支持,甚至會請劉璟幫他共滅韓遂。
然而對于劉璟,他若攻占關中,就會形成南和西兩個方向包圍中原之勢,對自己形成了戰略包圍,使自己顧此失彼,最后必然被劉璟步步蠶食,只有自己搶先掌控關中,滅掉馬,將劉璟堵在漢中,這才是正確之策。
想到這,曹操回頭問道:“如果想要滅馬,我們該怎么做?”
荀攸捋須笑道:“馬有騎兵之利,軍中將士多有羌人,隴右是他的根基,若在隴右滅他較難,不如把他誘來關中,在關中滅掉他。”
曹操大喜,連忙問道:“計將安出?”
荀攸附耳對曹操低語幾句,曹操連連點頭,一豎大拇指贊道:“公達之計,高明也!”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