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軍大帳內(nèi),一名報信兵將武威守杜畿的信呈給了馬超,馬超接過信看了一遍,信中杜畿說形勢急切,懇請馬超立刻出兵,為大漢王朝保住武威郡,馬超看完信,把信又遞給了龐統(tǒng),這才問報信兵,“羌兵已經(jīng)殺到武威城下了嗎?”
“啟稟馬將軍,我動身時聽說對方已經(jīng)出兵,我過來用了一天半時間,羌兵應該已經(jīng)進入武威郡境內(nèi)了。無彈窗小說網(wǎng)”
“武威郡現(xiàn)在有多少郡兵?”馬超又問到。
報信兵嘆了口氣,“郡兵只有幾人,杜守又征募各家豪強的家丁,大概有一千余人左右,最多再動員幾千民眾參與守城,問題是羌人有攻城武器,我們守不了多久。”
馬超點點頭,“我知道了,我會立刻出兵!”
馬超命人帶報信兵下去休息,這才對龐統(tǒng)道:“我們的騎兵都去高原了,軍隊都是步兵,軍師覺得來得及嗎?”
龐統(tǒng)笑道:“杜畿此人非常精明,我估計他看見酒泉郡被羌人占領,便有了準備,應該是在張掖城內(nèi)有探,對方一動兵,探便放出鴿信,而且羌人雖是騎兵,但如果他們攜帶攻城武器,行軍速絕不會快,從距離上看,應該是我們離武威城更近,我覺得雙方抵達武威郡的時間差不多,只要我們出兵及時,行軍快速,一定能趕在羌人破城之前抵達武威郡。”
旁邊劉虎立刻道:“我們重甲步兵有馬匹托運,行軍快速,愿先走一步?!?
馬超搖搖頭笑道:“虎將軍可以先走,但不能為先鋒,重甲步兵若有失,我可無法向殿下交代,先鋒另派他人?!?
他立刻令道:“命王平將軍立刻來大帳。”
半個時辰后,大將王平率領五千蠻軍為前鋒,晝夜行軍趕往武威城,馬超親率一萬五千軍和劉虎的五千重甲步兵為主力,遲一步出發(fā),龐統(tǒng)和老將嚴顏為后軍,率軍五千,押解輜重后行。
武威郡是河西第一大郡,人口約萬戶,大半都是兩漢時期遷到河西走廊開墾糧田的漢民,經(jīng)過兩多年的苦心經(jīng)營,武威郡內(nèi)已是糧田成片,溝壑縱橫,更重要是,武威郡沒有遭受漢末之亂的沖擊,人民生活安定,還有不少關中之民逃來,也加速了武威郡的繁榮。
雖然是西域邊郡,但這里民風尚武,且讀書人眾多,既出了像賈詡、王肅這樣的才智之士,也出了董卓這樣的大軍閥,目前,武威郡守是名臣杜畿,他是一名為能干且愛民如的官員,在他的治理下,武威郡人民安居樂業(yè),漢人和羌氐胡人相處和睦。
杜畿是朝廷任命的守,當然也是曹操選中的良臣,他雖然不像國淵、程昱那樣效忠于曹操,但也不像荀彧那樣忠誠于漢王朝,他并不迂腐,善于審時勢,現(xiàn)在整個關隴都劃給了漢國,對于關隴的原朝廷官員而,可以棄官返回鄴都,也可以繼續(xù)留任,當然,留任要得到劉璟的認可才行。
目前關隴地區(qū)的官員去留有種類型,一種隴西六郡官員,基本上都向劉璟表示了效忠而得以留任,其次是關中郡的官員,全部撤離了關中,由劉璟重新派人接任,另一種便是還沒有表態(tài)的官員,比如杜畿就是這第類。
連杜畿自己都不知何去何從,但此時他顧不上考慮前途,他必須要保住武威郡的民眾,武威城四扇城門打開,成群結(jié)隊的民眾蜂擁而至,城門擠滿了從武威各地逃難來的婦孺姓,哭爹叫娘,亂成一團。
“守,會不會有張掖羌敵混在人群中入城?”旁邊郡丞李濟憂心忡忡道。
杜畿嘆了口氣道:“那又能怎么樣呢,難道要象長安一樣,一個一個驗證身份后才能進城嗎?就算南宮的人混進城,那也是沒有辦法,羌人騎兵轉(zhuǎn)瞬就殺到,我們也只能盡人事了。”
郡丞李濟又問道:“漢軍真的會來救我們嗎?”
“一定會!”
杜畿很自信地笑道:“丟了武威郡,也就丟了河西走廊,劉璟怎么可能容忍,他之所以將軍隊安排在金城郡,就是為了防范羌人,漢軍肯定會來援助,我唯一擔心就是他們能否在羌人之前趕到?!?
李濟默默點了點頭,他能理解杜畿的自信,沉默片刻,他小心翼翼問道:“守,有句話我不知當講不當講?”
杜畿瞥了他一眼,有些不滿道:“慈世,我們在一起也有四年了吧!還有什么話不能說?”
李濟苦笑一聲說:“我是想說守在這件事后,是回鄴都,還是繼續(xù)留在武威郡?”
杜畿微微一笑,“我其實是無所謂,關鍵就看劉璟對河西的態(tài)了,假如他意志堅決,一定要奪回河西,恢復對張掖郡和酒泉郡的疆域,那么我愿意為他效忠,但如果他忌憚南宮,默認南宮對張掖和酒泉的占領,那么這樣的人也成不了大事,還是回鄉(xiāng)種田為好?!?
李濟也笑道:“我也和守想到一起去了,我們這些在河西為官人,實在是對這塊土地有很深的感情?!?
就在這時,有士兵大喊道:“有軍隊來了!”
杜畿大吃一驚,連忙上前問道:“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