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才在。”安忠海一直站在桌案邊等待差遣,可以說伺候兩代帝王已經(jīng)讓他習(xí)慣了時時刻刻在御前不動聲色的關(guān)注皇帝,以便隨時準(zhǔn)備好帝王所需。
“準(zhǔn)備詔書,兩份。”晉成帝頓了頓,才附道:“要……譽黃和應(yīng)劭的。”
譽黃的!?安忠海一驚,狠狠低下了頭,連身體都在微微顫抖,緩緩?fù)顺鲇鶗浚?zhǔn)備詔書所需之物,包括玉璽等六方。譽黃詔書,是襲自邯朝的制度,用來禪位的專用詔書。晉成帝孩子諸多,但除了年長的幾位,一開始孩子的成活率并不高,所以普遍年齡偏小,即便如此,幾個年長的依舊爭紅了眼,他不是看不到,只是維持著平衡,希望他們保持著兄友弟恭,不要連皇家最后一絲親情都失去。直到這幾年朝內(nèi)外穩(wěn)定了后,孩子才漸漸多了起來了,但整整十五年了,晉成帝都沒有決定皇儲人選,現(xiàn)在,皇上終于下了決定。
顯然,這杜絕了晉成帝日后突然仙逝,諸多皇子爭奪帝位的情況,只是晉成帝卻忘了這世上有人,就有爭奪,帝位更是其中之最,從古至今父子兄弟為此廝殺并不鮮見。
全部準(zhǔn)備好了后,安忠海就退了下去,直到晉成帝喊了他,才能再進(jìn)來。
晉成帝握著筆,卻遲遲沒有下筆,腦中劃過一個個兒子從小到大的事跡,再從各方面來衡量,最后停格在皇貴妃寬和雍容的面容上,又想到了三子的前些日子寄回來的信,品性、年齡、才智、威望、師承、母族、能力、出生高貴、身體無殘缺、朝堂間口碑甚好,這么多兒子下來唯有最三子無可挑剔,不結(jié)黨營私,母子皆是大氣的性子,定然不會為難其他兄弟,終于下了筆。
最后幾行字,明確寫到禪于皇三子邵安麟,望能用心理政,愛戴百姓,成千秋之勢,今廣布天下,以時施行,欽此。
詔書是沒有傳錯的可能性的,但凡在這樣正式的文書中,必然會寫上皇子的排位和大名,就算想添加刪改也是不可能的。
寫完了譽黃詔書,看了數(shù)遍,才打開一旁裝著玉璽的盒子,在詔書上重重按了下去,全部做完晉成帝才吐了一口氣,將譽黃詔書仔細(xì)卷起。緩了一刻鐘,開始提筆寫應(yīng)劭詔書,此詔書與譽黃是一體的,是為了讓禪位詔書的附加版,一般里面會提出對新帝的要求和束縛,以便更好地傳位于人,里面會提出一些要求,而繼承皇位的下一任皇帝必須做到,若是做不到就會由保管應(yīng)劭詔書的人將之公諸天下,取消其帝位,所以大部分繼位者都非常重視應(yīng)劭詔書。
而晉成帝的應(yīng)劭詔書,寫的卻是,善待皇七子,保證其壽終正寢,瑞親王府繁榮不衰。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