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福吸了口煙:“蘇聯的確是個大國,人口也非常多,比美國還多幾千萬。”
“是的,”多諾萬說,“人口多炮灰就多!如果算上波蘭人、烏克蘭人、立陶宛人和斯洛伐克人,德國已經擁有了超過1.3億人口,幾乎和我們一樣多,比英國多出了七八千萬。”
“而且德國那邊還有一個擁有4100萬人口的意大利!”美國總統說,“看來英國人根本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打回歐洲大陸了。”
多諾萬點點頭,說,“英國雖然有抵抗下去的意志,但是它只能在海上和北非、中東這些地方拖住德國前進的步子。而且也拖延不了多久了!”
多諾萬的語氣非常沉重,仿佛在給大英帝國念悼詞:“德國現在已經征服了法國和比利時這樣的工業化國家,很快還將把荷蘭、瑞典拉入歐洲關稅同盟。這意味著德國將會擁有歐洲大陸上大部分的造船能力。
而英國的工業能力正在被德國潛艇扼殺,英國人現在必須全力以赴地建造商船和驅逐艦,這樣他們就沒有力量去制造多少強大的戰列艦了。相反德國人可以讓整個歐洲大陸的大型船臺替他們建造戰列艦。一旦德國人擁有了足夠多的戰列艦,他們就能占領英國本土。到時候,就算蘇聯愿意當炮灰恐怕也無能為力了。”
他幾乎在大聲疾呼:“所以,我們如果還想讓美國成為領導世界的國家,現在就要抓緊時間拉攏蘇聯!”
羅斯福看了看自己的智囊哈利.霍普金斯,“能不能在大選投票后把斯大林想要的飛機和發動機給蘇聯?”
40年是美國的大選年,羅斯福正在尋求第三次連任。在大選投票前(11月上旬),他可不想節外生枝。
霍普金斯想了想,說:“p-39和p-40畢竟不是戰列艦,目標沒有那么大,應該沒有問題。不過英國人現在更加需要它們,在日內瓦和會后,德國人肯定會發動大規模攻勢。”
“哈利,你說到日內瓦和會我想起來了。”羅斯福又吸了口煙,“我們是《特里亞農條約》的締約國,而且我們還參與了巴黎和會。現在德國要推翻巴黎和會的結果和《特里亞農條約》。這是單方面的改變而且嚴重違反了國際法,是嗎?”
“總統,”哈利.霍普金斯認真的想了想,“我對國際法不了解,不過您如果認為他們違反了,那他們就一定違反了。”
“威廉,你是大律師,對國際法一定有所了解吧?”羅斯福又笑著問多諾萬。
“這是公然踐踏國際法的行為,”多諾萬說,“美國必須要表明堅決反對的立場,只有這樣才能鼓舞遭受欺凌的歐洲弱小國家反抗德國的強權。”
多諾萬所指的國家肯定不是匈牙利,自從德國宣稱要廢除《特里亞農條約》,匈牙利人的親德情緒迅速高漲,連協約國支持的匈牙利獨裁者霍爾蒂.米克洛什都無能為力,只能順應這種潮流,投靠到德國一邊了。
可是廢除《特里亞農條約》和《圣日耳曼條約》卻會大大損害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的利益。但這兩個國家的實力有限,很難反抗強大的德國,除非得到美國和英國的支持。
“總統,可是國內的民意不會支持我們過多干涉歐洲事務。”哈利.霍普金斯提醒說。“我想沒有幾個美國人會關心匈牙利和南斯拉夫之間的恩怨,國會也不可能通過向南斯拉夫提供大量軍事援助的決議。而且日內瓦和會將在大選投票前結束!”
“可如果我們什么都不做,”多諾萬兩手一攤,“南斯拉夫和羅馬尼亞就只能屈服……這兩個國家雖然弱小,但多少總能給德國放點血。”
羅斯福想了想,笑道:“我們必須要做點什么,但是又不能做太多。參加日內瓦和會是必須的,因為我們是《特里亞農條約》的締約國。我們可以說‘不’……這不等于可以陷入歐洲這個泥潭,對嗎?”
“美國當然可以說‘不’,”霍普金斯說,“但是在大選之前,您最好讓選民明白您對歐洲問題是只說不做的。”
“對,”羅斯福笑了笑,“在歐洲問題上我就是個大嘴巴。”他看著霍普金斯,“不過我想讓南斯拉夫和羅馬尼亞認為我真的會為他們做些什么。哈利,我希望你和國務卿一起去日內瓦,作為美國代表團的副團長。”
“我明白了,總統先生。”哈利.霍普金斯想了想,回答說,“我知道該怎么辦,我會讓南斯拉夫人和羅馬尼亞人明白,美國會和他們站在一起!”
羅斯福笑著點點頭,“盡可能在私下表達意見,可以做出除參戰以外的所有口頭承諾。如果有必要,還可以簽署一些內容為提供軍事援助的外交備忘錄。”(未完待續。)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