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那個單詞外,你說的每一個詞都是華語,為什么連起來感覺就聽不懂了呢?顧南澤看著站在臺下的記者,慢吞吞的問道:“你說我的妹妹宋如一?”其實這也是說話的一個技巧,回答的慢就算說錯了,也可以多一些回旋的余地。
記者熱切的點了點頭:“是的,因為我們無法聯系到宋如一小姐,但是也想知道,您作為她的家人,對這件事的看法如何?”
看法,我能有什么看法,顧南澤內心已經暴躁的刷屏了,我知道那個臭丫頭有私人實驗室,一直在做植物相關的實驗,為此還在別墅的后院蓋了幾間智能溫室,但是我不知道她在做什么實驗啊,連溫室里種的叫什么都不知道。
不過顧南澤好歹也是在娛樂圈沉浮了數年的人,盡管內心已經開啟了瘋狂吐槽模式,但是他的表情還是那么淡定,讓人以為他其實什么都知道。所有人就聽他說道:“抱歉,今天是我們新電影宣傳的日子,我們只回答與電影相關的問題,至于別的事,你可以聯系我的助理,等會我們私下再談。”
《科學時刻》的記者就是比娛樂圈的記者好糊弄,他想了想這個辦法其實挺好的,便坐下了。但是其他記者們已經像聞到了腥味的鯊魚一樣,興奮了起來,還有低頭給公司發信息,將剛才拍下來的那一幕發到主編那里的。
大家都是吃娛樂圈的飯,有關于電影的報道早就打過招呼,要商量著發,但是這個突發事件可是沒有商量過的,誰先發了誰就吸引了視線還有流量。
于是電影宣傳還沒結束多久,娛樂圈某個自媒體就在微博上傳了一條新聞,附帶短視頻。恩,出現在視頻里的人都是娛樂圈的老熟人沒錯,看身后的海報應該是張導的新片在做宣傳。不過小編你是不是打錯字了,什么科學周刊,什么新藥研究、醫藥變革,咱們不是只報道娛樂圈嗎?
這貨不對板啊,然后網友們打開視頻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紛紛蒙圈了,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干什么?
視頻是從那個《科學時刻》記者站起來提問開始的,一直到顧南澤回答之后他坐下結束,前后不到一分鐘,但是加上后期添加字幕,足夠讓網友們知道他們在說些什么了。
1樓有沒有誰來科普一下,沒有成癮性、沒有副作用的止痛藥代表了什么(吃瓜jpg)該評論有62樓回復,還在繼續增加中。
2樓我不相信世上有這樣的藥不止他一個人不信,點贊人數還在持續增加中。
3樓我國醫學研究的進步(星星眼jpg)
4樓不知道為什么,這個消息通過娛樂圈媒體放出來感覺怪怪的,坐等反轉一連串+1共同坐等。
5樓只通過了動物實驗就敢說無成癮性、無副作用,fad通過了嗎?臨床做了嗎?
6樓據我所知,顧南澤的妹妹還在上大學,肯定不超過25歲。一種新藥從研發到上市,沒有十幾二十年能成功?這還只算了成功的,請問她是從娘胎里開始研制的嗎?
一部分網友選擇了轉發點贊,一部分網友當做假新聞,大部分網友等后續,感謝近些年來網絡上的一些列輿論反轉,媒體們不累,網友們都累了。大家已經學會了等后續,不馬上發表評論,嘲諷的也只是少數人,但是反轉一直不來,都快忍不住了怎么辦。
大部分網友都是不信的,不過這才合乎常理。如果視頻是假的,這么做到底是為什么?要是為了炒作,這個舉動也太讓人智熄了。
很多顧南澤的粉絲在他微博里留,詢問這一切是不是真的。還有一些粉絲去剪刀手的,畢竟幾年來,剪刀手一直走在有關少爺八卦的最前沿,而且爆料的都是事實,大家還是很信任他的。
奈何這次不管多少私信和,他暫時都沒有回復。
直到一個大v轉發了該視頻,并且發文你們都沒注意到嗎,那個記者自稱來自華國國家科技文獻中心的《科學此刻》,記者的身份真假我們不知道,畢竟誰也沒看到記者證,但是《science》的名頭不少人都聽過吧,是真是假,把期刊找出來看看不就知道了?
某位自稱清華大學學生的網友評論了該微博我是宋如一的同班同學,表示這一切都是真的,她的手機設置陌生來電拒接,我們班長的電話都被老師們打沒電了,都是問他能不能聯系的到宋如一的。現在我想在這里代替班長問一句:宋同學,你手機來電設置好了嗎?副班長的手機電量也快堅持不住了。除此之外,他還提供了《science》電子周刊的訂閱方式還有雜志的購買途徑,指路第26期。
網友們:“……”
家里有娃在讀中學大學的家長們把目光放在了孩子身上,然后忍痛撇開了頭,并在心里默念了無數遍,我自己生的,我自己生的,成績不好也是我自己生的。
就讀相關學科的大學牲們曾經的大學牲們堅持再等反轉,并且在心里默念一百遍,我不信,我不信,沒有看到論文我不信。
直到一直沉默的剪刀手不知何時出現了,他轉發了該微博,并了顧南澤,詢問少爺少爺,咱妹妹的手機設置好了嗎,想打電話。
粉絲們都醉了,接著快速的轉發留評,很快該微博以一種飛快的速度沖上了熱搜,目測有成為年度金句的可能性。
突然,中央電視臺的官博轉發了該微博咱妹妹的手機設置好了嗎,想打電話。
最怕官方賣萌,這算是實錘了,網上徹底炸開了鍋,熱搜蹭蹭蹭沖的更快了。
玉城別墅,喬銳看完那篇論文之后按著太陽穴沒有說話,宋如一對著他問:“感覺怎么樣?”
“說實話,有關研究那一部分看不懂,但是前景及總結那一塊,感覺像是看到了奇跡。”
“奇跡,”宋如一重復了一遍:“這樣就算奇跡了?”
喬銳問:“我只見過你用小白鼠做實驗,也知道有兔子,能不能見一見猴子?”
“沒問題,它們都在地下室。”
地下室里一片陰暗潮濕?才不是呢,是專門裝修改造過的,符合實驗動物設施規范及環境標準。后期她為了得到合乎規范的實驗數據,走某研究中心的路子,在專利申請時通過了動物實驗倫理審查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