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
相對于其他幾個部門,工部算是最熱鬧的部門,來來往往的工部官員,基本上都是在傳送文件。
工部的事情很忙。
全國的土木工程外加上水利工程,都必須要由工部來解決。
整個工部可以劃分三個不同區域。
土木水利,機器制造,礦冶鑄錢,這是三個最大的板塊。
至于什么陵寢啊儀仗啊,這些都是小事,至少平時事不多。
主要還是全國的土木工程,要由工部建造圖紙,審批下發,緊接著便是機器制造,主打的就是軍用器物,其次便是民生用物。
而此時。
隨著顧錦年的到來,立刻便有人入工部稟報王啟新,王尚書。
還不等顧錦年進入工部內,王啟新的身影便出現了。
“侯爺。”
“您怎么來了啊?”
王啟新快步走了出來,滿臉疑惑的看向顧錦年。
“尚書大人,奉陛下旨意,前來處理大夏龍舟寶船之事。”
顧錦年壓著聲音,告知王尚書。
“龍舟寶船?”
“明白了。”
“侯爺,那咱們是先去看看龍舟,還是進去休息會?”
王啟新出聲問道。
王啟新可不敢怠慢顧錦年,倒不是說顧錦年封為大夏第一侯這么簡單。
主要是,顧錦年現在是他們工部的金主,是工部的搖錢樹,這要是不客氣一點,回頭怎么賺銀子啊。
“直接去看龍舟了,就不休息了,我待會還要去一趟書院,明日要去宮中,準備冊封大典。”
顧錦年出聲。
“行,侯爺隨我來。”
王啟新也不啰嗦,直接帶著顧錦年離開工部。
工部的鑄器場在京都郊外,有重兵把守,在京都內是不可能設立鑄器場,畢竟寸土寸金,而且京都內人多眼雜。
涉及到王朝軍工,豈能亂來?
騎乘著戰馬,王啟新帶上一批工部官員,直奔鑄器場。
大約小半個時辰后,顧錦年來到了鑄器場。
大夏工部鑄器場,占地六千畝,有三十六個熔坑,七十二個鐵鍋,一百零八間火爐房,工人兩萬,大抵都是在這里鍛造一些頂級戰甲戰刀。
并且還有一個巨大的空地,用于試驗鎧甲戰刀。
還有四分之一的地方,就是用來研發一些民生器物,還有鑄幣場。
“侯爺。”
“陛下前些日子有所交代,讓工部打造龍舟,寶船,戰車各三件,并且按照大中小款式分別打造,您看看,這是工部打造出來的大型龍舟。”
將顧錦年帶入鑄器場后,王啟新指著一處空地,如此說道。
空地之上,的確有三艘龍舟,大小不一。
大夏王朝目前的龍舟,長度差不多二十二丈,寬度十五丈,高度九丈。
而工部打造出來的大型龍舟,長度三十丈,寬度二十丈,高度十二丈,分上下四層。
這是大型的。
中型龍舟,長度二十丈,寬度十五,高度九丈,如正常龍舟一般。
小型龍舟,長度十二丈,寬度八丈,高度五丈。
望著這龍舟,王啟新的聲音響起了。
“世子殿下,這大型龍舟,可一口氣容納三千甲士,如果運輸糧食的話,可運輸三千石糧食。”
“中型龍舟可容納兩千甲士,運輸糧食的話,大約兩千石糧。”
“小型龍舟可容納一千甲士,運輸糧食大約一千石糧。”
一石是一百二十斤,三千石就是三十六萬斤,等于是一百八十噸的承重能力。
大型龍舟運輸承重是一百八十噸,中型一百二十噸,小型就是六十噸了。
其實很不錯了。
飛行物能運輸一百八十噸相當不錯,畢竟運輸的東西不一定是糧食啊,除了救災之外,運糧食沒有任何意義,運輸貨物才關鍵。
廣江一脈,有一種東西叫做白玉果,也就是荔枝,這玩意在廣江一地,價格有高有低,便宜的二三兩銀子一斤,貴的也就是七八兩一斤,反正不會超過十兩。
但這玩意賣到大夏京都,起步價都是五十兩一掛,沒錯就是一掛,差不多半斤左右。
而且有市無價。
沿路用冰石走海路運輸,每個城市都要運輸冰塊過來保持新鮮,廣江一地運輸過來的白玉果,最快也需要十五天的時間才能送到。
除非請一些修士過來運輸,朝廷每年會讓一些修士特意送來極品白玉果,這是貢品,皇帝吃一掛,太后吃三顆,皇后兩顆,其他寵妃一人一顆。
外加上太子有兩顆,太子妃一顆,李基一顆,
這玩意按顆算,這就證明白玉果的價值。
如果利用龍舟來送的話,冰凍效果之下,只要三天之內能抵達大夏京都,這玩意就是百兩一斤,二三十倍的利潤。
別擔心賣不出去,大夏京都有錢人多的很。
一龍舟運個十萬斤來,這中間利潤得有多少?接近一千萬兩白銀啊。
當然如果把價格打下來,低價銷售,京都百姓人人都能買得起,再細分一下品級,有錢人買品相好的,沒錢人買正常的,反正吃起來都一樣。
光是這一項,就是源源不斷的銀子啊。
“大夏龍舟最快速度是多少?倘若不計靈晶成本的話。”
顧錦年掃了一眼龍舟,緊接著詢問王啟新這個問題。
“回侯爺。”
“若不計成本的話,一日四萬里是極限,不過需要耗費至少十斤靈晶。”
王啟新給予回答。
“一斤靈晶市場價十萬兩白銀。”
末了,王啟新還提醒了靈晶價值。
十萬兩白銀,一斤靈晶。
日行四萬里。
四十萬兩白銀的成本消耗,這還真是離譜。
四萬里等于兩萬公里,一天十二個時辰,等于就是一個時辰一千六百六十六公里。
半個時辰就是八百三十三公里。
說實話這速度不算特別快,前世的戰斗機,最快速度是一個小時四千一百公里。
這才八百三十三公里。
唯一的區別就是,一個油箱耗空就沒了,一個只要有靈晶就可以一直加速,并且戰斗機畢竟是個體化,體型小無法載重,這玩意可以載重。
但成本消耗很夸張,四十萬兩白銀等于四一千萬枚銅板。
根本就劃不來。
“打造成本多少銀子?”
顧錦年出聲,繼續詢問關于龍舟制造成本。
“回侯爺,大型龍舟打造一艘需要十萬兩白銀,中型龍舟的話七萬兩白銀,小型龍舟四萬兩白銀。”
王啟新回答道。
成本還好,主要是鐵礦貴,打造龍舟的鐵,可不是尋常的鐵石,而是一種極其堅固的鐵石,尤其是底盤這一塊,可保證龍舟落地后,不會有任何損壞,當然有磨損是很正常的。
所以一般都是落在水面上,很少會降在地面上,都會有一定的懸空。
“能用幾年?”
顧錦年詢問。
“這不好說,一般不常用的話,細心保養,能用個十年,如果常用的話,估計三年差不多了。”
后者給出一個答復。
“是什么原因?材質問題嗎?”
三年有些短,說實話造價成本十萬兩白銀,外加上保養費,還有一些人工費,三年下來至少得算個二十萬兩白銀在里面。
只用三年有些虧。
“恩,材質問題最主要。”
“可以改良,只不過成本就更大了。”
王啟新點了點頭。
聽到這話,顧錦年沒多想了,成本更大那的確暫時沒必要去改良什么。
“行。”
“我上去看看,你們在下面等。”
顧錦年也不啰嗦,直接騰飛起來,來到龍舟上面,至于王啟新等人,則在龍舟下面看著。
龍舟外部其實就跟甲板沒什么區別,古人的想象力其實也就是這點,明明是飛行器,非要搞成龍舟,不過這也沒什么關系了。
顧錦年現在唯一期待的事情就是一個。
‘聚靈古陣’的作用到底有多強。
如果不能讓龍舟飛起來,或者是說沒有足夠的速度,那意義就不大了。
如果能讓大型龍舟飛起來。
顧錦年腦海當中不由浮現一個個大膽的想法。
大夏戰斗機。
大夏航母群。
這些東西要是被整出來了,那就是重新定義格局啊。
當然,顧錦年這個想法也只是超前想法,想要搞出戰斗機這玩意,還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搞出作用相同的東西,譬如說超小型龍舟,裝火藥不過分吧?
飛到上空直接一輪轟炸,從實際效果來說,這就是戰斗機。
只不過是閹割版戰斗機。
航母群就更好說了,航母的主要核心作用就是運輸戰斗機,再安上幾百口大夏龍炮,直接搖身一變,海上霸主。
掌握了制空權和海域權。
那接下來就簡單多了,圍繞制空權作戰,先一輪炮彈轟炸過去,然后讓大夏將士操控龍舟,又是一輪地毯式轟炸,再讓地面上的將士直接沖進去收割。
這仗還怎么打?
如果當真有效果,那么下一次大夏王朝發動的戰爭,可以讓全世界傻眼。
三個時辰擊潰匈奴全線將士。
六個時辰拿下匈奴王庭。
改變戰爭意義,從騎兵戰爭直接轉換為半現代化戰爭。
當然,以上所有的都是顧錦年自己腦補,想要實現,過程很難,也很漫長。
一切都取決‘聚靈古陣’到底有沒有作用。
有作用,并且作用大的話,那就真有希望進入偽工業化。
沒作用,或者是說作用不大,那就只能提高農業和交通運輸生產。
龍舟內部。
顧錦年來到靈晶爐旁,與其說是靈晶爐,倒不如說是一個凹下去的陣法圖,上面刻印了陣法,只要把靈晶放在內部,就可以給予龍舟源源不斷的動力。
不過,顧錦年在另外一旁,刻下聚靈古陣。
待陣圖刻印完畢。
顧錦年打入一道陣印。
隨后長長吐出一口氣,眼神當中滿是期待。
不過,龍舟之下。
工部一些官員的聲音不由響起。
“大人,陛下怎么好端端又要打造龍舟啊?”
“是啊,龍舟這東西,沒太大價值意義,飛行成本太大,而且造價也不便宜,造這東西還不如多搞幾艘寶船。”
“恩,我大夏水路居多,龍舟這東西中看不中用,三千里來回就要兩三斤靈晶,根本沒啥作用,這三千里來回,請個人龍境武者,十來個時辰就能跑完。”
工部官員略顯好奇,詢問著王啟新。
聽著這些聲音,王啟新也有些納悶,他也不知道永盛大帝為什么突然讓工部打造新的龍舟,但也不好多問。
“不清楚,陛下的意思,我等還是不要亂猜吧。”
王啟新出聲,不想多說。
“哎,陛下可千萬不要起了復興龍舟的念頭,這龍舟各國都在研究,據說中洲王朝也在研究龍舟,投入了大量白銀,結果什么都沒研究出來。”
“耗空了十幾萬萬兩白銀。”
有官員出聲,如此說道。
“這艘大型龍舟,想要運行起來,一千里路至少需要五斤靈晶,若是站滿人,估計七八斤得要,得不償失啊。”
“賑災都虧。”
也有官員出聲,指著這艘大型龍舟道。
幾人都是工部的官員,算的也沒錯。
只是就在這時,一陣陣詭異的聲音響起。
轟!轟!
吱嘎!吱嘎!
隨著這詭異的聲音響起。
很快,眾人明白發生了什么事情。
是龍舟動了。
只見,最左邊的大型龍舟直接騰飛而起,一點一點懸空,足足懸空幾百米之高,最終沒入云層當中。
而后龍舟啟程,初始速度不算很快,但隨著時間一點一點過去,速度越來越快。
龍舟內部,聚靈古陣吸收著大量靈氣,使得龍舟速度加快。
顧錦年不斷加持著聚靈古陣,足足飛行半個時辰,顧錦年望著下方,是一座古城。
心中計算一番,差不多足足五百里。
好家伙,這速度夠快啊。
五百里等于是二百五十公里,對比前世的飛機來說肯定不行,但對于古代來說,這速度完全夠。
一個時辰五百公里。
十二個時辰就是六千公里,大夏王朝東西橫跨是一萬八千四百公里。
也就是說,橫跨一個大夏王朝,只需要三天三夜的時間。
這還真不錯。
最主要的是,自己腳下的龍舟,是大型龍舟。
如果是小型龍舟呢?速度提高了兩三倍應該問題不大,甚至如果改造成最小型的龍舟,用來戰爭軍事方面,一個時辰一千五百公里絕對沒有太大問題。
一天橫跨一個大夏王朝。
速度上,完全夠了。
至少在冷兵器時代,這個速度完全夠,至于往后的提升,以后再說啊。
這就好像大家都在用冷兵器的時候,你突然搞出機槍一般,即便是最差最普通的機槍,也絕對不是冷兵器可以媲美的。
你騎兵再強,百步之內,機槍面前,統統都是加菜。
對于戰爭來說,這速度絕對夠,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完完全全沒啥問題。
想要達到顧錦年的預想可能還差了不少。
但國內運輸完完全全沒問題,自己的大夏不夜城基本上十拿九穩了。
最恐怖的點就是,不需要靈晶消耗,自動吸收天地靈氣,光是這點就夠了。
完美。
極其完美啊。
顧錦年操控龍舟轉身。
嘗試性的再加加速看看,最終發現速度就定格在每個時辰五百公里左右,快也快不到哪里去了。
很好,非常的好。
一個時辰后。
大夏鑄器場。
龍舟緩緩降落,最終隨著一道沉悶聲響起,這艘大型龍舟也徹底穩下來了。
緊接著,顧錦年直奔最小的龍舟。
而工部尚書王啟新也快速走來,來到顧錦年面前道。
“侯爺。”
“不用測試了,這小型龍舟,若是飛行一個時辰的話,至少需要價值三四萬兩白銀左右的靈晶。”
王啟新出現,告知顧錦年小型龍舟的靈晶耗損。
他下意識以為,顧錦年在測試靈晶耗損,所以上前提醒,有些心疼。
畢竟剛才顧錦年啟動大型龍舟來回兩個時辰,他們剛才也算過,至少大半斤靈晶沒了,這就是七八萬白銀啊。
隨便一測試,接近十來萬兩白銀打水漂,他們如何不心疼?
工部本來就窮,銀子這玩意舍不得用,哪怕是顧錦年自費,他們也舍不得。
純白給啊。
“半斤左右?”
“那剛才這大型龍舟,一個時辰一千里,要用多少靈晶?”
顧錦年有些好奇問道。
“一千里啊,那速度不快,半斤左右吧。”
“不過侯爺,您自己用的您不知道嗎?”
王啟新有些肉疼道。
“半斤?”
“那還不錯。”
得到這個答案,顧錦年挺滿意的,一個時辰就節省了半斤靈晶,等于是省了五萬兩白銀,如果是十二個時辰,那就是六十萬兩白銀。
拿去運輸貨物,光是漕運費,每天都是百萬白銀進賬啊。
血他娘的賺。
這要是不開個順豐,真對不起聚靈古陣。
賺錢的門路又多了一項。
“這還不錯?”
“侯爺,大夏儲存的靈晶不多,咱就別浪費了。”
王啟新一臉苦相道。
“誰說本侯浪費了。”
“走,帶你見見世面。”
顧錦年拉住王啟新,一個縱躍,直接來到龍舟上。
而后不管王啟新的啰嗦,過去就是刻印聚靈古陣。
打入陣印后。
顧錦年激活陣法。
當下,小型龍舟啟程,逐漸騰起,足足上升到千米高空,越過了底云層,隨后開始飛行。
小型龍舟的速度,明顯要比大型龍舟快了不少。
而靈晶爐旁。
王啟新有些驚訝了。
“侯爺。”
“您怎么又刻了一座靈晶陣啊?”
他有些好奇,望著聚靈古陣,有些疑惑的看向顧錦年。
“這不是靈晶陣。”
“是聚靈陣。”
顧錦年淡淡出聲,也沒有瞞著王啟新。
實話實說,王啟新貴為工部尚書,瞞著他意義不大,一來工部的事情,他都知道。
現在試驗成功,陛下必然要大量建造龍舟,如果給不出一個合適的理由,王啟新必然不會同意。
雖然皇帝的話沒人敢違背,可你亂來也不行啊。
批量生產龍舟需要銀子,得戶部審批,工部這邊不答應,堅決抵制,肯定要鬧起來的,戶部也一定會鬧起來的。
到時候陛下還是要說明情況。
再者,國之大事,瞞著工部去搞,不是腦子有問題?
那還不如不要工部得了,皇權直接專制。
索性不如直接讓王啟新知道這是啥東西,也好定一定他的心。
“聚靈陣?”
“侯爺,我王某讀書少,你不要騙我啊。”
“聚靈陣怎可能使得龍舟運行?而且速度竟如此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