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披著美麗的外衣,引得無數人不惜一切紛紛奔赴,但是這看似平靜的婚姻長河,其實內心全是沙礫,歲月像一塊寬闊的磨刀石,一點一點磨光了愛戀、激情和關切。
七
風,夾裹著春天的氣息迎面撲過來,像無數小手撫摸著臉龐,路邊的垂柳就在這春風的吹拂下一點點變綠。濟南的春天是稍縱即逝的,仿佛一眨眼的工夫夏天就會帶著驕陽來臨。
曉荷騎在自行車上,不緊不慢地蹬著自行車,春天來了,整個人也仿佛舒展開了,渾身輕松了很多。她一邊蹬車一邊打量著路邊的樓盤,最近幾年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濟南的大街小巷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道路兩旁新開發的小區比比皆是,一棟棟居民樓像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樓房有古樸的,有新潮的,風格各異,但是這些像森林一般密密匝匝的樓房,卻沒有一扇窗是為她打開的,這讓在這個城市奮斗了十年的曉荷十分不平。
人向來都是隨著環境改變而改變的,曉荷雖然很熱愛自己的故鄉,但在這個城市十年了,她感覺自己已經漸漸融入了這個繁華的都市,熱鬧的人群,寬闊的馬路,是一個農村出來的孩子十分向往的生活環境。曉荷知道她身邊的一些本地人雖然在表面上十分友好,但背地里對他們十分不屑,因為對于一個外地人來說,你只有在這個城市有套屬于自己的房子,才算是在這個城市扎下了根。
曉荷看著路邊的一棟棟住宅樓心里有說不清的感覺,明年天天就該上小學了,如果房子買不下來,戶口問題也就安定不下來,在這個城市,空掛戶口的孩子是沒有哪個學校愿意接收的,即使接收也要交一大筆借讀費,錢還是其次,她真的不想讓孩子背著務工子女的身份開始他的求學生涯。
“貧賤夫妻百事哀”,現在想來,曉荷越來越覺得古語的精辟和凝練,那是古人一輩又一輩經過生活的考驗,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
可是這古語如果在七年前和曉荷說,她是絕對不會相信的,并且有一大堆話等著反駁,“誰說貧賤夫妻百事哀?沒有愛情的婚姻才是最悲哀的,兩個相愛的人在一起,是可以創造奇跡的,只要有愛,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她會一臉的不平與不屑,好像這句話褻瀆了她的愛情。
但是走進婚姻七年,曉荷終于體會到物質和金錢對于婚姻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每個人都向往美好悠閑的生活,這是天性使然,曉荷當然也不例外,她雖然是從農村的艱苦環境中走出來的,但要強的性格決定她是一個不甘于平凡的人。
一直以來,曉荷對生活的期許是如果條件允許,她在家里相夫教子,養養花,看看書,煲各種營養的靚湯調劑生活,每逢假期一家人去世界各地旅游,讓孩子從小就見多識廣,從小就要挖掘孩子的潛質,給他最好的教育。可是現實的生活是她住在租來的房子里,每天醒來就開始一天的接力賽,像個陀螺一樣不能停息。
生活的局限遠的不說,就說房子吧,在她的想象中她的房子應該在新建成的小區,房子的樓下要有茂盛的綠色植物,還要有個兒童的游樂廣場,這樣在天氣好的時候,她可以坐在陽光下,看孩子們來來回回地跑,感受那種平凡的幸福。周圍都是年齡相仿的鄰居,那樣孩子從小就會有著很多的玩伴,現在都是一個孩子,沒有玩伴的孩子性格注定不夠健全,在一個小區生活時間長了,說不定相處下來,自己還可以找到一兩個知己。
對于房子本身,曉荷倒沒有太大的奢望,只要陽光充足,除了他們的臥室,要有孩子獨立的房間,最好再有間書房,看書是需要氛圍的,在一個獨立的空間看書絕對是一種享受。每當曉荷想象著未來的家,就會忍不住無限向往,她想她會用全部的心思來布置他們的家,陽臺上種植翠綠的吊蘭,房間的陳設不需要奢華,只需要無盡的溫馨……
可是這樣一個對生活基本的愿望都實現不了,這使曉荷對生活充滿了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又不斷遭到自己的打壓,在結婚后的很多時間,曉荷只好對著魏海東不厭其煩地描述他們未來的家,以排解自己不能實現愿望的郁悶,但是她看到了魏海東日漸厭煩的臉色。
于是,這樣的向往最終成了她心口永遠的痛。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是幸福的一代,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他們沒有經歷過抗日戰爭的硝煙,也沒有遭遇自然災害的侵襲,好像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但是當他們走出學校、走向社會的時候才發現原來他們是幸福的一代同時也是尷尬的一代,他們沒有趕上糧油補助,沒有趕上鐵飯碗,當然更沒有趕上福利分房,他們要自己全權負責自己的生老病死、娶妻生子。
九十年代后期,在經濟大潮的推動下,取消福利分房像給城市的房地產業打了一劑強心針,房地產開發成了城市最熱門的行業,城市里到處開始如火如荼的建設,房子價格當然也水漲船高,如果不是父母做城市的先行者或者給予強大的經濟贊助,一對年輕人想要在城市買一套商品房成家,簡直是比登天還難的事情。
曉荷和魏海東的家都在農村,父母是典型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在閉塞的農村,千百年來信奉的是養兒防老,多生孩子就等于多存錢,曉荷和魏海東的父母當然對這個觀點也深信不疑,偏偏他們出生的年代又是計劃生育沒有完全普及的年代,他們都是上有哥姐、下有弟妹的幸運兒。
對于一個農村的家庭來說,靠在一畝三分地上做文章,要養育三四個孩子,僧多粥少是顯而易見的,如果同時供幾個孩子上學是非常困難的,大多數家庭通常在孩子可以幫助大人干活的年紀,也正好是小學畢業的時節,他們已經可以認識自己的名字并且出門找廁所能識別男女的時候就讓孩子輟學了,所以農村孩子能讀完大學的,絕對是鳳毛麟角。
曉荷的家在魯東南,她在家里是老大,她上學的時候,弟弟妹妹還小,等到她小學畢業,學習的優勢漸漸顯露出來,以優秀的成績考上初中的時候,弟弟妹妹也陸續上學,財政開始吃緊。可是看到她的學習成績優秀,開明的父母不舍得讓她輟學,后來妹妹小學畢業,家里實在供不起三個孩子,就讓她的妹妹輟學了,這是她一直感覺愧對妹妹的地方。
魏海東的家也在魯東南,只是不在同一個鄉鎮,情況基本和曉荷一樣,不同的是魏海東考上的是本科,學的是比較熱門的計算機專業,曉荷考上的是大專,學的是語類專業。
這樣看來,曉荷和魏海東顯然是從農村走向城市的典范,直到現在都還是十里八鄉的榮耀,但榮耀歸榮耀,他們畢業后面對的卻是更為艱難的局面,盡管改革開放的春風吹了十幾年,但對于一些偏遠山村來說,影響卻是有限的,家鄉的經濟發展一直十分緩慢,盡管全家人齊心協力奮斗,無奈條件限制,等到他們畢業的時候家里幾乎已經是家徒四壁了。
更令曉荷和魏海東始料不及的是他們經過了十年寒窗的煎熬,就像鯉魚躍龍門一樣跳出了農村,卻遭遇了更大的尷尬:畢業分配制度被取消了,他們要手里拿著自己的檔案找工作;糧油補助被取消了,他們要用自己的微薄的工資養活自己;福利分房被取消了,他們要為有一個屬于自己擋風遮雨的房子奮斗幾十年。
曉荷和魏海東是在一場老鄉會上相識的,年輕的心很快因為相同的成長背景而惺惺相惜,他們互相鼓勵,像一對怕冷的小動物一樣靠著取暖,相愛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畢業后他們一起留在了省城。
但他們的戀情同時遭到了雙方父母的反對,魏海東的父母認為好不容易供兒子讀完大學,兒子徹底跳出農門,怎么也要找個城市的媳婦才算在城市扎了根,而曉荷的家和魏海東的家雖然不在一個鎮,但是互相打聽也能打聽到,他們認為曉荷還有弟弟妹妹在上學,以后的負擔肯定很重,于是當面和魏海東提出反對。
曉荷家反對的理由更加明確,曉荷的母親雖然是農村人,但看事情是很有見地的,她對曉荷和魏海東的婚事很不看好,她對曉荷語重心長地說:“曉荷,我們供你上大學可是很不容易的,雖然不圖你回報,但是我們希望你過得好,女孩子讀書就是為了找個好歸宿,現在趁著年輕,你就是不找個有權有勢的,起碼也要找個有房子的,農村的女孩子相親還要先看看房子呢,你已經窮了二十多年了,還想繼續窮下去嗎?你們兩個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讓我怎么放心呢?”
戀愛很容易使人的智商下降為零,曉荷當時已經陷入了情海,哪里聽得進去這些話,她信誓旦旦地對母親說:“媽,你就放心吧,牛奶會有的,面包也會有的。我和海東以后都是有工作的人,房子只是早晚的事情,我相信我們可以創造一個美滿的家庭,你放心,用不了幾年我們就會有自己的房子的,到時把你接過去好好享幾年清福。”
千古以來,愛情都是愈挫愈勇的,他們的戀情因為家人的反對而更加堅定,“兒大不由娘”,雙方家長看他們堅決的樣子只好不再反對,于是曉荷在租來的房子里做了魏海東幸福的新娘。
雖然沒有錢,沒有房子,但那時候的生活是幸福的,愛情是最好的調色板,他們因為年輕而豪情萬丈,對未來充滿了憧憬,他們相信只要努力,面包會有的,房子會有的,所以貧困并不能阻礙他們幸福地生活,他們在租來的房子里過得有滋有味。
但是生活是現實的,隨著婚齡的慢慢成長,他們的激情呈直線下降趨勢,生活很快向他們揭開了溫情的面紗。對于兩個白手起家的年輕人來說,在一個陌生的城市生活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情,一針一線都要自己置辦,而曉荷和魏海東畢業的前幾年,所有的工資除了自己吃飯,剩下全部交給父母用于改變家里的狀況了,所以結婚后他們的生活基本是從頭開始。
曉荷從小是吃苦長大的,對于這樣的生活還比較適應,她最適應不了的是在這個城市每年都要搬幾次家,像候鳥一樣到處遷徙,她感覺自己的柔情蜜意和對生活的憧憬,一點一點在搬家的過程中消磨殆盡,每搬一次家她都像經期綜合征一樣煩躁不安。
人,之所以有苦惱,是因為內心的欲望,說得冠冕堂皇一點是來自夢想。如果一個人衣食無著,他會渴望溫飽,等他有了溫飽,他會渴望安定,等他安定了,他會渴望奢華。曉荷覺得自己就是這個樣子的,最初她渴望走出閉塞的農村,做一個體面的城里人,參加工作后她覺得自己第一個愿望實現了,她開始渴望愛情,現在她的愛情也實現了,她開始渴望一個溫暖的家,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
對于一個女人來說,沒有房子就是沒有自己的家,那個夢想中的家園像一塊巨大的磁鐵,時刻吸引著曉荷這根鐵釘,她做夢都想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但隨著房價的飛漲,他們買房的夢想像風箏一樣越飛越高,遙不可及。
曉荷和魏海東都是工薪階層,每個月的固定工資要吃飯、穿衣、交房租、交水電費,還要接濟各自的家庭,幾乎每個月都是捉襟見肘,而房價就像上足了發條的鐘表一樣一個勁攀升。
更為殘酷的是在結婚一年后,他們在一次激情中不小心懷上了愛的結晶,他們都對這個突如其來的小家伙束手無策,魏海東的意見是不要這個孩子,生活的殘酷已經讓他們猝不及防,如果給不了孩子好的生活,不如先不要讓孩子來到這個世界。而曉荷雖然對房子的渴望到了癡迷的地步,但對于出現在腹中的小生命,她的母愛突然開始覺醒,她第一次感到自己是那樣的渺小,而愛情之于生活是那樣的蒼白,她撫摸著自己漸漸隆起的腹部一次一次在夢中哭醒。
孩子的到來是托了爺爺的福。魏海東的爸爸一聽說他們要把孩子做掉,扔下手中的農活就坐車來到濟南,這個耿直的老漢見到魏海東和陳曉荷一頓猛批,“你們長大了,有本事了是不是?婚都結了,有了孩子還不要?不知怎么想的,我今天把話撂在這里,你們誰敢動我大孫子一根頭發,我跟你們沒完!”
父親的話對于魏海東而就是圣旨,不論什么時候都得絕對服從,而曉荷剛開始訴說生活的艱辛,實在不適合要孩子,公公的話就擋了過來,“我們年輕的時候,比你們現在苦了不止十倍,不還是把海東他們一個個養大了?你們要嫌孩子累贅,等生下來送回老家,我和你媽用米糊糊也能養大。”
孩子最終生了下來,曉荷當然舍不得送回老家吃米糊糊,而當成為母親以后她才知道:孩子可以讓一個女人有脫胎換骨的改變。她變得沒有自己,沒有原則,甚至連世界觀都改變了,她覺得自己對孩子有著莫大的責任,她要全權對他負責,她把自己的夢想也全部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她現在最信奉的一句話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但魏海東對她的觀點嗤之以鼻,他說:“我從小也沒有什么學前教育,上學的時候學習成績照樣比那些城市的孩子強很多。”
魏海東對曉荷對待孩子的態度十分不滿——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要知道孩子都是被寵壞的。而曉荷堅持的是關愛教育,讓孩子從小感覺到愛,培養良好的eq,所以她對魏海東十分不滿。兩個相愛的人也由此漸漸開始了吵架生涯,這不能不說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除此之外,其他的矛盾也漸漸凸現出來,添一個孩子就是添了一臺花錢的機器,偏偏兩邊的老人都脫不開身,沒人能幫曉荷帶孩子,找保姆又不放心,曉荷覺得反正她的單位又不是鐵飯碗,一咬牙辭了職,專心在家帶了三年孩子。
他們家的底子本來就薄,這樣過了三年,基本坐吃山空,房價卻一天沒停地往上漲,買房子更成了遙不可及的事情,對房子的夢想從結婚開始,已經整整做了七年。
現在他們租的這套房子,是一套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舊房,頂樓,冬涼夏熱,唯一可取的是價格比較合理。曉荷現在想來,或許就是生活的困頓讓她看清了婚姻的本質,也是生活的磨礪讓她失去了對魏海東最初的崇拜,其實在婚姻生活中,彼此崇拜也是夫妻感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曉荷想起往事,一陣失落涌上心頭,但想起魏海東今天早上的話,她又釋然了,生活固然是一種磨礪,但只要有希望就有前進的動力,面包會有的,房子也會有的,何況魏海東也曾深情地看著她的眼睛,內疚地說:“曉荷,對不起,我知道你的夢想,你等上幾年,咱們攢點錢,我一定讓你住上咱們自己的房子。”
每當這個時候,她的心里是很滿足的,心中有愛,春暖花開,在紛擾的世界有什么比一家人平平安安更重要?
八
曉荷騎在自行車上一邊走一邊想,等買上房子她會像從前一樣,平心靜氣,相夫教子,再也不動不動就發脾氣了。明媚的陽光下,她看著漸漸露出綠意的柳枝,一抹微笑慢慢浮上她的臉龐,腮邊露出淺淺的酒窩,可是,此時的曉荷完全沒有注意到,一輛奧迪車正打著轉向燈向她這邊駛來。
這是一輛黑色的奧迪,剛剛洗過的車身在清晨的陽光里像一條閃閃發光的魚,曉荷在倒地的那一刻才發現自己被撞到了,確切地說是她的自行車和奧迪車刮蹭了,因為是同方向的刮蹭,所以她倒地的速度并不猛烈,她還下意識地用手去撐住身體,因為她今天穿的是她最喜歡的一條褲子。
女人一旦生了孩子,體形總會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變化,好的衣服會掩藏體形的缺點,把優點發揚光大,但是好的衣服肯定是好的價格,曉荷身上的這條褲子是一個有名的女裝品牌中的一款,這款褲子遮掩了腿部的贅肉,最大限度地表現出腿部的挺拔,她一穿上就十分喜歡,但是價格讓她猶豫了很久才買下來。
曉荷一直有個習慣,每當她要買比較奢侈的物品,她就會想起在農村勞作的父母,然后按照父母的勞作收入來換算她要買的東西,越換算越充滿了負罪感。但是城市的東西,價格與農村老家的物品價格肯定有著天壤之別,而她身處都市久了,眼光自然也比較挑剔,結果往往是她看上的,接受不了價格,價格合適的她看不上,常常逛半天街一件東西也買不上,熟悉她的朋友最怕和她一起逛街了,用她們的話說就是:強烈打擊逛街的成就感。
很不幸的是,曉荷的手沒有阻擋住身體與地面的親密接觸,她的身體經過短暫的掙扎之后以壯烈的姿勢撲出去,一條腿不可避免地跪在了堅硬的柏油馬路上,手掌撲在地上一陣發麻,膝蓋上傳來鉆心的疼痛,曉荷怕路人看到她狼狽的樣子,急忙從地上掙扎著站起來,可是腿上的疼痛讓她不由自主地蹲了下去。
曉荷低下頭,看著自己最心愛的褲子,剛才和地面接觸的地方已經破了,隱約可以看到膝蓋上擦破了一層皮,正在滲著血水,但是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曉荷抬起頭的時候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在她的不遠處,戛然停住的是一輛光可鑒人的轎車,由于剛才的刮蹭,車門上出現了一道清晰的劃痕,像一條蚯蚓一樣趴在車身上,丑陋而醒目,曉荷馬上聯想到剛才的走神,聯想到有錢人的囂張跋扈,看來自己要有麻煩了。
曉荷極力在腦海中回憶剛才的細節,找出自己可以反擊的理由,她覺得自己身上的每一根汗毛都豎了起來,像一只迎接戰斗的公雞,她吃力地想從地上站起來,戰斗需要一些勢均力敵的氣勢,她不能讓一個司機居高臨下地對著她說話。但是猛一起身,腿上的疼痛讓她吸了口涼氣,她只好在地上蹲了下來,想著怎么對付眼前的這個突發事件。
腳步由遠及近,很快在曉荷的身邊停下來,關切的聲音在耳邊響起,“小姐,你沒事吧?”
曉荷抬起頭,仿佛一眨眼的工夫,車里的男人就站在了曉荷的面前,這是一個中年男人,他彎下腰正用關切的目光看著曉荷,他的五官棱角分明,額頭很寬,眉毛濃黑,短短的頭發很干凈,身材稍顯清瘦,但又不失陽剛之氣,深藍色的西裝,潔白的襯衣,暗紅色的領帶,渾身上下整潔挺括,可以看出良好的質地,一看就是一副成功人士的派頭。他的身體微微前傾,呈四十五度彎下來,恰到好處地表示了自己的關心但又有一點居高臨下的傲慢。
面對這樣一個彬彬有禮的男人,曉荷突然為自己剛才的猜測而臉紅起來,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她的臉不由自主地紅了一下,搖搖頭說:“應該沒大事。”
“沒事就好。”看得出來面前的男人很是松了一口氣,他看著曉荷繼續說,“實在對不起,剛才我打了轉向燈,明明看見你放慢了速度,可到了跟前你居然一點都沒有減速,幸虧我開得慢,不然真是危險,把我嚇了一跳。”
“不好意思,我剛才沒有注意到。”曉荷說著就撐著膝蓋從地上站了起來,這樣仰著頭和一個男人說話,感覺十分古怪別扭,再說一直這樣蹲在地上,很可能會讓人誤會自己想要訛詐一筆醫療費。她一直是個要強的人,現在面對這樣的情況,這點骨氣還是有的。
對方見狀很自然地伸出手,曉荷看著他伸出的手猶疑了片刻,臉瞬間紅了,盡管不是純情的小姑娘了,但她一直是很保守的,面對一個陌生男人伸出來的手,她有點不知所措。
但是面對別人伸出的手,自己沒有回應就顯得太小家子氣了,曉荷低下頭,順從地把手放在他的手里,他的手干燥而溫暖,像春日的陽光,他稍一用力,她就從地上站了起來。
兩個人面面相覷,都有點不好意思,曉荷用眼光的余光看了一下眼前的男人,生活在他的臉上刻下了歲月的印跡,眼角有了細密的魚尾紋,但是眼神是睿智而自信的,只是在這樣明媚的陽光下帶著一絲陰郁,讓人感覺不可接近。
對方很快松開曉荷的手,彎下腰把自行車從地上扶了起來,車把因為剛才與地面的碰撞,扭向了一邊,他皺著眉頭看了看自己的一身西裝,但還是很熟練地用雙腿夾住車前輪,把車把扭來扭去直到車把與前輪平衡,這讓曉荷大為吃驚的同時又有點感動,在她的印象中,有錢人大多飛揚跋扈、目中無人。
對方把自行車上下檢查了一遍,看到沒有別的問題,就把自行車支到地上,對曉荷說:“你的自行車看來質量不錯,你看看還有什么問題沒有?”
曉荷聽到對方很真誠實在的話語,剛才的沮喪和責怪很快煙消云散了,她腿稍微有點瘸著地走到自行車旁,看到除了車筐有點癟,沒有什么明顯的創傷,于是也笑了一下說:“謝謝你,看來沒什么事了。”
曉荷抬頭,看到眼前的男人目光正在落在她的膝蓋上,這讓曉荷很是局促,她順著他的目光低下頭,看到褲子的膝蓋處因為剛才的摩擦,出現了麻花狀的破損,一絲血跡隱隱透出來,她的膝蓋被擦破了。
“你的衣服都摔破了,腿感覺怎么樣?我看還是到醫院檢查一下吧?”他不無擔憂地說著,又有點著急地看了看腕上的手表。
曉荷隨著他看表的動作忽然發現太陽已經慢慢爬上了半空,大地也在太陽的照射下變得暖洋洋起來,她使勁拍了一下自己的腦袋,最近真是越來越糊涂了,怎么經過這么一撞連上班也忘了?
曉荷顧不上男人的目光,她用受傷的腿艱難地蹬開車子的支撐,一邊往前走一邊說:“糟糕,我要遲到了,我的腿應該沒事,還是不要去醫院了,你也趕緊去忙吧。”
“你真的確定沒事?”對方還是不放心地追問了一句,眼神里充滿著真誠。
曉荷不由得笑了起來,這人還真是一個負責任的好人,她抖了抖摔傷的腿,確定只是皮肉傷,點點頭肯定地說:“沒事。”
曉荷一邊說一邊蹬了一下自行車的腳蹬,腳蹬也因為剛才的磕碰有點變形,一蹬就發出刺耳的噪音,曉荷苦笑著搖搖頭,她顧不上那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