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奧匈是準備完全照抄巴伐利亞級的設計,反正德國連全套圖紙都給他們了。但后來他們尷尬的發現,帝國的資金不太充裕,無法滿足同時建造兩艘的需求。于是費迪南大公就只好郁悶的讓設計師修改,奧匈的設計師們就在巴伐利亞級的基礎上進行了重新設計,他們減掉了一座后主炮塔,又調低了航速和續航力,這樣一來費用就大幅度下降了,總算滿足了可以同時開工兩艘的要求。
于是就有了這款原時空歷史上沒有的“伊麗莎白皇后級”戰列艦,雖然這是縮水的巴伐利亞級,但也是奧匈帝國距今為止建造的最強大的戰艦了。“伊麗莎白皇后級”的標準排水量達到34500噸,三座三聯裝390毫米主炮,最大速度22節,續航力5000海里。雖然航速和續航力被砍了很多,但是裝甲卻一點兒沒縮水,360毫米的主裝甲帶,130毫米的水平裝甲,400毫米的炮塔和指揮塔正面裝甲,可謂防御驚人。
值得一提的是,這級戰艦的命名還有個波折,原本它的名字是被定為“神圣羅馬帝國級”,但這個名字實在太拉仇恨了,假想敵意大利不爽就不用說,就連親密盟友德國也心頭不舒服,這種事關正統的事情,是開不得玩笑的。在接到德皇威廉二世的私下抗議后,費迪南大公就只好把艦名改為他嬸嬸“伊麗莎白皇后號”(也就是茜茜公主),另一艘就用了他叔叔的名字“約瑟夫一世皇帝號”。
“伊麗莎白皇后號”和“約瑟夫一世皇帝號”這“兩口子”是1912年6月動工,比意大利安德烈亞?多利亞級晚了大半年,但奧匈帝國的建造速度卻快多了,這兩艘戰艦在1915年2月和4月就分別入役了,比意大利早了半年。
這兩艘戰列艦的表現也確實不負眾望,在科西嘉海戰中,表現極為搶眼。英法的那些戰列艦根本打不動它們的裝甲,而它們的390毫米重炮卻是極為要命的東西。英國的非洲號前無畏就是被伊麗莎白皇后號一炮打爆了,還有鄧肯號、快速號和新西蘭號前無畏,以及法國的讓?巴爾號無畏艦也都是死在它們手里。要不是奧匈帝國的海軍官兵素質差了點兒,英法的損失還會增加。
………………………………………………………………
科西嘉之戰后,協約國的情況就不怎么好了。陸軍損失大都還好辦,反正英法擁有廣闊的殖民地,炮灰多得是,又有中美兩國敞開了賣武器和船只,裝備和運力也不用擔心。
但海軍就不好辦了,一個月不到的兩場敗仗,讓協約國海軍損失慘重,尤其是大型戰艦的損失極為嚴重。現在英國的無畏艦就只剩“澳大利亞號”這根獨苗了。法國在科西嘉之戰還有5艘,兩艘孤拔級受到重創,至少需要兩到三個月時間才能完全修復。還有三艘最新的布列塔尼級,但這些戰艦都部署在大西洋沿岸,用于防備德國人,英國本土艦隊全滅后,法國的海防壓力就更大了,現在根本不可能把它們調到地中海去。
現在即使向中美兩國下訂單也來不及了,人家同盟國可不會在旁邊傻等。
現在協約國成員里面,俄國那邊的海軍就不要指望了,黑海艦隊被土耳其打殘了。波羅的海艦隊也被德國人堵住,空有四艘甘古特級無畏艦,和四艘前無畏艦,也發揮不了作用。
倒不是說俄國的海軍不敢打,而是他們的體制有問題,波羅的海艦隊的行動居然要受陸軍節制。陸軍大佬們覺得,海軍只要守好自己家門口,不讓二德子登陸就好了,用不著出去打,于是俄國的波羅的海艦隊就成了海岸警備隊。
現在唯一能指望的,就只有日本海軍了。在眼下這種危急關頭,大英帝國也顧不上臉面了,新任海軍大臣阿瑟?貝爾福乘坐飛艇親赴日本訪問,要求日本海軍立即赴歐參戰。
在1913年4月進行的中日癸丑戰爭中,聯合艦隊或沉或俘,全軍覆沒。幾乎所有像樣的現役軍艦都損失在舟山海戰和釣魚島海戰這兩場戰役中,如果是正常情況下,日本海軍可說是徹底被打廢了,至少十幾年內是別想翻身。
不過有鴉片牛這個攪屎棍在不一樣了。他們并不想這條好用的狗就此掛了,要是日本完蛋了,以后怎么在亞洲繼續攪屎呢?他們一面對中國軟硬兼施,讓兩國和談,一面加大力度扶持日本重建海軍,用于牽制正在崛起的中美兩國。
一戰爆發后,日本的重要性開始逐漸顯露,協約國對日本這個小伙伴的扶持力度就更大了,不但給了大量的貸款,免除了大量債務,還有海量的物資訂單,以及各種先進技術都使勁的塞給日本。
這大概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本位面的日本在慘敗之后,反而比原時空的同期混得更好了。在協約國不惜血本的扶持下,現在的日本海軍已經恢復了部分元氣,至少已經有了一戰之力。
比起原時空的同時期,日本海軍還有另一個優勢,就是沒有了包袱。盡管他們在中日戰爭損失了幾乎所有的艦艇,但必須看到,這些艦艇大都是比較老舊的裝備,除了兩艘河內級,其余主力艦都是過時的前無畏艦。
在原時空的歷史上,日本海軍每年都要花費很多資金用于這些舊船的保養、維護和改造。后世的人都知道,這種行為其實是很不合算的,尤其是在這個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時期。與其花費重金改造老舊艦艇,真的還不如建造新船。但日本人一向小家子氣慣了,再加上國力貧弱,總是舍不得換掉舊船。他們的船經常都是超期服役,還經常進行大幅度的改動,結果花掉的錢反而比新造還多,性能就更不用說了。
本位面他們雖然損失了絕大部分艦艇,但也相當于是甩掉了沉重的包袱。沒有了那一大堆老舊艦艇的拖累,日本海軍得以把所有精力和資金都投入到新型艦艇的研發和制造上。到現在為止,雖然艦艇數量和噸位還沒恢復到中日戰前的水平,但質量已經徹底上去了,反而發展得更像模像樣了。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