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看來威二還是沒瘋到家,他總算干了件不那么蠢的事情……”文德嗣也露出了開心的笑容。“雖然說,這次他主要是慷他人之慨,但這個人情我也記住了。嗯,那就給那些朝奉們打個招呼,讓他們在后面的砍價中就不用砍那么狠了。這次他們要的東西,我們也可以優(yōu)惠一點兒,另外這個月竣工的那十艘901級潛艇和三艘905級潛艇,就不用收費了,送給他們。這就算是付給他們的人工費吧,德國人把這么多東西收集攏來,裝箱發(fā)運,也是很辛苦的,我們也不好讓人家白干活吧。”
“是,文總,你要不要去看看,這次送來的文物很多都是我國流失的無價之寶。”張立錚笑道。
“好啊,正好今天沒什么事情,這就走……”文德嗣一聽,也有了些興趣。
……………………………………………………………………
漢京,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位于漢京城南,是一座仿古建筑群,主體建筑是一棟占地八萬平方米的七層宮殿式大樓,該館于1911年7月15日正式對公眾開放。出于開啟民智,以及增加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等考慮,國家博物館以及中國目前的大多數(shù)公立博物館、展覽館和圖書館都是免費向公眾開放的。
當然,像北京故宮紫禁城那種純古建筑類例外,因為那些古代木料建筑的養(yǎng)護實在太花錢了,又要保持原汁原味,不收門票的話真心吃不消。不過像國家博物館這樣的現(xiàn)代建筑就不存在這種問題,養(yǎng)護費比那些古建筑低得多,所以可以免費開放。
國家博物館自開館以來,平均每天都要接待五千多名游客,在節(jié)假日的話,還要翻幾倍。這幾天博物館非常忙碌,來自全國各地的上千名各個領(lǐng)域的專家,這幾天都在埋頭忙碌,給這批從歐洲運來的古董文物進行鑒定、分類和用現(xiàn)代工藝進行保存。
文德嗣和張立錚一進大廳,就看到一幅熱火朝天的模樣。不時聽到那些“大師”、“專家”們發(fā)出驚喜的叫聲。
“哇卡卡卡,這是元代鱖魚圖案青花瓷盤!”
“哦哦哦,這是商朝的雙羊銅尊……”
這些專家一個個興奮得手舞足蹈,極為投入,連文總來了都沒注意。
周館長正想提醒一下大家,文德嗣就擺了擺手,示意不要驚動這些如癡如醉的家伙。“周館長,我們自己看看就好了,不要影響大家的工作……”
“是,文總。那么就讓我來當導(dǎo)游吧……”周館長立即親自當起了導(dǎo)游兼解說。
“文總,此次德國歸還的文物共計六萬五千余件,種類繁多,從商周的青銅器,到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還有我國各朝代的繪畫、書畫、刺繡,各個時期的出土文物等等。大多是稀世珍寶,稱得上無價之寶就達2萬多件……”周館長興奮的介紹道。
“您看,這就是東晉顧愷之的代表作《女史箴圖》。嗯,它的原本已經(jīng)消失,這幅是隋唐時期的摹本,也是公認價值最高,最接近原作的版本。在1860年流失,最后出現(xiàn)在大英博物館里……當然,現(xiàn)在它回來了,呵呵呵……”周館長指著一幅三米多寬的畫卷介紹道。
“不錯,這是《女史箴圖》……”文德嗣笑了笑。在原時空中,這幅圖就一直在大英博物館了,與中國絕緣。不過現(xiàn)在嘛,自然不一樣了,威二搶到之后還不是乖乖的送來了。文德嗣就喜歡這種顛覆歷史的快感。
“文總,這個是康熙年間制作的玉如意,吳敬進獻給乾隆的,也是在1860年流失海外……這一件是殷商晚期的青銅器象尊,流失年代不明……”
張立錚在旁邊說道:“流失年代并不重要,大部分都是當年英法聯(lián)軍和八國聯(lián)軍搶去的……”
“是的,總理。前清真是廢物一個,連老窩都守不住,哎……”周館長接著說道:“這一件就是《圓明園四十景圖詠》,是乾隆元年乾隆皇帝令宮廷畫師沈源、唐岱依據(jù)圓明園實景繪制,這套四十景彩繪圖冊直到乾隆十一年四月才最終裱成呈進,前后歷時十一載有余,足見其成圖之不易。它是以寫實的手法描繪了圓明園鼎盛時期的建筑和園林風貌,如果政府要重修圓明園的話,這個可以作為參考。”
“重修圓明園?干嘛要重修,留著遺跡就挺好的。”文德嗣搖搖頭,他才不準備重修圓明園呢。就算要修,也是修全新的自己的東西,誰樂意去給俺大清擦屁股?
接下來,文總又看到了圓明園鎏金佛塔、商代晚期的虎卣、西周康侯簋、范寬的《攜琴訪友圖》、燕文貴的《群峰雪霽圖》、蘇軾的《墨竹圖》等等一大批后代與中國絕緣的稀世珍品。
一直到了晚上八點多,文德嗣才意猶未盡的中止了這次參觀。
“這些文物都要妥善保存,等你們這邊弄好了,就可以對公眾開放。”他臨走前,對周館長說道:“每一件文物都要建檔,拍照,材質(zhì)、尺寸等參數(shù)都要詳細記錄,還要做成三維模型存檔……”
文德嗣又對張立錚說道:“對了,立錚,對公眾開放的時候,把聲勢造大點兒,特別要強調(diào)這次歸還我國文物,代表了中德兩國人民的友誼……”
“是的,文總……”張立錚會意的點點頭。
文德嗣的用意明顯就是準備再從協(xié)約國那邊敲點兒東西。你看,德國人民都對我們表示了友誼,你們是不是也該……話就不用說得太明白了,聰明人都知道該怎么做。
事實上,因為本位面的中國在文總開掛之下,1910年就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國家,而且在統(tǒng)一之前就做了很多工作,所以很多在原時空歷史上,清末到大圖朝建立之間那幾十年間流失的文物都保住了,比如敦煌那里的東西,以及安陽的甲骨文和殷商文物,全部都保住了。現(xiàn)在流失的主要就是1840年到1910年那段時間的東西。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