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月底求票
……………………………………………………
“俄國陸軍最高統帥科爾尼洛夫發動政變了?”對于這個從俄國傳來的最新消息,文德嗣并沒有表現出太多驚訝。
辛杰笑著說道:“是的,已經打起來了。科爾尼洛夫昨天宣布向首都進軍,要求臨時政府下臺,現在正在城外和布黨赤衛隊開戰。照目前的樣子,科爾尼洛夫快頂不住了。”
上個月克倫斯基代表臨時政府向中國請求2億華元的援助貸款,但因為中國這邊的開價太高,最后雙方沒有談攏。中國當時就表示,貸款不是問題,但要求先要把中俄國界恢復到1858年前的狀態再談,克倫斯基又不是傻子,再說當時也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他直接就拒絕了這個要求,于是這個事就沒談下去。
因為沒拿到中國的援助,臨時政府缺乏物資的狀況無法得到改善,前線士氣也極為低落,所以他們不但在上個月發動“克倫斯基攻勢”遭到了慘敗,而且還造成了軍隊的嘩變。西南方面軍司令科爾尼洛夫利用官兵的不滿情緒,以臨時政府無能為借口,在昨天發動了政變。
文德嗣不屑的說道:“呵呵,科爾尼洛夫不過是個小丑罷了,他現在跳出來,不過是為王前驅而已。不過克倫斯基現在已經窘迫到向自己的對手求援,這說明他也快完蛋了。”
辛杰也說道:“是的,因為克倫斯基反攻計劃的失敗,他的親信軍隊已經是損失了大半。現在彼得格勒的武力已經是是全部掌握在布黨手里了。如果這次布黨再擊敗了科爾尼洛夫叛軍,就是兩邊翻臉的時候了。現在克倫斯基已經失去了幾乎所有人的支持,沒有了軍隊支持的政府肯定要完蛋的……”
俄國自從二月革命后就成了個爛攤子,而臨時政府里面也是一盤散沙,根本沒能力在短時間了把國家重新整合起來。最要命的是,這個臨時政府充斥了各種政治派別,誰也不占絕對優勢,這種情況下自然就陷入無休無止的嘴炮扯皮當中去了。
二月革命后的俄國臨時政府就像后世的網絡論壇一樣,各個派系天天都在扯皮,啥正事都干不了,也不準別人干。這種扯皮日常一直持續到6月,期間因為扯皮發生了幾次政治危機,總理李沃夫實在撐不下來了,索性交出了政權。
于是克倫斯基靠著過人的嘴炮如愿登上了總理寶座,同時兼任陸海軍部部長。但是總理這個位置可沒那么好坐。現在俄國這個局面,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黨是搞不好的,李沃夫不行,克倫斯基還是一樣的不行,哪怕他嘴炮在厲害也沒用。
革命后的俄國站在一戰“是戰還是和”的十字路口,臨時政府對此也是分成了兩派。以布黨為首的主和派,主張和同盟國和談,堅決反對繼續戰爭。而以社會革命黨為首的主戰派,則認為俄國應該同英法等共進退,主張堅持把戰爭進行下去。
主戰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克倫斯基,他不但得到了很多軍官的支持,還憑著過人的口才說服了很多中立派,使得最后主戰派取得了優勢,讓臨時政府最終通過了繼續戰爭的決議。
在臨時政府承諾將戰爭繼續下去之后,松了口氣的協約國就第一時間承認了俄羅斯臨時政府,并表示可以提供援助。但是這也讓滿心期盼俄羅斯退出戰爭的同盟國大失所望,并且感到了出離的憤怒,你丫都都這個樣子了,還要打?
不過,認真說起來,克倫斯基這個人的口才和鼓動能力還是不錯的。他親自到前線去鼓舞官兵的士氣,促使俄國軍隊保持原有戰斗力。他積極參與到軍隊的政治集會中,不斷地發表演說。他號召士兵們繼續戰斗,奪回被外敵侵占的神圣領土。他的口才開始贏得士兵們的好感,當他喊出“我無法提供一頓大餐,但能讓你光榮赴死!”的華麗口號后,得到滿堂喝彩。
看到士氣有所回升,克倫斯基就開始信心膨脹了,他策劃在6月發動一次反攻,以一場勝利來維系士氣。他認為一旦槍聲響起,以服從為天職的軍人們會立刻回到戰場上,同仇敵愾,把政治集會拋諸腦后。
但是克倫斯基的能力也僅僅只是嘴炮而已,他高估了自己的威望,也高估了此時俄國軍隊的狀態。他在前線的鼓動確實起到了一些效果,部隊的士氣也確實有所回升,但也僅此而已。
自二月革命以來,德國和奧匈對俄國的態度就是“等等看”,兩國希望俄國就此退出戰爭。因此,柏林和維也納明令禁止兩國軍隊采取任何主動,以免刺激俄軍。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北起波羅的海南到黑海的整條東線都進入了“東線無戰事”的狀態。
德國人一直試圖說服俄軍士兵,既然沙皇已下臺,那就不應該再為英法的利益而流血犧牲。因此,雖然東線的情報表明俄軍近期行動異常,但柏林仍決定不在東線采取主動。
正是因為同盟國的這種放水的態度,俄軍于6月15日發動的反攻確實起到了一些作用,在開始階段甚至可以說是“大獲成功”,因為捷克部隊的反水,俄軍在奧匈第2集團軍的防區里開了一個大口子。俄軍從這里不斷涌入,陸續攻取一些村落和高地,超計劃完成了首日的推進目標。第一天的戰斗結束時,俄國第11集團軍宣稱俘敵18000人,繳獲火炮槍支無數。
接下來的一周當中,俄軍在奧匈身上陸續取得了一些戰果,俄國第8集團軍在奧匈第3集團軍的防線上打出缺口,奪取了一些陣地。
但這種表現只是俄軍的回光返照罷了。德奧反應過來之后,在6月22日組織了反攻。在占盡優勢的同盟國部隊面前,什么都缺的俄國軍隊就再次撲街了。反擊第二天,德奧聯軍就在俄軍防線上撕開一條50公里寬的大口子。俄軍總指揮布魯西洛夫做了最后的努力,他投入了距離戰場最近的高加索部隊,但也于事無補。
至此,不僅克倫斯基和寄予厚望的攻勢已經消亡,而且俄軍的整條戰線已瀕于崩潰,許多部隊開始成建制的逃亡,軍隊自行解散。德軍和奧匈軍如入無人之境,德軍在短短幾天里推進一百多公里,直到士兵們因為勞累過度才停下來,現在制約德軍推進的惟一因素就是他們自己的補給線了。
到了7月1日,德奧軍隊重新停止前進時。德軍已經攻克了大半個白俄羅斯、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奧軍在烏克蘭方向也進展迅速,一直推進到了第聶伯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