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昨晚十點打了個盹,沒想到就睡著了,囧……
……………………………………
漢京,總統府。
總理張立錚正在向文德嗣報告:“文總,新光復故土當中的漠北和安東部分已經基本上平定,紅俄如約撤走了他們的人,他們的支持者也已經全部送走,愿意跟白俄不愿當中國人的,我們也是同樣的送走。目前該地留下的原住民正在甄別中。現在正在新村建設的規劃和準備工作,按照規劃,新村建立完成后,該地同樣進行集村并寨和三農革命的工作……”
“國內移民的動員工作也不能馬虎,我看了送來的當地人口初步統計,現在是這兩個地方一共是383萬人,我希望在五年內,完全改變當地的人口結構,漢族和近支民族的數量至少要達到一半以上。”文德嗣點點頭,說道:“中亞那邊的情況復雜得多,等那邊的清洗工作完成后,還是像以前那樣,把那些不愿當中國人的本地土著都送給土耳其吧,我們照舊給他們免費送過去。”
這個送人給土耳其的法子,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上次在新疆就送了二十萬多萬不愿當中國人的家伙過去。土耳其正為歐洲領土那邊的人口結構頭疼,那邊的基督徒和歐洲人占了大多數,作為主體民族的土耳其人卻很少。這人又不是韭菜,就算他們再能生,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就弄一大堆人出來。
這個時候,中國就找到了土耳其話事的三巨頭,給他們出了個好主意,那就是把中國新疆的那些自稱“土耳其人”的人,全部打包送給他們。
這樣一來,那些人滿足了自己當“土耳其人”的愿望,高興了。
土耳其人得到了他們最想要的人口。雖然那些新疆的不是真正的土耳其同族,但好歹也算是土耳其的近支民族,總比那些基督徒可靠多了。有了這批人后,歐洲領土就安穩多了,他們也高興了。而中國丟掉了一堆包袱和刺頭,提升社會治安和民族團結的水平,當然也高興了。
三方都高興了,這樣三贏的事情,可真是太好了。
“我一向認為,好聚好散,凡是不愿當中國人的,都送到他們想去的國家,只要那些國家愿意接收,我們都免費送。他們不能隨身攜帶的財產和不動產,也按市場均價高一成的比例,折成現金或支票給他們,他們在路上的花銷大方點,我們不差這點兒錢。”文德嗣淡淡的說道。
他還有句沒說,那就是:“不愿當中國人,又不愿走的,那就去勞改一輩子吧。”當然,往這些移民里安插生化人臥底,那是應有之意,就不用多說了。
“安西、漠北、安東三處故地的基礎建設要跟上,這些地方面積廣闊,基礎建設極差。尤其是漠北、安東,大部分地區都是永久凍土帶,交通條件不改善的話,根本沒幾個人愿意去哪里……”
安西、漠北、安東是對目前這幾處從俄國那里奪回的新領土的稱呼,因為這些地方還沒有正式建省,就暫時用這個名字作為它們的稱呼。“安西”不用說,是指中亞那一大塊,奧倫堡州加上伏爾加河下游東岸等歐洲部分。
“漠北”是指外蒙古以北的那些地區,大致是從新西伯利亞州開始,按西伯利亞鐵路以南30公里為界,直到烏斯季庫特,這條以南的全劃歸中國。主要包括原俄國侵占的阿爾泰地區(含阿爾泰邊疆區和阿爾泰共和國)、哈卡斯、克麥羅沃以南大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南部、伊爾庫茨克大部、外貝加爾、布里亞特,以及雅庫特的勒拿河以西地區。
而“安東”就是指外東北以及雅庫特的勒拿河以東的所有地區,包括俄國劃分的阿穆爾、哈巴羅夫斯克、大半個雅庫特、濱海、庫頁島、馬加丹、楚科奇和勘察加。
這些地方加起來約合1258。72萬平方公里,整個西亞和整個西伯利亞的東邊全部到手,但這些地盤雖然大,開發度卻低的可憐,中亞那邊還好點。那半個西伯利亞簡直是噩夢一般,將近600萬平方公里的凍土帶,環境惡劣得令人發指。
“這種環境惡劣的地方,起碼要10年才能完全消化,15年以上才能產生值得一看的效益。”這是專家組的結論。
“要想富先修路”,這是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沒交通再好的東西也出不來。無論是移民還是發展產業,都得先有路。
相比而,中亞這邊的條件好多了,除了帕米爾高原那四十幾萬平方公里的山地不好修之外,大部分地盤都是平原,修路的難度不高。原本毛子就在這里有不錯的鐵路基礎,從奧倫堡到塔什干,再到土庫曼的阿什哈巴德的鐵路在1904年就通車了。后來新中國成立后,為了方便和俄國的貿易,又先后修了兩條中俄貿易鐵路。
其實,當解放軍跨過國境線進入中亞時,從新疆、波斯將鐵路往中亞的動作進在進行了,鐵路分成北中南三個部分,穩定的以每天一到五公里的速度往剛占領的地盤深處延伸。
原本還要留意游擊隊的破壞,只能在一個點施工,再和紅俄和談后,現在就全無顧慮,可以放手大干了。于是大量的大型飛艇、建造物資和人員被調到工地,這些鐵路目前也和以前在國內修鐵路一樣,按照多段施工的方式進行施工,每條鐵路都是十幾個乃至幾十個點,同時向兩邊修。這種辦法速度極快,像哈薩克這種平坦的草原地區,只要不是遇到橋梁涵洞的特殊情況,每天能修幾十甚至上百公里。
這種多段施工的辦法并不是文總的發明,但在這個時代卻很少有人能效仿。因為這種使用這種辦法需要幾個條件,首先是要有充足的資金,充足的建筑物資和勞動力,以及足夠的運載工具,能夠滿足這些條件的也只有幾個有數的頂級列強。但這還不夠,除了這些條件,還需要精確的測繪技術,否則到時候兩邊鐵路在碰頭時,發現一高一低,那就囧了。而這個時代,全地球也只有文總才擁有如此精確的測試技術。
目前,安西(中亞)的鐵路施工進度很順利,但漠北、安東就相當麻煩,在永久凍土帶上修鐵路,即使在21世紀也是一項技術含量極高,而且極為燒錢的事情。好吧,對于文總來說,技術上不存在問題,但氣候才是最要命的,在那種苦逼地方每年最多只能干半年,在靠近北極圈的那些地方甚至只能干三到四個月。
但是再難也要修,修了路才有開發的希望,不修路那是一點兒希望都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