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井財團的警衛(wèi)一開槍,事情就大條了。雙方頓時火并起來,群眾的武器雖然大都是二手貨,也缺乏訓練,但是架不住人家數(shù)量多啊。春田1903、莫辛納甘、毛瑟1898、恩菲爾德以及日本自己的三八大蓋,幾百條長短槍,就這么在三井財團總部乒乒乓乓的干起來。
最后,日本政府是出動軍隊才平息了這場事端。這場沖突造成了140人死亡,2000多人受傷。日本媒體稱為“三井喧嘩事件”。
這還不算完,“三井喧嘩事件”只是個開始,在隨后幾天里,日本各地都相繼發(fā)生了多起針對財閥和地主武裝襲擊事件,在短短十天里,全日本就像回到了戰(zhàn)國時代,各地沖突不斷,造成了上萬人的傷亡。現(xiàn)在日本軍警已經(jīng)是疲于奔命,顧頭不顧尾了,按下葫蘆浮起瓢,這里剛剛搞下去,那邊又鬧起來了。
2月6日上午,一些來自各地的請愿群眾出現(xiàn)在皇宮門前,他們跪地求見天皇,請求天皇傾聽來自民間的聲音。下午軍隊就把這些人都給抓走了。
2月8日上午,更多百姓以及士兵出現(xiàn)在皇宮門口,跪地求見天皇,這次甚至有一些低級軍官加入。他們要求。軍警隨即驅(qū)散群眾,抓捕了更多的人。
日本國內(nèi)很快就有了眾多傳,傳說高官權(quán)貴們私下結(jié)黨,囚禁了天皇和皇太子。因為這些人知道,如果天皇親政,一定會除暴安良。想讓天皇得知民意,就一定要請?zhí)旎视H自出來接見民眾代表。在這樣的鼓動下,不少激進的勢力開始活動聯(lián)絡(luò),準備到皇宮前請愿。
事情發(fā)展到這個階段,群眾針對的也只是財閥地主和高官權(quán)貴,并沒有針對皇室,這種心理和中國以前的“清君側(cè)”是差不多,反貪官不反皇帝嘛。即使因為關(guān)東大地震的原因使得皇室在民間的威望大損,但大多數(shù)日本人對于皇室還是抱有一定希望,他們天真的認為,天鬧黑卡是被奸臣和壞人蒙蔽了,只要天鬧黑卡知道了民間的真相,一定是會站在他們一邊的。
日本高層被這些變化給搞懵了,他們先是萬分不解,接下來就是惱羞成怒了。于是東京皇宮附近開始戒嚴,而且警察開始盤查那些從外地到東京的人,凡是發(fā)現(xiàn)試圖“非法上訪”的,立刻先拘捕起來,痛打一頓之后再遣送回去。
即便是遭到了這樣的挫折和打擊,日本民間的傳也沒有出現(xiàn)任何消退的跡象。不僅沒有消退,反而出現(xiàn)了更具煽動性的說法。“天皇和皇太子已經(jīng)知道了一些民間的真實情況,他們就要采取行動進行改革了。但是那些欺騙天皇的奸臣和壞人試圖繼續(xù)掌握政權(quán),就把天皇和皇太子軟禁了,所以他們不敢讓日本民眾到東京接近皇宮,也不敢讓天皇和皇太子出來和群眾見面。”
無論哪個國家哪個時代,人民總是希望能夠得到更好的生活。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尤其在活不下去的時候,人民還是愿意冒險的。當流針對性的指出,只要能夠“清君側(cè)”,就能解決民間的苦難。人民就寧愿相信這是真的,畢竟按照日本一向的宣傳,天皇是現(xiàn)世神,當然就應該擁有無邊的力量。
在工業(yè)化時代,普通人的信息來源以及見識都不是農(nóng)業(yè)時代可以比擬的,尤其是在本位面,由于廣播和收音機的普及,流的傳播速度是古代無法想象的。再加上一些人的推波助瀾,這些類似的流以驚人的速度在整個日本擴散。
在這樣的流之下,后面的事情就變得失去控制了。
2月10日上午,第一師團的很多奉命攔截上訪群眾的官兵,因為受到了“皇室被奸臣軟禁”的流影響,又同情民間的遭遇,就放開了封鎖,他們不但讓這些群眾去“非法上訪”,連自己也去參加了,他們宣稱要去“解救天皇”。
原本在皇宮附近戒嚴的近衛(wèi)師團看到人數(shù)太多,其中還有陸軍官兵,也就不敢強行阻攔了,更何況他們很多人心里也是存有疑惑。于是近衛(wèi)師團一面退守皇宮,向上級求援,一面向裕仁請示。到了12點,皇宮門前的請愿群眾已經(jīng)超過了2萬人,其中甚至還有不少軍隊官兵和警察,他們要求天皇和皇太子與群眾見面。
一開始的時候,裕仁命令侍從出去勸導群眾離開。至于他自己為什么沒有親自出去,后來的說法有很多種,一種說法是他的手下認為可能會有危險,不讓他出去。畢竟兩個月前才發(fā)生了針對他的槍擊事件,現(xiàn)在外面的人員構(gòu)成復雜,誰知道會發(fā)生什么。
一種說法是裕仁本身不想出去,他認為這些下層群眾是被人蠱惑了,他沒有義務(wù)去解釋。這些群眾的表現(xiàn)讓他很沒面子,作為一個至高無上的君主,怎么能向屁民妥協(xié)呢?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他沒有辦法答復那些要求,因為答應群眾的要求,就等于要和那些財閥權(quán)貴撕破臉,而這種選擇是裕仁不能做的。既然不能答復那些要求,出去干嘛你?難道要給那些屁民說實話?那不是承認自己無能嗎?
總之無論哪種說法,最后的結(jié)果就是裕仁并沒有親自出面。后來很多人都說,如果當時裕仁自己出去和群眾對話的話,也許不會出現(xiàn)“櫻田門事件”了,但是歷史沒有如果,所以悲劇發(fā)生了。
僅僅是侍從的勸導顯然是無法讓群眾滿意的,大伙不遠千里,頂風冒雪的跑到東京面圣,沒見到人怎么行?人群中又有了新的傳:“這么大的事情,天鬧黑卡都不出現(xiàn),這明顯是被壞蛋軟禁了。大家不要慫,這就去清君側(cè),救天皇啊!”
于是,請愿群眾開始沖擊皇宮,然后就在櫻田門附近爆發(fā)了一場規(guī)模極大的流血沖突。日本政府說是在逮捕請愿者的時候,有私藏武器的暴徒先襲擊了軍警。而同情支持請愿者的人則指責軍警直接向請愿人群開火。不過誰開了第一槍已經(jīng)不重要了。
請愿群眾這次又第一師團的官兵混在里面,還有很多退役老兵,戰(zhàn)斗力杠杠的,遠遠不是近衛(wèi)師團的那些少爺兵能比的。請愿群眾們高呼著“清君側(cè)”,“天誅國&賊”等口號,擊潰了守衛(wèi)皇宮大門的近衛(wèi)師團,沖進了皇宮。然后在皇宮和近衛(wèi)師團展開巷戰(zhàn)。
在這種情況下,裕仁和皇室成員被保護著狼狽逃出了皇宮。裕仁這下也是真的被這些刁民惹毛了。“總有刁民想害孤!”
撤到了總參謀部的裕仁怒火沖天的下令鎮(zhèn)壓,隨后第二近衛(wèi)師團出動,武裝飛艇開進了東京,坦克也上街了。裕仁為了出這口惡氣,親自在一輛裝甲指揮車上指揮鎮(zhèn)壓工作,鎮(zhèn)壓工作一直持續(xù)到翌日上午。
反正在那個大雪天,共有4000多人被打死,超過兩萬人受傷,“櫻田門事件”震動了整個日本。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