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5000字大章求票……
……………………………………………………
共和2772年(西元1931年)10月20日,蘇聯。
今天一大早,蘇聯空軍學院代理黨委主席安德烈-尼古拉耶維奇-普倫雅科夫大尉就興沖沖跑到克里姆林宮面見史大林。
普倫雅科夫向辦公廳的秘書長問道:“請問,史大林同志在嗎?”
一見是這個年輕人,秘書長立馬站了起來,滿臉堆笑的說道:“哦,是普倫雅科夫同志,主席同志在辦公室,您自己去見他就是……”那表情就像見了親人一樣。
“秘書長同志,剛才那個就是最年輕的蘇聯英雄?”一個年輕的秘書好奇的問道。
秘書長一臉羨慕的說道:“是的,就是他,也是最年輕的,軍銜最低的軍事學院代理黨委主席,還是主席空軍特別顧問,專門負責飛機開發的事務,他今年才21歲呢。不過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主席同志非常信賴他。主席同志親自說過,凡是普倫雅科夫同志來找他,都不需要預約,隨時都可以面見……”
“哦,這個普倫雅科夫同志是什么來頭啊?”秘書被雷得不輕。
秘書長聳聳肩,有些吃味的說道:“還能有什么,當然是蘇聯英雄……”
1929年4月,蘇聯的極地考察船“拉奧”號在北極失事,船員們身處險境,生死懸于一線,他們向國內發出了緊急求救信號。消息傳到國內后,引起了蘇聯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八名飛行員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冒死駕機多次飛往極地,將船員們從絕境中解救出來。普倫雅科夫也是其中之一,當時這位普倫雅科夫還只是個二級機械士,連正式飛行員都不是,在看到飛行員不足后,就自愿報名參加了救援任務,而且命大的活了下來。
事后,為了紀念八人的英勇事跡,并表彰他們的大無畏精神,蘇聯政府決定設立一項最高的國家獎勵,“蘇聯英雄”稱號由此而產生。普倫雅科夫也成為最年輕的“蘇聯英雄”。之后,他顯露出了天才般的飛行技術,就被送到了蘇聯空軍學院學習。
當然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就像那位秘書長說的那樣,不知道咋的,他就被史大林同志看中了。于是,普倫雅科夫就開始坐火箭晉升了,成了史大林同志的紅人,克里姆林宮的新貴,無論軍銜還是職務都尼瑪比坐火箭還快。要不是因為他的資歷實在太淺,估計空軍總司令都有點兒玄了。
史大林同志對他比親兒子還親,所以有坊間傳,說普倫雅科夫同志是斯達舒的私生子。不過這話也只敢在私下說說,敢不開眼亂說的,都被契卡送到科拉半島挖鐵礦去了。不過,“克里姆林宮的王子”這個外號,也已經成了蘇聯高層公認的外號了。
“斯大林同志……”普倫雅科夫敲了敲門。
一聽是愛將的聲音,正在處理公務的史大林二話不說就讓他進來了。
果然,史大林一見他就露出了慈愛的笑容,比見到親兒子還高興:“哦,小安德烈,看你的表情,一定是有什么好消息吧……”
“是的,斯大林同志……”普倫雅科夫從文件夾里拿出一份資料,恭恭敬敬的擺在史大林面前。“伊-16戰斗機首飛成功了!圖-1攻擊機和特勃-3重型轟炸機的開發也已經進入尾聲……”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史大林一邊看著文件那些飛機的數據,一邊贊不絕口。“偉大的蘇聯紅軍終于有了不遜色于帝國主義者們的飛機了……”
“是的,經過我們的實際測試,伊-16戰斗機的性能完全超過中國的殲-4啄木鳥和殲-5賊鷗……”
中國的殲-4“啄木鳥”戰斗機的外形類似原時空的p-40“戰斧”,但性能超過不少。殲-5賊鷗戰斗機的外形類似原時空的f4f“野貓”,不過這兩款飛機也只是賣給小弟們,并沒有向蘇聯出售。
中國可以賣給他們的是三種外銷型戰斗機,廣飛的fc-3“烏鴉”、成飛的fc-4“黃雀”和鄂飛的fc-5“畫眉”。“烏鴉”外形類似于原時空的p-36“寇蒂斯之鷹”,“黃雀”外形類似原時空的“颶風”,“畫眉”外形類似原時空的p-39“飛蛇”。這三種外銷型號的發動機都比較弱,只有800千瓦級,而殲-4的發動機是1000千瓦級別的。
蘇聯得到的殲-4和殲-5,也是機緣巧合。白俄是中國的小弟,他們的空軍當然可以買殲-4,前幾年他們就從中國進口了一批“啄木鳥”戰斗機,不過他們畢竟倒霉的是,在1928年11月的一次巡邏飛行中,一個飛行員喝高了,把飛機稀里糊涂的開到蘇聯去了。而這傻鳥在著陸后都還沒發現不對,直到被蘇聯衛兵綁起來才回過味來。于是蘇聯人就得到了一架完整的,性能不打折的“啄木鳥”戰斗機。
殲-5的獲取就更有毛子的風格,他們的情報人員策反了一個波斯的海航飛行員,該飛行員在1929年1月一次里海巡邏任務中,趁機駕駛一架殲-5投奔了紅色毛熊。
這兩架飛機對于蘇聯來說,無疑是天上掉餡餅了。啄木鳥和賊鷗雖然在中國已經是過時淘汰的飛機,但是在世界范圍內卻是相當優秀的戰斗機。兩種1000千瓦級別的發動機放在世界上也是先進發動機,當時的蘇聯根本造不出來。
拿到這兩種飛機后,蘇聯如獲至寶,立即組建了專家組,把這兩架飛機大卸八塊進行逆向測繪,至于另外三種中國的外銷型號戰斗機,他們自然也全部進行了分析。當然這種山寨行為也不止是蘇聯在搞,凡是有些想法的列強,都會想方設法搞幾架樣品回去分析。
蘇聯獲得飛機的渠道也不僅僅是在中國和人革聯國家,他們還利用西方國家中的共有主義者和親蘇派,從那些國家搞到了不少干貨,從圖紙資料、零部件到整機都有。還不止是飛機相關的,其他的技術也有,比如從波西米亞的斯柯達公司、德國的萊茵金屬等地方搞到了先進的冶金技術和生產工業。
蘇聯的專家也是相當優秀的,雖然在革命時期和紅白歌會的那幾年流失了不少,但剩下的那些也相當給力。最重要的是,一戰后的德國和法國革命失敗后,共有超過30萬德共法共的人員及家屬逃亡到蘇聯,其中就有相當數量的科學家、工程師和技術工人,這些人的到來對于蘇聯的技術提升具有極大的推動力。
蘇聯的技術人員把到手的各國飛機都研究了個透,在把這些東西融會貫通之后,蘇聯的飛機設計和制造的能力都有了飛躍式的發展,比如1000千瓦級別發動機就可以自制了,而且可靠性還過得去,而且他們現在又在此基礎上開發1100千瓦級的發動機了,這點兒就比日本強多了。
他們現在的伊-16戰斗機,圖-1攻擊機和特勃-3重型轟炸機和歷史上的同名貨色完全不同,本位面的伊-16模樣有點像原時空的拉-5,當然發動機要差點兒。
圖-1攻擊機是一種雙發飛機,樣子則有些類似中國的殲-6“雀鷹”,或者原時空的p-38。但是很明顯,蘇聯人的想法不同,他們覺得這種布局更適合作為攻擊機。其性能要比伊爾-2更強些,可以攜帶一噸炸彈,航程1100公里,而且還有不弱的戰斗能力。
特勃-3重型轟炸機的樣子就比較特別,找不到和它外形很近似的飛機,這是一種雙垂尾,上單翼的四發重型轟炸機,性能和原時空的b-17差不多,最大載彈量6噸,最大航速470公里,巡航速度270公里,航程33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