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年底了,單位事情比較多,大家理解下。
…………………………………………………………
共和2776年(西元1935年)2月4日,漢京,總統府。
“文總,因為英美表示不能增加德國的艦船份額,因此德國宣布不再續簽華盛頓海軍條約。”卡富爾向文德嗣匯報道。
“呵呵,我知道了。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文德嗣唇角微微揚起,露出一抹早該如此的笑容。
德奧合并得太快了,小胡子的機會抓得太好,英法根本沒來得及反應,或者說他們想反應但也無濟于事,現在的狀況不允許他們有什么強硬的舉動。但是英法也是老牌列強,他們很快就想到一個惡心德國人的辦法。那就是《華盛頓海軍裁軍條約》。
奧地利海軍雖然在一戰當中全滅了,但他們的皇帝斐迪南五世卻是一個海軍控,在一戰結束后,奧匈帝國開始了海軍的重建工作。即使在奧匈帝國分家后,這個復興計劃也保留了下來。在《華盛頓海軍裁軍條約》里,奧地利是屬于第三檔,也就主力艦份額為40萬噸。如果以奧地利自己的國力,這個份額是根本用不完的。
本位面的同盟國在一戰之后的海軍設計方面,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合作。眾所周知,德國人的戰艦設計師都是吃飼料的,他們特別擅長把一堆一流的子系統組合成一個三流的破爛,而且還特別喜歡浪費噸位,就連威二這個業余愛好者都比他們做得更好。所以在合作之后,設計就是由意大利人為主了,德國和奧地利負責各個子系統。
于是他們就在俾斯麥級的基礎上開發出了一種新的條約戰列艦,9門420毫米(16.5英寸)主炮,標排44800噸(自稱),最大航速28節。這款戰列艦基本上可以看成是去掉一座炮塔,再縮短一些的俾斯麥級,這款戰列艦設計非常成功,包括德意奧等組織內的幾個成員國,全都使用了這款戰列艦作為條約期間的主力戰列艦,最多就是各自做一點兒小改動,可以稱為同盟國組織的標準戰列艦了。
這款戰列艦在奧地利被稱為“斐迪南五世級”,計劃建造四艘,到現在為止,已經建好了兩艘,還有一艘在建造中。不過就算是四艘全部建好了,也用不完他們的份額,但是現在德奧合并了,就有了個份額問題。
英法聲稱,奧地利既然已經并入德國,那么他們原有的海軍份額就應該取消了。而現在奧地利和德國的主力艦加起來,噸位就已經超過100萬噸了,所以必須得砍掉一部分。
德國佬自然不干,他們聲稱國家合并了,這噸位自然也應該合并,所以德國的噸位份額就應該是140萬噸,而不是以前的100萬噸。什么,你說這樣不科學?那你有本事也找個國家來合并啊。比如英法,你們兩基友如果合并的話,就該有200萬噸了。
兩方為這事吵得不可開交,最后德國佬急了。既然談不攏,那就干脆一拍兩散,老子不玩了。英法都沒想到,這小胡子居然這么吊,但是他們也沒有更好的辦法,總不可能為這事兒再打一仗吧。兩國在一戰里可是死光了一代人,傷疤都還沒好呢,現在兩國人民一想到戰爭就覺得一陣陣肉痛加心痛,還打個毛線啊。再說這會兒經濟危機剛過,就算想打,也沒錢啊。
于是兩國也只好捏著鼻子認了,不過鴉片牛是不會吃這種虧的,他們馬上就宣布,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印度那邊的一些自治邦,都應該同樣具有海軍份額,所以現在一算,英國的海軍主力艦噸位指標就應該是270萬噸。法國回家后也打起了算盤,最后他們聲稱,他們的噸位應該是130萬噸,嗯,他們把殖民地也算進去了……
見過不要臉的,可尼瑪沒見過這么不要臉的。這可是真真正正的臥槽泥馬!大伙都被兩家的不要臉給雷得外焦里嫩,尤其是中美兩國,都出離憤怒了。美國的加納總統表示勞資日了狗了,文德嗣也被雷得半響無語。你們老歐洲你妹的還要不要臉,這條約都成廁紙了嗎?
英法玩得這么露骨,說明也是真的急了,要不正常情況下也不可能不要臉到這份兒上。雖然他們平時也不要臉,但是起碼不會這么露骨。
不過中美兩國是不會管這些的,老痞子們的不要臉把兩家都惹毛了,兩國向英法德三國提出強烈抗議。美國表示,如果你們都不守規矩的話,那么這個條約就此作廢,那以后大家都隨便大建好了。中國也表示了差不多的意思,要么按規矩玩,要么就大家一起大建。
后來大流氓們經過一番扯皮之后,英法德三國都妥協了。最后的處置方案是,奧地利原有的艦艇可以保留,德國在條約期內不得再建造新的主力艦,除非噸位降到100萬以內。英法也不得隨便增加噸位。
《華盛頓海軍裁軍條約》雖然最終還是沒有破裂,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這個條約也就只是剩下一張遮羞布了,條約期滿后恐怕就不會再有了。
果然,德國佬現在首先提出了不再續約,像這種條約要的就是平衡,需要一起來,一旦有人不玩了,那么這個條約也就廢了。現在英法德三國目前都在大造船塢,就一門心思等著條約到期后,就開始下餃子。
對于現在的這個結果,文德嗣也是早有預料的,并不會感到驚訝。這個《華盛頓海軍裁軍條約》本來就沒什么強制作用,在一開始就是大家都在打擦邊球,拼命鉆空子。像這樣基礎不穩固的東西,維持不了也是很正常的。其實要不是這次經濟危機的話,這個條約很有可能提前幾年就會出問題。
“另外,還有一個消息,法國與比利時達成協議,將他們的馬奇諾防線延長到了法比邊境的敦刻爾克,這樣馬奇諾防線就已經覆蓋了整個法國東部邊境了。”卡富爾繼續說道。
“哦……”文德嗣走到地圖旁邊看起來,看著看著他就忍不住笑起來了。“哈哈哈哈,法國人居然開始修長城了,從敦刻爾克到摩納哥。不過這樣一來,德國人就難過了,他們這下可沒空子可鉆了……”
“是的,文總。如果再加上比利時重新修建的列日防線,德國要想突破協約國的防線恐怕得付出慘重的代價。”
在原時空的歷史上,由于比利時的強烈反對,且法比邊界的阿登高地地形崎嶇,不易運動作戰。所以馬奇諾防線只是覆蓋了法德邊境,對于法比邊界法軍沒有多加防備,但萬萬沒有想到德軍會由此突破。1940年5月德軍誘使英法聯軍支援荷蘭,再偷襲阿登高地,聯合荷蘭德軍將聯軍圍困在敦克爾克。而馬奇諾防線也因為德軍襲擊其背部而失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