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大家好,這段時間因為家里有事,我自己也生病了,所以更新不正常,請大家諒解。
…………………………………………………………………………
共和2779年(西元1938年)9月22日,阿拉伯社會主義共和國,巴格達。
今年的人革聯首腦峰會是在阿拉伯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首都巴格達市舉行,人革聯的中國、阿富汗、波斯、阿拉伯、土耳其、日本、暹羅、尼泊爾、庫爾德、亞美尼亞、智利、巴拉圭、俄羅斯帝國(白俄)、馬斯喀特等十四個成員國的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都到場參加了。
是的,俄羅斯帝國已經在1937年實施了正式的政治體制改革,變成了君主立憲制的科學社會主義制度,所以也加入了人革聯,要不然人革聯是不會接受非社會主義體制的國家入盟,最多就是觀察員國家。可能在有些人的概念中,君主制和社會主義制度是完全對立的關系,似乎不可能共存。但是事實并非如此,這兩者并無矛盾之處。原時空后世的瑞典、丹麥那一堆北歐國家都是社會主義制度,但人家同樣也是君主制。
好吧,在某些原教旨偽左小資看來,他們都不算社會主義,全都是修正主義異端,但是這個世界并不是圍著偽左小資們轉的。當然,白俄改革之后也就不能算“白俄”了,可能用“粉俄”來表述更準確些。不過出于約定俗成,還是繼續叫他們白俄吧,畢竟有個蘇聯在隔壁,一對比就顯得白了。
說句實話,白俄的轉變也是在蘇聯的壓力下被逼出來的,不管怎么說,沙俄的政治體制確實很失敗,要不然也不會鬧革命了,已經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只不過之前沒有條件了,改革這種東西必須是在形勢穩定的情況下進行,而且需要的時間也長。一旦有一點兒變故,就很容易玩脫,改著改著就變成革命了。
以前的俺大清、沙俄和奧特曼都是這樣,在他們想進行改革的時候,恰好國內外的局勢都不允許他們玩了,所以他們都玩脫了,改著改著就變成革命了。因為改革通常都是被逼得沒辦法了才會進行,而這個時候積累的矛盾已經太大太多了,既得利益者們往往也是善財難舍,不愿讓出更多的利益,也就導致階級對立越發尖銳,這改革也就進行不下去。清末的改革也是這樣,所以俺大清就撲街了。所以縱觀歷史,改革這種東西,歷來都是成功的少,撲街占了絕大多數。
不過現在白俄的改革就不一樣了,首先是一戰期間的革命釋放了很多矛盾,很多權貴都在革命中被干掉了,再加上紅俄的壓力,使得他們的改革過程中來自內部的掣肘就小了很多。而在外面則是有著中國的背書,所以他們才能平平穩穩的進行政治改革,成功的過渡到社會主義制度。
好吧,蘇聯和第三國際是絕對不會承認白俄也算社會主義的,而是稱呼他們是修正主義,這是起碼的政治正確。不過,蘇聯承認不承認這并不要緊,只要中國承認就行了。
現在的白俄已經變成了類似后世瑞典那種國家,社會矛盾已經大為緩解,至少幾十年內不會出什么事了。而且,由于下層得到了利益,蘇聯的那些思想對于他們的吸引力已經不大了。這個世界上,能過好日子的人是不會有什么革命的想法的,要不是活不下去,誰踏馬沒事會跑去革命。
俄羅斯帝國現在的總人口約有2200萬,其中華人就有640萬左右,占了約三成。原本白俄就是人少地多,在紅白歌會停火那會兒,整個白俄都只有1500萬那點兒人根本不夠用,而蘇聯又對他們嚴密封鎖人口外流,搞得白俄非常難過。
在任何一個時期,對于任何一個國家來說,人口都是最寶貴的財富,因為一切的社會價值和財富都是有了人口才能產生,沒人了啥都白瞎。但是內戰往往是死人最多的,俄國的“紅白歌會”也是一樣,將近四年的內戰下來,紅俄和白俄都付出慘重的傷亡。
在內戰停火時,紅俄還有7800萬人,白俄人口只有1500萬。兩俄都出現了青壯年男性缺乏的現象,特別是白俄尤其嚴重,他們男人只剩下520萬,而18-40歲的青壯年男性只有100萬了,而這個年齡段的女人卻有330萬。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青壯年男人數量不足是很嚴重的社會事情,不要說打仗,就連正常社會生產都難以維持。白俄這點兒人是不夠用的,那怎么辦呢?這也好辦,既然沒有,那就引進唄。隔壁的中國一大堆爺們兒呢。
于是兩國政府簽訂了引進男人,哦,不是,是引進勞動力的協議。于是從1923年紅白俄簽署停火協議后,大量的中國爺們兒開始涌入白俄。他們一邊參與建設俄羅斯的各種社會生產,一邊承擔起照顧那些俄羅斯妹子一輩子,并為她們的孩子當父親的的艱巨任務。當然,還有一些俄羅斯大洋馬也跑到中國工作,直接在中國找人嫁了。
到了現在,白俄的人口結構已經大為改變,華人和華俄混血已經占到了白俄人口的四成以上,再過幾年,超過半數也很正常。而且在白俄的華人,不但大量進入生產領域,還積極參與到白俄的政治和軍事領域當中,現在白俄已經有很多華人軍官和政府官員,比如現在白俄內閣的大臣和部長就有四分之一是華人。更不用說在經濟領域,白俄的很多大型工廠、農場、銀行等經濟命脈都被華人掌握著,所以現在白俄的官方語是兩種,俄語和漢語。
最后一個加入人革聯的是馬斯喀特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馬斯喀特是在去年正式獨立的新國家,他們是由原本是英國在阿拉伯半島剩下的殖民地和保護地合并而成,也就是也門除荷臺達等地之外再加上阿曼南部組成。在20年代的獨立運動大潮中,阿拉伯半島的殖民地自然也不例外。因為也門這個地方沒什么利益,所以英國也不想放太多精力當那里去,畢竟印度和非洲更加要緊。
于是就同意了他們的自治要求,將英屬也門和阿曼地區十幾個政治實體合并到一起,組成了馬斯喀特自治邦。原本他們是想靠這個馬斯喀特自治邦牽制阿拉伯和中國,因為馬斯喀特和阿拉伯一直存在領土糾紛,這種東西是容易鬧出事情的。但卻鴉片牛沒想到的是,這次卻是肉包子打狗,馬斯喀特不但沒有和人革聯扯皮,反而向人革聯靠攏了。
因為在中國的斡旋下,把馬斯喀特和阿拉伯之間的領土糾紛搞定了,其實這也筆糊涂賬,誰都有道理,不過他們爭執的那地方真的不算什么,沒有什么資源,只不過是面子問題。于是雙方各退一步,順利解決了邊界劃分問題。
而且當時文德嗣派到中東的人里面,同樣也沒放過也門阿曼這一帶。
雖然說這塊地方直到獨立時也沒有多少被發現的資源,但是文德嗣知道,這里有很多金礦,保守估計也超過7000噸,甚至比著名的黃金鉆石之國——南非還要多。在原時空,這些礦都要等到21世紀才被發現并開發。此外,銀礦、銅礦和鉻礦等有色金屬礦產也極為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