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嗯,以后改為3000一章,爭取兩更
……………………………………………………………………………………
本位面的二戰和原時空大不一樣,最大的變局是法國被中美使勁奶了一下之后,頂住了發飆的德國,扛住了二德子第一波打擊,沒跪。值得表揚!所以小胡子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也直到現在還沒搞出來。
沒辦法,法國北部的法軍還在頑強抵抗,他們能得到來自海峽對面的英國的直接支持,雖然很艱難,但還是撐到了現在。但是法國人在一戰的損失比原時空大了好多,人力資源特別匱乏,所以在撐了一年多之后,他們就已經感到有些撐不下去了。
另外就是愛爾蘭,英國為了撥出這根背后的芒刺,集結了大量兵力在1939年10月6日進攻愛爾蘭島。憑借著絕對的海空軍優勢,英軍在付出了五萬人傷亡后,成功渡過圣喬治海峽,登上了愛爾蘭。但是,愛爾蘭一點兒都不好打。德國人往這里派了五個師,加上平時訓練的大量民兵,牢牢的扛住了英國人。
英國佬在愛爾蘭陷入泥潭。到現在為止,也只是占領了四分之一個愛爾蘭,也就是占據了愛爾蘭的東南部,都柏林以及周邊地區。
這還不算完,隨后英國又在1939年10月16日爆發的挪威戰役中遭到慘敗,使得德國完全控制了挪威。
唯一比較出彩的,就是他們的皇家海軍終于報了一箭之仇。
1939年10月22日,在卑爾根海域的一場海戰,志得意滿的德國海軍遭到了英國艦隊的伏擊,長期玩潛艇的德國佬陰溝里翻船,被鴉片牛的潛艇狠狠陰了一把,損失了包括馬肯森號在內的五艘主力艦,并有多艘艦艇嚴重受傷。總算扳回一點兒臉面。
這還不算完,在1940年2月9日,在丘胖子的策劃下,皇家海軍航母編隊對德國佬進行了一次“珍珠港”式的襲擊。
這是一次教科書般經典的戰役,指揮英國航母編隊安德魯?布朗?坎寧安海軍中將一戰成名。最出人意料的是,這一戰的主力居然是性能嚴重落后,已經老掉牙的“劍魚式”艦載魚雷轟炸機。
“劍魚式”艦載魚雷轟炸機是費爾雷公司在1928年推出的一種雙翼飛機,機型和性能都和原時空的同名產品類似,不過時間要早些。在本位面這個航空技術發展超快的世界,這種飛機還沒試飛其實就已經落伍了。
在本位面的一戰后期,世界上的主流機型都已經換成單翼機了,英國自然也不例外,但是英國海航的魚雷機卻遲遲沒有更換單翼機。這倒不是他們真的不知道單翼機的優點,而是沒有辦法。原因之一,是因為他們的空投魚雷一直比較坑,飛機速度一旦快了就很容易出問題,發生一些諸如一頭扎進海底、定深失效等等各種奇葩問題。
再加上英國人對艦載魚雷機一直不太重視,就連海航都是后娘養的。在機型以及相關的子系統上都不太舍得投入,這方面的更新換代就自然就滿了。直到1937年,才有了一款單翼的“梭魚式”新型魚雷機服役,但是因為種種原因,直到直到開戰時,海軍的主力艦載魚雷機仍然是老掉牙的“劍魚式”。
但是呢,雙翼機也有雙翼機的優點,它們以極低的速度從超低空突防,再有就是動作靈活,轉彎半徑小,具有極好指向性。坎寧安海軍中將就根據劍魚們的這些特點,計劃了一次極為大膽的奇襲行動。
他的目標是德國公海艦隊的母港——位于亞德灣的威廉港。此役,英國皇家海軍出動了所有能出戰的12艘航母,有20年代建造的“百眼巨人”號、“競技神”號、“獨角獸”號、“鷹”號這些不成系列的改裝航母,也有真正在海軍假日后期建造的正牌艦隊航母,“皇家方舟”號和六艘“光輝”級航母(光輝號、勝利號、不屈號、不倦號、冤仇號和可畏號)。就連搶修好的暴怒號也上了。
1940年2月9日凌晨,坎寧安中將指揮著這支皇家海軍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航母編隊,對威廉港進行了空襲。英國的航母看著雖然不少,但卻有著載機量少的老毛病,即使是在航空技術更發達的本位面也同樣如此。雖然這批航母的噸位都比原時空的同名作大,但在同等噸位下,他們的航母載機量普遍比中美德日的航母起碼要少三分之一,甚至一半。
最多的“皇家方舟”號也只有80架,本位面服役數量最多的“光輝”級航母雖然也比原時空的同名作大些,標排噸位提升到了32000噸,但載機量竟然只有48架。而差不多同樣大小的中國漢朝級航母,載機量是86架,而且飛機還更大。另外五艘改裝航母載機量更加可憐,只有20-30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