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二更送上,求票票
……………………………………………………
“你說那個被打成木乃伊的中國人先動手打了你們警察?”丘胖子陰沉著臉問道。
“就是這樣!”澳大利亞大使憤憤不平的說道:“這些該死的中國記者絕對是裁剪了原始的錄像!他們一定是故意的!”
“那么你們有原始的錄像嗎?”丘胖子問道。
“呃,這個沒有……”
“有證人嗎?”
澳大利亞大使憤憤的說道:“呃,也沒有,當時那條街上就只有我們那兩個警察……所以這一定是預謀的!我相信我們的警察是不會隨便打人!”
丘胖子翻了個白眼:“好吧,大使先生,我很愿意相信你的話,也愿意皇家警察的職業素質。但是,你們怎么說服其他人相信?他們有錄像,還有很多媒體幫他們說話,而你們什么都沒有……”
丘胖子沒有再說了,說句實話,就連他自己也不太相信澳大利亞大使的解釋。他以前就當過一任殖民部大臣,對于那群崇尚“白澳政策”的袋鼠是什么德性,簡直太清楚了。所以那邊發生點兒什么針對華人的不友好事件,那簡直太正常不過了。
1857年7月4日,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殖民地的巴克蘭河金礦場,2000余名華人淘金者遭到白人集體搶劫。衣物被搶掠一空,住地被夷為平地。有數十華人被打死,還有數十華人掉進河里淹死,傷者難以統計。四處火光沖天,暴徒的狂吼聲、受害華人的慘叫聲、嚎陶聲此伏彼起,撕肝裂肺。這就是澳大利亞歷史上有名的巴克蘭排華事件。
1880年在悉尼召開澳大利亞殖民地會議,擔任主席的是新南威爾士州長帕克斯。他呼吁各州一致行動遏止由中國人引起的嚴重問題,雖然有南澳州代表聲明保留意見,西澳州代表也另持異議,但是這項重大動議終于通過了。這項決議將限制華工入境推向全面禁止華人入境,就是澳大利亞的“白澳政策”的由來。如果僅僅從字面上看,他們是要造成一個純粹白種人的澳大利亞,但骨子里卻純粹是為了排斥華人。“白澳政策”實行了若干年之后,才將其他有色人種包括在內,但這時已經是畫蛇添足了。
此外“白澳政策”雖然成了澳大利亞的國策,但在官方文字記錄上,卻只是帕克斯的動議通過,“白澳”字樣從始至終根本沒在文獻上出現過,這也是袋鼠比大家拿聰明的地方。
隨后隨著本位面中國奇跡般的崛起,袋鼠們就消停很多了。而且他們也有個優勢,那就是“白澳政策”并非一部明文法令,沒有寫在任何紙張上,這里面操作的空間就大多了,他們甚至完全可以不承認有這回事。
中國崛起之后,“全面禁止華人入境”的計劃自然就黃了。袋鼠們就算多一百個膽子,也不敢公開這么表示,荷屬東印度的殷鑒不遠呢。雖然袋鼠們自我感覺非常良好,認為自己比“大河南省”能打多了,但是他們也沒中二到故意去找抽。
當然,另一方面就是中國在那些年一直在家里埋頭種田,攀科技樹,大搞基建,本來就缺人手,自然也沒人往澳洲移民。再說就算要移民,中國吞了那么多的新領土也有的是地方。再加上國內各個機關、學校的宣傳,以及媒體對于以前歷史事件的揭露和推波助瀾之下,中國人都知道了袋鼠不是好人,自然也不會犯賤的往那邊跑。那些事情都不用刻意去黑,因為他們本來就夠黑了。那個年頭的中國人,如果不是活不下去,或者被當豬仔拐賣過去,誰會愿意過去當三等人、四等人的?
所以在新中國建立后的十年間,這種問題并不明顯。但是自從中國按照《中英海口協議》,在澳洲開礦之后,這個問題就再次激化了。
原因很簡單,因為中國把“皮爾巴拉地區”的礦產開發權買到了,然后又很順利的把這里的超級大鐵礦給開出來了。
這個而在原時空的歷史上,這個超級大鐵礦一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才被一架在風暴中迷航的飛機發現,在這之前澳大利亞是個“貧鐵國”,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國土上有著幾乎取之不盡的鐵礦石。為了保護稀缺的鋼鐵資源,他們甚至還出臺過禁止鋼鐵出口的政策,在后世看來,這完全是極為搞笑的舉動,但是當時他們是認真的,偌大的澳洲居然就只有幾個小得可憐的鐵礦,使得他們每年都要從外國進口鐵礦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