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個重要戰場就是北非,現在同盟國和協約國、西約軍隊在遼闊的北非荒漠上殺得難解難分。
不管是歐洲和北非的主戰場,還有東非和中非的次要戰場,都是一片烽火連天的局面,每時每刻都要大量人員傷亡,每天都要消耗海量的物資。
像這種規模的大戰,即使是以美國的生產力都有些吃不住勁了。不是說他們生產不出來,以美國的生產能力,要滿足“民主陣營”的需要還是做得到的。但問題是投送量不足,現在英美陣營當中的商船擁有量,美國二千萬噸出頭,英國一千萬噸出頭,法國不到二百萬噸。這點兒投送量是沒法滿足世界大戰的。
更何況,航行途中還有德國潛艇的截殺,盡管英美的護航艦隊表現出色,但德國的“狼群”也是今非昔比,更加厲害了。現在的德國潛艇是已經全部電動化,還有了呼吸管,更有聲響制導氧氣魚雷和魚水雷這些大殺器。更加難以攔截,攻擊更加防不勝防,再加上氧氣魚雷既隱蔽又殺傷力驚人,使得美國能運進歐洲和非洲的貨物,不到港口運出的兩成。比如說運出5噸物資,卻只運抵1噸,相當于成本與價格增加五倍。
于是,中國這個世界工廠就有活干了。
“哈哈哈,前段時間因為南洋戰爭,我們與西方關系惡化,協約國和美國縮減了我們的訂單,但是現在他們還是吃不住了。不但恢復了訂單,還增加了很多……”張立錚笑得很開心。
文德嗣點點頭:“那是當然,這樣大的消耗,他們怎么撐得住。這就是現代戰爭啊,比起一戰時,現在一個師的單位消耗量起碼高了七八倍,當今世界上除了我們,還有誰能供應這么多的物資和器材……”
說到生意,眾人的笑容更加燦爛了。
很多人認為,世界大戰當中的軍火是最賺錢的,但是這個看法不準確。說軍火是最賺錢的生意,那只是對參戰國的軍火商而,但是對于外國來說,在世界大戰中最掙錢的生意卻并不是軍火交易,而是普普通通的民用物資。
沒錯,對于中國這樣的局外人來說,最掙錢的生意是民用物資,比如罐頭、糧食等食品,各種藥品、被服、汽車、商船等等。
這事說破了一點兒也不希奇。
戰爭開始以后,各國都轉入戰時經濟,加班加點生產武器彈藥等軍用物資。只有自己生產不了的,才會向外國購買。因此,軍火交易的利潤率再高,總的利潤也是有限的。
而民用產品則不一樣了,戰時經濟以生產軍需品為主,自然是犧牲了民用產品的生產。但居民的日常消費,是不會消失的。于是,就形成了一個數量龐大的供應缺口。此類物資的需求量巨大,數量多,價格好,還很容易做。
要知道,軍火交易總是很敏感的,代表了某種傾向性。上一次,把噴氣式飛機賣給交戰雙方,就讓兩邊都很不高興。這批交易加起來也沒有多少錢,還麻煩不少。若不是需要在實戰中檢驗武器的性能,以及給軍工廠拉訂單,還有破壞別國的研發計劃,這樣的交易如果從經濟角度看,是不能令人滿意的。
現在,中國和交戰雙方之間的貿易頻繁,而兩邊也說不出來什么來。因為最近的貿易,軍火數量都比較少,但是賣軍民兩用的東西。比如說,罐頭、糧食、帳篷、藥物、被服、汽車、商船等等,這是正常交易。交戰雙方最多只能要求,不要銷售戰略物資給對方,很難提出更多的要求。
總之,在這一時期,中國產品遍及全世界。
現在中國產品在蘇聯和美國雙方都享受了最惠國待遇,這個是條約規定的,就無需多說。
在1939年9月,二戰剛剛爆發,顧維鈞就和里賓特洛甫正式簽署了《中德貿易協定》。從此以后,中國產品在德國同樣享受優待。而且在不是德國本土的占領區,中國產品還與德國產品享受同等待遇的。
只有英法殖民地,中國產品還不能享受優惠。不過,有需求就會有市場。現在全世界主要工業國,除了中日兩國,其他全都卷入了世界大戰,而日本此時剛剛完成搬家大業,生產力還遠遠沒有恢復。也就是說,現在全世界就中國在大力生產民用產品,以滿足世界人民的需求,這個需求量可是很大的。
文德嗣看著財政部的報告,那是心花怒放。無論是誰看到全世界的黃金白銀,源源不斷的流入自家的金庫,都會如此喜悅的。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