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澳大利亞地區在被中國“代管”之后,就被稱為南瞻洲,整個地區劃分為了五個省。
原西澳大利亞州改為澳西省,首府鵝川(珀斯),面積253萬平方公里。原南澳大利亞州和北領地合并為澳中省,首府長港(阿德萊德),面積約233萬平方公里。原昆士蘭州改為澳北省,首府積川(布里斯班),面積約173萬平方公里。原新南威爾士州改為澳東省,首府薛崗(悉尼),面積約80.5萬平方公里。原維多利亞州和塔斯馬尼亞州(琰浮島)合并為澳南省,首府新金山(墨爾本),面積約29.6萬平方公里。
新金山還叫墨爾本的時候,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城市。在1901年至1927年,墨爾本曾經是澳大利亞的首都,時間長達26年之久。當時的墨爾本比悉尼要繁華,也是當時大英帝國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隨著悉尼的日益繁榮,墨爾本的地位開始有了下降。但仍然保持著第一大城市的地位。
不過,現在這座城市卻顯得十分蕭條,原本繁華的大街上行人稀少,在街道上巡邏的軍警,似乎比市民還多。街面上很多商店、公司和娛樂場所都是大門緊鎖,門上還被貼了封條。這些當地人的資產,都是準備估價后脫手的。少數正常營業的場所,也是門可羅雀的凄涼景象。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現在這座城市還處于軍管狀態,原本的當地白人一些被送進勞改基地和文明學校,一些正在和評估公司討價還價,準備賣掉當地資產后跑路,還有一些則是被集中管理了。就連那些被允許自由活動的當地人,也因為心存疑慮,哪有心情逛街啊?
而中國大陸的移民也還在準備階段,沒有大批到來。
不但是新金山這樣,所以的澳大利亞城市都是差不多的狀況,現在可以說,這片大陸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
12月27日,中國澳洲軍管委公布了對澳大利亞當地人的處理決定。當地人有三個選擇,第一是離開中國轄區,去愿意接收他們的地方。這個事情已經和各國商量好了,英國、美國、南非和加拿大,以及印度半島的幾個自治邦都表示可以接受。
特別是南非,他們現在白人人口很少,壓力很大,就希望多搞點兒白人過來。澳大利亞又是英語人群,他們自然很歡迎,南非政府表示可以接受100萬澳新移民。
美國也表示可以大量接受,加納同志慷慨的表示,哪怕澳新白人全體搬過去,都不是問題。嗯,安置他們的地方,當然不會是美國本土,而是西非三州。揚基佬在非洲搶了500多萬平方公里地盤,正是需要大量人口去填,自然樂得接收。反正都是盎格魯撒克遜品種的,同文同種,直接就能融合,最好的選擇啊。作為老大的英國,以及加拿大這種兄弟國家,自然也不能落后,也紛紛表示可以接受。
然后中國就把這個結果告知澳新白人,并征求他們的意見。不得不說,澳新的反華傳統是根深蒂固的,以前他們對中國是藐視加歧視,現在則轉為敵視加仇視,很多人都不愿生活在中國的統治下。在得知英美等國愿意收留的時候,很多人都紛紛表示要離開。僅僅是到昨天為止,就有超過150萬澳新白人要求離開。
對于這部分人,中國政府表示會安排船只和飛機飛艇,把他們送到南非、加拿大、美國等地。要去英國當然也是可以的,但是中國政府說了,歐洲現在正在爆發戰爭,中國是不會直接送他們去英國的,最多就是把他們送到加拿大、美國等地,要去的自己想辦法去。當然,這些人也不傻,也不會跑天天挨炸的不列顛去。
在這些國家當中,美國無疑是實力最強的,而且西非三州的地方都是南半球,南非的環境最好,而加拿大的關系最近,于是這三個國家就成了澳新白人們的最多的選擇。
現在,這批人都在忙著處理自己的財產,以及聯絡這些國家在澳洲的總領事館。嗯,也就是原來的大使館,現在已經降格為總領事館了。中國接收之后,也沒對原使館區進行搬遷,還是在聚卉市(堪培拉)。
除了離開中國轄區這個選擇,澳新白人還可以選擇歸化入籍,成為中國人。大家都知道,我大天#朝的入籍之難,那是有傳統的,從俺大清時代就是這樣,科社黨也同樣延續這種風格。在平時的話,如果沒有一定成就,或者和中國人沒有婚姻或血緣關系,想要入籍是非常困難的。
但是呢,還有一個捷徑的,那就是趁著中國吞并新領土的時候,在新領土的這些原住民都可以很容易的取得中國國籍。文德嗣領導的中國對于新領土原住民的處理,與此時的世界主流列強都不一樣,文德嗣很不喜歡屠殺,所以他從來不用屠殺解決新領土的人口問題,他實行的是同化政策,是真正的民族融合政策!而不是是什么勞什子的“多元化”。
所以只要是新領土上的原住民,符合“說漢語,認同中華文化,文明人”這三個基本條件,并愿意宣誓效忠中國,在中國管理該地后沒有任何不良記錄,就可以獲得中國國籍,這個比平時可容易多了。
最后還有一個選擇,那就是既不離開中國轄區,也不愿意成為中國人的。對于這部分人,中國政府同樣很慷慨的給了他們機會,不會立即驅逐他們。但是這些人要從原來的住地離開。他們會被集中起來管理,財產暫時凍結封存,從事各種集體勞動換取日常需求。直到他們做出決定為止。
好吧,白皮們也不傻,這個“第三條路”他們稍稍一琢磨就知道了,就尼瑪不就是變相的勞改嗎?傻了才去選啊!選這個“第三條路”幾乎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