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上一章出了個bug,我把猶太人的數量搞錯了,算少了。所以猶太—古吉拉特邦的猶太人數量應該是700萬,古吉拉特人數量應該是1200萬……
…………………………………………………………
印度次大陸是目前全世界人口密度最多的地區之一。
馬拉特邦人口約一億多,巴基斯坦邦人口約3500萬,邁索爾邦人口約1900萬,奧里薩邦人口約1900萬,猶太—古吉拉特邦人口約1900萬,卡爾納提邦人口約1700萬,泰米爾邦人口約1300萬,孟加拉-吉普賽邦人口約400萬。斯里蘭卡邦人口約180萬。加上尼泊爾的1000萬出頭,次大陸諸國的總人口在二戰前大約是2億4千萬人左右。
在這片不到3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擠了2億4千萬人。事實上,在原時空的歷史上,這個人口數字更高,接近4億。而本位面則是因為西班牙大流感,一戰和之后的殖民地獨立運動,連續折騰了近十幾年,所以人口比起原時空大幅度縮水了。
但是現在還沒消停幾年,這塊熱土又開始鬧騰起來了。
沒辦法,這片土地上的各種矛盾實在太多了,民族的、宗教的、階級的各種各樣的矛盾,只要你能想得到的社會矛盾,這里都能找到。
這些矛盾有些是歷史遺留問題,有些是“我大英”為了便于統治,故意制造出來的。以前有英國壓著還好,現在英國都自身難保了,哪里還能壓得住?再加上一些有心人的運作,于是這個火藥桶就爆了。
原本這場戰亂僅僅只是印度九邦的內訌,但是現在看了半天熱鬧的尼泊爾也終于忍不住,下場了。
當然,這也并非是尼泊爾沒事找事。尼泊爾民主共和國從建立伊始,就在和英印當局扯皮不斷。兩者的矛盾來源已久,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薩高利條約》遺留的問題。要知道,現在包括原時空的后世,我們看到的尼泊爾地圖其實是被砍了的,那塊長方形的疆域其實只有他們原本的三分之一,其他的地盤就是被這個《薩高利條約》砍掉了。
1814年,英印總督黑斯廷斯為奪取尼泊爾的恒河平原地區,發動了英尼戰爭,英國人稱廓爾喀戰爭。當時英軍集中了2.4萬兵力,裝備了近代化的槍炮,兵分五路入侵尼泊爾。尼泊爾一面向中國求援,一面集結了1.2萬人的軍隊應戰。戰爭進行得異常激烈,雙方都遭受了重大損失,最終尼泊爾因寡不敵眾,中國援兵未到而失敗。
戰后尼泊爾被迫簽訂不平等的《薩高利條約》,割讓了三分之二領土給印度。但這次戰爭的殘酷也使英國受到震動,放棄了繼續武力征服的打算。
戰爭之后不久,吉爾達國王染天花去世,由2歲的幼子尤金德拉繼位,由王太后拉利塔和首相比姆?森?塔帕執政。為了奪回失地,廢除不平等條約。比姆首相開始了尼泊爾第一次近代化改革。為了對付英國人,比姆聯絡了英國人的死敵法國。在法國人幫助下,尼泊爾建立起近代化的軍工廠,并且改革軍制,大力發展貿易和建立工業。然而,這一切自然遭到英國人的嫉恨,在英國人的煽動下,比姆被其政敵潘德家族的拉納?忠格用計殺害。比姆死后,尼泊爾又陷入內亂之中。
但是英國佬并不放心,他們最終選定了廓爾喀軍人忠格?巴哈杜爾?拉納作為其代理人。1846年,忠格?巴哈杜爾?拉納發動政變,殺害首相、將軍、大臣400多人,奪取軍政實權,自封為首相,廢除尤金德拉國王,另立蘇倫德拉國王作為傀儡。從此拉納家族世襲為首相,開始了長達七十多年的軍事獨裁統治。期間,拉納家族對內實行愚民政策、對外忠實的聽命于英帝國主義,使得尼泊爾社會停滯、經濟落后,逐漸淪為英國保護國。
在原時空的歷史上,尼泊爾就此一蹶不振,拉納家族的統治還要延續到50年代,隨后紛亂的政局一直要鬧騰到21世紀初才消停。
而在本位面,尼泊爾的歷史卻因為文德嗣的介入硬生生的拐了個彎。中國一手支持的尼泊爾人民黨從1910年開始建立后,就大力在基層發展。一戰爆發后,趁著英國無力干涉,已經發展成尼泊爾最強勢力的人民黨于1918年9月發動武裝起義,推翻了沙阿王朝和拉納家族軍事獨裁政權。
10月8日,尼泊爾人民黨首領吉里賈?昌達宣布廢黜君主制,建立了實行科學社會主義的尼泊爾民主共和國。10月12日,中國外交部宣布承認該政權,并與之建交。
新生的尼泊爾民主共和國在中國的大力援助下,進行從上到下的社會革命,同時經濟建設也在中國專家的指導下搞得紅紅火火。尼泊爾有著極為豐富的礦產資源,特別是中國最缺的銅,在這里有1800萬噸的儲量,還有2億噸以上的菱鎂礦,400萬噸以上的鉛礦,和一個世界級的超大型鈾礦。其他的礦藏暫且不說,僅僅是這幾項,就足夠讓文德嗣花血本支持他們了。
所以在新政權建立后,整個尼泊爾在十年間就大變樣了。從一個被赤貧、內亂不斷的吊絲國家,變成了一個頗有實力的小強。到了二戰爆發前,尼泊爾已經建立起來一支12萬人現代化常備陸軍,和3萬人的空軍,還有非常完善的預備役體系,如果實施總動員,他們能拉出80萬以上的部隊。
而且這支部隊采用全套中式裝備,其科技水平和性能都絲毫不亞于其他頂級列強國家的主力軍隊,連英印當局的殖民地部隊都不如。
俗話說,“身懷利器,殺心自起”??吹阶约杭业膰φ粽羧丈?,背后又有哥斯拉級別的老大罩著,尼泊爾內部的鷹派就開始抬頭了。他們強烈要求廢除當年英國強加的不平等條約,奪回失地。當時文德嗣有其他考慮,所以沒有直接出面支持,只是要他們先自己和英國人談。
高傲的英國佬自然不會理會他們的要求,鴉片牛再怎么衰落,也不是你一個小屁國能奈何的。后來他們干脆就借口馬拉特已經是自治邦了,你們要啥找他們談去。然而馬拉特也同樣不鳥尼泊爾,你說是你的就是你的?你叫它,它會答應嗎?滾你瑪的蛋!于是雙方關系就非常的不好了。
現在印度又開始內訌了,特別是直接占據他們地盤的馬拉特,完全就是五龍鬧海,五個勢力殺成一團,都已經人腦子打出狗腦子了。
看到這種情況,尼泊爾人就坐不住了。吉里賈總統就親自到漢京請示文德嗣。現在的情況已經和當年不一樣了,文德嗣也覺得時機成熟,就同意了尼泊爾人的計劃。
于是,吉里賈總統一回去,就對馬拉特提出了最后通牒,要求他們在4月30日8點前同意尼泊爾的領土要求,交換恒河平原在內的約30萬平方公里領土。馬拉特政府現在已經焦頭爛額了,哪有功夫理會他們的通牒?再說,尼泊爾的那些要求土地,還有很多在其他勢力控制下,馬拉特政府就是想答應也交不出來啊。
在通牒到期后的一個小時,也就是1942年4月30日9點,尼泊爾空軍的230余架戰機越過邊境,對馬拉特方面發動了空襲!
這場被稱為“尼馬戰爭”的混戰就此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