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2783年(西元1942年)5月20日,猶太古吉拉特自治邦,包納加爾。
包納加爾是古吉拉特邦的一座海港城市,位于卡提阿瓦半島東側,比鄰坎貝灣。鐵路和公路交通方便。附近盛產棉花與花生,棉紡織業與花生油業發達,附近還有鹽場。在以前這里就是古吉拉特地區重要的港口。自從這里被英國設置成“猶太人家園”之后,猶太人就在這里建立起來鋼鐵、機械、化學、絲織、制紙和陶瓷工業。成為一個重要的工業區。
自從去年開始內戰之后,這里就成為了猶太人的重要據點。現在內戰的局勢對于猶太人非常不利,他們幾乎已經被壓制在這個卡提阿瓦半島上。
此時,在港口的碼頭上,站著一群猶太軍的官兵。
“怎么還不來?”格羅斯上尉神色緊張的看著面前的海面,忍不住向旁邊的上級問道。
索普中校看了看手表,笑了笑說道:“還有半小時,中國人一向遵守時間,他們是不會提前的……”
“希望如此吧……”格羅斯緊張的咽了口唾沫。隨后,他又忍不住問道:“中校先生,中國人真的會幫我們嗎?”
“會吧,一定會的……”索普中校的表情有些勉強,但語氣還是真堅定的。
沒辦法,他必須給自己和部下打氣,現在猶太人已經快山窮水盡了,要是中國人的援助再不到達,他們可能連三天都支撐不下去了。
“英國人把我們丟在這里,就不管了。美國、法國、德國還有蘇聯都是,他們不是簽訂了《耶路撒冷條約》嗎?”一個叫塞法迪的少尉憤憤不平的說道。
索普中校苦笑道:“英國人是想要我們的錢,而其他國家是把我們當成包袱,就好像丟垃圾一樣丟了出來,當然不會管我們的死活了。你會去關心你丟掉的垃圾袋嗎?”
“可我們不是垃圾!”塞法迪生氣的說道。
“但是在他們眼里,我們就是垃圾,還是有毒的垃圾。”格羅斯有些悲涼的說道。
格羅斯是個來自匈牙利的猶太人,1930年2月,他和他的家人以及眾多的同族都“被響應”歐洲各國號召,來到了這個以前從未聽說的猶太人家園。沒錯,他是“被響應”來的,匈牙利的軍警們把他們這些猶太人集中起來后,就送到港口,像裝沙丁魚一樣塞進一艘3000噸的商船。然后送到中東的巴勒斯坦。
好吧,雖然是被踢出來了,但是總歸是回到闊別千多年的故土。但是他在巴勒斯坦還沒呆幾天,就被英國人要求去抽簽,這個是決定他們留下來還是去印度。
因為英國人發現,要遷移的人實在有點兒多了,要知道,當時僅僅是歐洲就有900萬猶太人,就算一些上層權貴和已經完全融入當地的猶太人不會離開,至少也有700800萬,巴勒斯坦這么巴掌大點兒的地方,實在是安置不下。
英國人多聰明啊,當然考慮到了這個問題,所以還在印度,也即是他們現在的家園,古吉拉特地區,作為猶太人們的第二個家園。至于把哪里人安置到哪里,英國人用了一個簡單的辦法――抽簽,讓猶太人們以家庭進行抽簽,抽到哪兒去哪兒。
格羅斯的父親抽到了“古吉拉特”,這個當時看來不知道是好是壞的結果。不已他后來知道,有錢人或者和英國當局有關系的猶太人,就不用去參加抽簽,愛去哪里就去那里。也只有他們這些下層猶太人才會去參加抽簽。
但是現在看到,他們似乎抽到下下簽。以色列那邊雖然也是一日三驚,但好歹沒打起來。但是古吉拉特就不一樣了。這場和當地原住民的戰爭已經打了快一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