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求票票支持!
……………………………………………………
共和2783年(西元1942年)5月23日,漢京。
“我們的維和部隊已經順利上岸了吧?”文德嗣問道。
“是的,文總。截止今天上午,我們的維和部隊西部集群已經有11萬余人成功登陸了,東部集群也有7萬人也已經登陸或渡過天來江(雅魯藏布江)了……”副總參謀長劉一強上將說道。
這次人革聯組建的維和部隊兵力很龐大,分為東西兩個集群。東部集群由劉玉憲上將指揮,負責次大陸東部地區,目前的任務是為了阻止發生在孟加拉的人道主義災難,然后調停奧里薩和斯里蘭卡的內戰,以及卡爾納提和泰米爾之間的戰爭。
西部集群由楊寧上將指揮,負責次大陸西部地區,目前的任務是為了阻止即將發生在猶太邦的人道主義災難,阻止巴基斯坦和古吉拉特聯軍對猶太人民的進一步侵害。接下來他們還要調停邁索爾的內戰,馬拉特的內戰,以及尼泊爾和馬拉特之間的邊境糾紛。
總之,這次任務很艱巨,很困難。任務區域廣大,地形復雜,人口眾多,宗教、民族、種族關系復雜,所以這次擔任兩個集群的指揮官人選,讓軍委大佬們很是費了一番心思。
作為最有境外“維和”作戰經驗和最有指揮聯軍經驗的安北軍區司令楊寧上將成為了首選,這家伙在西班牙就很是出了一番風頭,后來還參與了埃拉西亞的反侵略,以及后期的鎮暴和維和作戰。擁有豐富的指揮多國聯軍,以及境外維和的經驗。現在他身上還有西班牙第三共和國和埃拉西亞帝國兩個國家的上將軍銜呢,這都是西埃兩國政府為了感謝他的貢獻,而特別授予的榮譽。
但他一個人再牛叉也肯定管不了整個次大陸,那可是3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地盤。所以東部集群就必須另外找人,大佬們討論了很久,最終選定了華南軍區司令劉玉憲上將。
劉玉憲是四川大邑人,生于西元1888年,出身一個小地主家庭,家里有水田40余畝。1904年,他考入大邑縣立高等小學堂。當時清廷宣告廢除科舉,設立文武學堂,編練新軍。不滿十七歲的劉玉憲就背著父親赴雅安應考,遂被四川武備學堂陸軍弁目隊錄取。次年4月,考入四川陸軍講習所。如果在原時空,他會繼續進入四川陸軍速成學堂學習。
不過在本位面,歷史拐了個彎,文德嗣來了,“我承天命降世間”。于是之后的歷史就面目全非了。1906年,史稱“20世紀第一次思想沖擊”來臨了,《唯物中國》在中國公開發行了!四川地區自然首當其沖的成為沖擊目標,劉玉憲也是其中之一。劉玉憲和一幫陸軍講習所的同學瞬間就被這本書洗腦,成了文德嗣的腦殘粉,很快他們就聽說文德嗣在內江辦了個安保學校,也是教軍事的,嗯,名義上是培訓護廠隊和保安干部。
陸軍講習所瞬間就有三分之一的人申請退學,跑內江去投奔敬愛的文總了,劉玉憲也是其中之一。他們這一批就成了星科安保學校(西南軍事大學的前身)的第一屆學員。這種資歷可就不得了,文德嗣當時是兼任了校長的,這些學生不用說那就是妥妥的自己人,嫡系中的嫡系,放古代那就是“天子門生”。
現在中國的軍隊里面就有所謂“西南老三屆”的說法,指的就是在文德嗣正式起義前,星科安保學校06、07、08這三屆學生。這三屆學員現在都已經成了三軍中的骨干,只要自己沒犯錯誤,沒出意外,現在最少也是個中將,牛叉一點兒的,如西印度洋軍區司令洪石樓現在已經是大將了。劉玉憲和洪石樓大將是同班同學,兩人在星科安保學校時,是一間寢室睡上下鋪的好基友。
在將星云集的中國陸軍當中,劉玉憲的指揮能力并不算最好的那一檔,但是他善于協調關系,處事嚴謹公正,所以被文總點將了。因為這場維和戰役是一場典型的“狗勝戰爭”,也即是放一條狗去當司令也能贏的。但這場戰爭又是一場涉及了多個國家的聯軍,還要處理好當地人的關系,不單單是軍事行為,還涉及內政和外交。所以對于主將的要求,指揮能力只是其次。
為了更好的處理各方面關系,除了任命兩位善于交際的司令,軍委還為此次行動的維和部隊設置了“總聯絡部”這個機構,一位優秀政工干部,為人處世極為圓滑老到,八面玲瓏的卓古賢少將擔任部長,專門負責協調各方關系。
…………………………………………………………
這一次次大陸維和行動,堪稱人革聯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