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夜色漸起,天邊浮出淡淡的星子。
靖王府的大廚房里,一干的廚子老媽子們正在忙碌。因為下午湛堂突然傳出話來,說王妃娘娘突然要親自下廚,做飯給靖王殿下吃。
他們哪里能不慎重,王妃娘娘要親自來做飯,這簡直比做飯給娘娘吃還要麻煩。廚房被收整一新,王妃娘娘可能要用的配菜,俱洗的干干凈凈切得整整齊齊擺好,而他們嚴陣以待地站在一旁,等著王妃娘娘吩咐。
其實元瑾也不是突發奇想,是今兒朱槙說:“我教你箭法,還教你讀書,怎沒見你回報我點什么?”
射箭元瑾的確在學,所謂的教元瑾讀書,卻是他屋中的一些閑書,元瑾偶爾閑著無聊看看,有不懂的問題會去問她。
元瑾想了想,問道:“那殿下想如何回報?”
朱槙道:“……你有什么擅長的?”
元瑾道:“卻也沒什么特別擅長的,不如我親自下廚,做兩個小菜給殿下吃?”
朱槙聽了笑容微有些僵硬,頗有種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感覺,見元瑾等著他回答一般看著他,只能說:“……那,自然好。”
元瑾便挽了袖子洗了手,進了廚房。
而身后的紫蘇和柳兒則對視一眼,暗道不好。其實元瑾平日在家中,還挺喜歡做飯的,但在家中根本不是她動的手,所以她對自己的廚藝沒有一個分明的認知。但這手藝,可不能讓靖王殿下嘗了去。
兩人趕緊的跟了上去,說王妃娘娘身邊有她們幫忙就好,屏退廚房中的眾人。
元瑾將魚片下鍋煮了一鍋魚片湯,上頭灑了點香菜作為點綴。她再另用一灶,炒了一個溜肝尖兒,再一盤茭白炒蛋。模樣倒也不錯,畢竟菜什么的都是大廚們早就切好的,火候也是專門的燒火丫頭管著,還有紫蘇和柳兒幫忙看著。這樣裝了一托盤的幾個菜,元瑾才叫下人端著,浩浩蕩蕩地往湛堂去了。
屋中,朱槙在看書,聽到元瑾的動靜才抬起頭。
只見元瑾跨門而入,身后帶著的丫頭將幾盤菜一一放在了桌上。并兩碗上好的竹溪貢米所蒸制的香噴噴的米飯。
朱槙看著元瑾做好的菜,慎重地審視了一番。
元瑾則面帶微笑:“殿下怎么了?”
難道他又在疑心她會動手腳?
“沒什么。”朱槙笑笑道,“坐下一起吃吧。”
他不是懷疑元瑾下毒,而是在娶元瑾之前,老丈人特地交代過了他,別的都好,唯一一個是千萬別讓元瑾做飯。她不光做得難以入口,還不許別人說她做的難以入口。所以內心隱隱有所擔憂。
元瑾依坐下來,她先夾了一筷子魚片吃了。見朱槙也夾了茭白炒蛋,他定神許久才放入口中。卻發現并未像老丈人說的那樣要命,也是還不錯的。才松了口氣,十足地夸了元瑾兩句。
元瑾笑了笑:“殿下若喜歡,我日后常給您做。”
這樣做飯是很少見的,兩人如凡世的普通夫妻一般相對而坐,桌上擺的是再普通不過的小菜。食不寢不語,兩人都安靜地吃飯,朱槙不時給她夾魚片,屋內有種淡淡的溫馨之感。
元瑾一邊吃飯,一邊抬頭看朱槙,他的食量頂得上三個她的,菜其實幾乎都是他在吃。穿著家常的長袍,英俊面容,濃眉如刀。卻是同她對坐吃飯,吃的還是她做的小菜。輕輕的咀嚼聲,筷箸相碰的聲音,讓他顯得無比的真實,無比的貼近。
若是在五年前,有人告訴她,她會嫁給靖王朱槙,并且與他同桌共食,元瑾只會以為那人瘋了。
而現在,這個殺神就坐在她對面,吃她做的飯,還時不時地給她夾菜。
元瑾微垂下眼,眼中波瀾微起。
不久后,李謙再度進來匯報事情。朱槙就先出去了。
他似乎不愿意讓元瑾聽見這些權欲斗爭的腌臜事情,在外面的廳堂里同李謙說話。而元瑾在他走后也沒挪動,她耳朵極好,朱槙也沒有刻意戒備她,因此隱約能聽見兩人的對話。
“屬下查過了,不管是太子還是蕭風的軍隊,最近都沒有出現新的兵械幕僚,那弩機出自何人之手不得而知……倒是太子有些反常,將原本防守咱們山西親兵的保真兩衛人馬撤回,停留在了城外的山丘上。”
朱槙平靜道:“怕是朱詢手里有個高手。”
李凌的語氣則有些遲疑了:“那能是誰,他們的幕僚并無什么變動。”
朱槙低低一笑:“既是高手,自然要做足神秘之態,豈能在明面上出來。且放著吧,等他浮出水面了再說。”
元瑾聽到這里,用筷子輕輕撥了兩下飯。
緊接著他們說話的聲音就聽不見了,元瑾見菜也吃得差不多了,就叫紫蘇把菜撤了下去。將她的笸籮拿了上來。
前些日子,她打算給朱槙做一雙鞋。她也不知道為什么,突然想給朱槙做鞋,第一雙,也可能就是最后一雙了。
她拿了石青絨面的料子做面,千層布的軟鞋底,已經做了大半了。加緊些做,想來這兩天應該能做完。
在她出嫁之前,是被崔氏突擊過針線的,旁的繡花許還不行,鞋卻是能做得很好的。崔氏叮囑過她許多次了:“你嫁了人,一針一線都不給夫君做,只會顯得你們夫妻不親密,會做個鞋總是好的。靖王殿下常年行軍打仗的,也是費鞋。”
朱槙從外面進來時,就看到元瑾在做鞋。
尋常人家里,妻子做這些是理所應當的,只是他從未見元瑾做過,倒也覺得新鮮。
蠟燭的光芒朦朧,元瑾的頭發只挽了個簡單的發髻,側臉溫柔而朦朧。微卷的睫毛低垂,眼瞳明亮而清澈,仔細地看著走針,不時地用針撥兩下頭發,讓朱槙想起小的時候,孝定太后就常為皇祖父做鞋。
他一看,就滿心溢著柔和。
他走了過去,在她身邊坐下道:“你在給誰做鞋呢?”
元瑾道:“殿下看不出大小?”
這樣大的腳,不是他的還能是誰的。
朱槙笑笑,原來真是做給他的,他又問:“你知道我穿多大的鞋?”
“不知道。”元瑾道。
“那做來我如何穿得?”
元瑾抬頭,似乎有些莫名其妙地看他一眼:“我拿您的鞋來比照著做的,你怎么會穿不得。”
倒是嫌棄他礙著她的事了一樣。朱槙不再說話。
朱槙坐在她的身側,他身材偉岸,頓時就遮住了她大半的燭光。既沒有看書,也沒有去演武堂見幕僚。元瑾覺得有些奇怪,就抬起頭,發現朱槙正看著她。她問道:“怎么了?”
“沒什么。”朱槙輕描淡寫地說,“元瑾,明日的先帝忌辰,你就不去了吧。”
元瑾道:“那……皇上難道不會怪罪?”
“他不會的。”朱槙似乎是一語雙關道,隨后又說,“明日,我會派五百精兵秘密送你回定國公府去。你就留在定國公府,暫時不要回來。”
元瑾聽到這里,面上更露出幾分忐忑,抓住了朱槙的手:“殿下,究竟怎么了?”
他的手極其寬厚,是練家子的手,剛勁有力,元瑾是見識過的,他可挽弓三百斤。但是在她手中,他的手非常的放松。朱槙只是笑笑:“先帝忌辰很是枯燥,你去了也沒什么玩的。”
元瑾沒有再問下去。朱槙則靠著迎枕,開始了閉目養神,或者是在沉思什么東西,只是這些東西,元瑾是不會知道的。
她看著朱槙英俊的面容,表情平淡,眼底卻微有波瀾。
朱槙防備利用自己,為何最后還會讓她回定國公府去,分明她若是跟著一起進宮,會對他更有利。
他莫不成……是在意她的生死的?
元瑾想了很久,最后還是垂下眼眸,繼續做她的鞋面。
第二日晨起,朱槙換了正式的親王冕服,鄭重地裝著一新。他不知道用了什么法子,讓自己的面色顯得有些蠟黃,嘴唇發干,一副久病未愈的樣子。
元瑾給他整理了革帶,將當初他一開始送他的那枚玉佩,系在了他的腰間。
朱槙也看到了,笑道:“這是做什么?”
元瑾摩挲著那枚普通的青玉玉佩,道:“您身為靖王,身邊之物必定都是價值不菲的,卻將這塊普通的玉佩一直留在身邊,它對您勢必有不一樣的意義,所以給你系著祈福。它究竟是什么來歷啊?”
朱槙沉默片刻,才說:“不過是個普通之物罷了。”
元瑾笑笑也沒有多問,站起身。
這時候,外面有人隔著房通傳:“殿下,太子殿下來了。”
朱詢怎么會這時候來了?
朱槙聽了面色不變,淡淡道:“叫他先在前廳等著吧。”他看了元瑾一眼,“你現在,立刻就從偏門出府去。”
“殿下……”元瑾微咬了咬唇,“怎么了,我還是送您離開吧?”
“現在就走。”朱槙再重復了一遍,帶著毋庸置疑的堅決,“立刻!”
元瑾后退一步,讓紫蘇趕緊收拾要帶回定國公府的東西。
“不要收拾了。”朱槙說,向外喊了一聲,“宋謙!”
宋謙進來,對朱槙拱手。
“立刻帶娘娘回定國公府去,你親自護送。”朱槙吩咐道。
宋謙拱手應喏,虛手一請,看來是很早就做好了萬全的準備。“娘娘,您請。”
元瑾最后再看朱槙一眼,朱槙看她惶惶不知道發生了什么的樣子,又安慰般地對她笑了笑:“我無妨的,你去吧。”
元瑾才帶著紫桐幾個出了湛堂,坐上了馬車,一路小跑著從靖王府的偏門出來了。
等她走后,朱槙才整理了衣裳,表情重新變得淡然起來,對身側的李凌道:“走吧。”
朱詢正在前廳外等著,既沒有進去喝茶,也沒有坐下。身后還站著大批的羽林軍,這像是請人么,押送還差不多。朱槙眼中平靜而冷酷,嘴角卻揚起一絲淡淡的笑容:“侄兒怎么親自來了,這皇宮怎么走,叔叔也不是不知道路。”
“叔叔此差矣,是父皇惦念著皇叔身上有傷,才叫侄兒來護送,免得路上出了差池。”朱詢也和煦地笑道。
朱槙看著朱詢,突然想起他第一次看到朱詢的場景。
他站在蕭太后的身邊,微低著頭,顯得謙卑又恭敬。一個庶出的身份低微的皇子,若不是被丹陽縣主扶持,進而入了太后的眼,便連今天的地位也沒有。爾后朱楠告訴他,朱詢因為太后不將他議儲,已經同他站在一列,他許了他太子之位的時候,朱槙問了他一句:“那為何,蕭太后為什么不將他議儲,反而選了德妃所出的六皇子?”
朱楠愣了片刻,他從未仔細考慮過這個問題,太后的心思誰能說透呢,左不過是覺得三皇子天資不如六皇子罷了。
但朱詢的天資真的不如那個當年還不足十歲的六皇子嗎?這怎么可能,朱詢后來干的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無不證明這是個聰明絕頂,并且善于隱忍,也能十分心狠手辣的人。
導致朱詢背叛蕭太后的直接原因,是因為蕭太后沒有將朱詢選為太子。
但是,朱詢幾乎是她從小看大的,跟她的親侄女丹陽又無比親近,又有這般的野心和才華。為什么,蕭太后會不選他作為太子呢。反而讓朱楠鉆了這個空子,推翻了蕭太后的統治。
朱楠并不知道為什么。
朱槙幾乎也沒有想透,無論他幾次把自己放在蕭太后的位置上,都覺得應該要立朱詢才是。
蕭太后既然不肯用朱詢,那勢必有她的道理。
朱楠若是使用不當,小心會被毒蛇反噬。
“何必麻煩侄兒,”朱槙笑道,“我卻也沒有傷到,連自己去皇宮都不行的地步。侄兒先回吧,我隨后就到。”
朱詢仍然笑著說:“叔叔莫要強我所難,我是奉了父皇的命令來接的叔叔,叔叔若不跟我去,我怎好跟父皇交差,豈不就是抗旨不尊了。”
他這抗旨不尊卻也是兩種含義。一種是說自己,另一種卻是在說朱槙。
朱槙輕輕一嘆,似乎不想再同他爭辯,只無奈道:“既然如此,侄兒前方帶路吧。”
朱詢帶的馬車,同朱槙的人馬很快就上路了。
而元瑾在馬車上睜開了眼睛,淡淡地道:“他出府了?”
同在馬車上的趙管事嗯了一聲,恭敬地問道:“二小姐,那咱們現在怎么辦?”
“靜觀其變。”元瑾說完閉上了眼睛。
前面不遠卻已經到了定國公府,元瑾被人扶下了馬車,看到身后跟著她的五百精兵,低聲吩咐宋謙:“你帶他們,去前院歇頓吧,不必跟著我。”
宋謙遲疑:“娘娘,可是這……”朱槙早已囑咐,是必要親身跟隨的。
“去吧,后院不能進人,也別驚擾了老夫人。”元瑾說著,徑直走入了院中。宋謙有些不知所措,本來殿下的意思,是他自此后就完全地跟著娘娘,只聽娘娘一個人的吩咐,可是現在娘娘的吩咐和殿下犯沖了,卻不知道該怎么辦了。他招手示意,讓大家分列前院,嚴陣以待便可。
隨著元瑾踏入內院,徐先生等幾個等著她的,立刻迎了上來。
“二小姐。”徐賢忠十分的畢恭畢敬。
這不僅是因為,元瑾的確幫了他們許多。更有的,是對元瑾實力的尊重,一個普通的閨閣女子,是決計做不到,也不可能做到那些事的。除了說服太子,取到布局圖這種小事,薛元瑾還成功做到了,雖從未和蕭風見面,卻讓他自此只聽她一個人的吩咐,只要她和他對接,這如何不玄乎。
徐賢忠是有過疑慮,他也曾問過薛聞玉,但聞玉是半個字都不會說的。最后徐賢忠決定不去管這些鬼蜮伎倆的,只要二小姐是幫著他們的,她是什么來頭并不重要。
現在徐賢忠,連著上次宮中起火時,見過一面的宋況,都對元瑾十分尊敬,甚至隱隱超過了薛聞玉。
元瑾卻一直不語,直到進了書房,才問:“聞玉現在在宮中?”
“正是呢,計劃要開始了。”徐賢忠道。
元瑾深吸了一口氣:“府中各處的布置可都到位了?”
“二小姐盡管放心,就連老夫人、夫人等幾個,我們都是嚴密保護,絕不會讓人有是好空虛可鉆。”徐賢忠低聲道,“就是您帶回的五百精銳,是不是要……”
元瑾搖頭:“不必打草驚蛇,先將他們暫時安置著吧。”
徐賢忠眉頭微皺,但是元瑾已經吩咐了,也只能聽計從。
宮中卻已擺起了祭祀臺,上了三牲祭品,瓜果點心,鴻臚寺布置好一切禮儀,由著袞冕服的天子、皇后先給先帝上了頭香,再是太子,和朱槙相繼上香。
一早還不覺得熱,卻不過一會兒就烈日炎炎起來。
大家都著厚重的正式禮服,是里三層外三層,不一會兒就曬得汗流浹背。朱楠和朱詢還好說,朱槙卻一副大病未愈的樣子,額頭竟還曬出了汗,嘴唇更白了一些。
“朕看皇弟似乎有些不好。”朱楠道,“不妨隨朕回乾清殿稍坐吧。”
“無妨。”朱槙卻道,“自然是孝道要盡全,先帝在時我還小,未曾盡孝床前,現在更要做足才是。”
等撐過了全部禮儀,朱槙才由李凌攙扶著,前往乾清殿小坐。
“其實今兒先帝生辰祭祀,除了想與弟弟盡盡孝心之外,還有一事,要同弟弟商量。”朱楠在為首的龍椅上坐下,鄭皇后緊隨著坐在了左下的椅子上。朱楠說話的語氣一派和煦,宛如一個真正關心弟弟的兄長。
朱槙則抿了口茶,似乎因此嗆水又犯了咳嗽,用手巾捂著嘴,好一會兒才過了咳勁兒。叮囑李凌:“我看我這病,茶水我如今也喝不得了,叫人端杯白水來吧!”
朱楠笑容微僵。
茶水有味,可以掩蓋一些東西。但是白水無味,想動手腳是不可能的。
等白水上來朱槙才喝了口,笑道:“方才,皇兄說有一事要同弟弟商量,盡管說就是了,你我之間何必講究這些。”
“其實這事……唉!”朱楠突然重重地嘆了口氣,對外面招手,“來人,宣太子上來。”
朱槙眉毛微微一動,不知道朱楠這究竟是要搞什么花招。
片刻后,太子朱詢進來了,跟在他身后的……朱槙眼睛微瞇,卻是一個被打得鼻青臉腫,手被綁縛在身后的人,是被人押進來的。他未曾見過。
幾個人都給朱楠行過禮,皇后坐在左手下,朱詢才對朱槙道:“不知皇叔是否還記得,年前皇祖母壽辰時,母后宮中起火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