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個大問題,對于大明開國初期的百姓而,識字率極低,平均一百戶人家之中,能找出一個識字的就不錯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自孔子以“有教無類”開創(chuàng)平民教育至大明近兩千年來,華夏文明璀璨,先秦散文,漢賦,唐詩、宋詞、元曲,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lǐng)風(fēng)騷。可在這些輝煌的背后,依舊是讀書人、士人階層的狂歡。
對于無數(shù)的百姓而,他們不識字,更不會寫字。
顧正臣調(diào)查過句容百姓的情況,縣城之內(nèi)的人家還好,能請得起先生,識幾個字的相對較多??沙隽丝h城,每個鄉(xiāng)里中,能挑出五個識字寫字的就已經(jīng)算是出類拔萃了,一些鄉(xiāng)里甚至連一個識字的都沒有,連傳給文書通告,都需要聽清楚然后傳話。
百姓不識字,自然就看不懂朝廷告示,連告狀都找不到寫狀紙的人,加上不識字,不服管,遇到問題就能抗鋤頭,一些民風(fēng)彪悍的地方,搶個礦都能動員幾千人手,打來打去打兩個月。
加大教育力度,可以解決很多民間矛盾問題,至少在抗鋤頭干仗之前能坐一起聊聊,找官府協(xié)商協(xié)商,別動不動就把人弄死弄?dú)垺?
再說了,識字好處多啊,多看看孔夫子和朱熹,也能少信幾個彌勒佛,小明王之類的,少點(diǎn)愚蠢、愚昧的舉動,有點(diǎn)毛病就說這是被鬼怪驚嚇,需要請神婆。
啟迪民智,知榮辱廉恥,提升大明子民榮耀感、凝聚力,都離不開識字,離不開教育。
顧正臣作為句容知縣,身上還兼任著“教育局局長”之職,“興教化”是知縣升遷考核的重要內(nèi)容,馬虎不得,三成丁口識字、適齡兒童入學(xué)堂的計(jì)劃并非信口一說,而是早就經(jīng)過慎重考慮確定下來的事。
面對梁貞的奚落,顧正臣不以為然,伸手從瓜果盤里拿起一顆紅棗,咬了一口,咀嚼著看向梁貞:“荀子在《勸學(xué)》之中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句容不大,丁口萬余,三年教導(dǎo)三千余丁口識字讀書,未必不可行吧?”
梁貞見顧正臣反駁,站起身來:“孔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百姓愚鈍,豈是三年可治?依我看,顧先生想要教出三千丁口識字讀書,至少需要三十年?!?
顧正臣將棗核擱在桌上,拿出手帕擦了擦手:“孔夫子在說‘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之后,緊接著還說了一句‘始吾于人也,聽其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而觀其行’,如今你尊孔道,緣何不愿聽我之而觀我之行,反而在此咄咄質(zhì)疑,莫不是看孔夫子,只看到了朽木與糞土之墻這幾個字?”
“你!”
梁貞頓時怒了起來,這話說得好像自己就是那朽木,那糞土之墻一樣。
“聽其而觀其行,這是對的!”
宋濂張口,呵呵笑了笑,轉(zhuǎn)而問:“只是,行略有方,方可行遠(yuǎn)。只是不知你有何方略?”
顧正臣肅然起身,行禮道:“簡單,唯掃盲而已?!?
“掃盲,何為掃盲?”
宋濂有些驚訝。
朱標(biāo)看向宋濂,在一旁解釋:“顧先生說,不識字之人看書,雙眼瞪之如盲,是為文盲。掃盲之意,是掃去文盲?!?
宋濂連連點(diǎn)頭:“文盲,掃盲,呵呵,不錯,不錯。只是這掃,用何方法來掃?”
顧正臣笑道:“自然是請來先生去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