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姜桃在屋子里埋頭繡了三天,終于趕在年前繡出了四條滿意的手帕。
四條手帕都是鵝黃色的料底,但用了不同配色的彩線,一條繡桃花,一條繡荷花,一條繡菊花,最后一條繡了梅花,正好湊成了一年四季的花卉,成了完整的一套。
盡管繡的是比從前慢了不少,但是成品出來之后,姜桃自己還是挺滿意的。她怕惹人注意,沒用師父傳承的特殊繡法,只用了普通的針法,但繡出來的東西卻比從前更有靈氣。
她師父以前就說她天賦異稟,又有著旁人難及的耐心,有時還會冒出一些奇思妙想,已然比她年輕時強上不少,青出于藍。但繡的東西卻過于匠氣,年紀小時可能還不顯,但后頭想更進一步,怕是困難。
刺繡這東西,也是一門藝術。就像畫畫似的,初時不過追求構圖、畫工,后頭就該追求意境了。
那時候的姜桃雖然活到了第二輩子,但一直被病痛束縛著,自然不可能有什么好的心境,就更別提手下作品能有意境了。
如今又重活一次,在生死邊緣再次掙扎,得了一個底子健康的身體,心境便忽然豁達了。
她覺得自己隱隱約約摸到了一些師父說的意境。
手帕繡好了,便是要城里去賣了。
姜楊說他正好有事情要去鎮子上一趟,幫她一起送到鋪子里就是了。
姜桃卻說不用。這幾條帕子她不準備賤賣,還是自己走一趟好。
于是這天一早,他們姐弟二人就在用過朝食后,和姜老太爺說了一聲,準備出門。
趙氏和周氏正湊在院子里的角落嘀嘀咕咕的。
這種情況已經持續好幾天了,姜桃見過幾回,起初還防備著她們耍什么陰招,但是后頭她們遲遲沒有動作,姜桃也就不管她們――只有千日做賊的,沒有千日防賊的,反正她也不怕她們,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便是。
趙氏和周氏起先以為姜桃是去送弟弟出門的,后頭看她竟也要走,便立刻追出來幾步。
“阿桃這是做什么去?”趙氏急急地問。
“帕子修繡好了,我送去賣錢。”姜桃說著話,便狐疑地打量她們緊張的神色,“兩位伯娘找我有事?”
周氏怕笨拙的趙氏說漏嘴,忙搶著笑道:“哪有什么事?就是看今日天氣不大好,想著你身子不大好,別在外頭著了涼。”
趙氏也跟著附和:“就是就是,我們擔心你罷了。不就賣幾條帕子,也不值幾個錢,你讓楊哥兒替你捎著,或者等年后得了空再拿進城也不遲。”
姜桃只覺得奇怪,但又猜不出她們為什么阻止自己出門,只繼續道:“我就是想在年前賣的,賣來的銀錢買些好的布料,彩線,也能做出更好的東西。”
趙氏說不出話了,只得去看口齒更伶俐的周氏。
周氏正支吾著,姜楊不耐煩地皺眉道:“兩位伯娘也說天氣不好,就別攔著我們了,我們早去早回,午飯前就能回來。再這么耽擱,可指不定什么時候。”
說罷便拉著姜桃離開。
姜楊是老太爺和老太太的眼珠子,身子骨又弱得很,趙氏和周氏不敢和他拉扯,只能放他們出了門。
等他們走遠了,趙氏就埋怨道:“你怎么就這么放那死丫頭出門了?難不成是忘了今日是什么日子?別回頭人來了,這死丫頭還沒回來,白忙活一場。”
周氏其實也挺不耐煩這個沉不住氣的嫂子的,但還是強笑著道:“爹娘就在屋里,難不成你敢為難楊哥兒?反正他們中午前就會回來,耽誤不了。再說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廟,今天不行還有明天,還能跑了她不成?”
…………
離開姜家越來越遠,姜桃還是忍不住回頭張望。她總覺得這兩個伯娘今天很有些古怪。
“不管他們,”姜楊頭也不回地道,“我在家里,她們不敢如何。”
姜桃就把頭轉了過來,見姜楊手里提著一個布兜,問他重不重,要不要她幫著提。
姜楊避開她去接布兜的手,“幾本書罷了,哪里會重。”
他這姐姐自打病過一場之后就變了,變得對他親近了不少不說,還總愛把他當孩子看。
姐弟倆走到村頭,搭了同村進城的牛車。
入城之后,姜楊說自己要去書齋,約定了一個時辰之后在城門口見面。
姜桃就揣著自己四條帕子,在最繁華的街道上逛了逛,選了街上門面最大、客人最多的芙蓉繡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