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縣試和府試不過隔了兩個月,這兩個月里除了縣試放榜那天姜家算熱鬧了一下——當天來了不少人賀喜,姜桃就去買了幾百個紅雞蛋,發給賀喜的人。
之后就又安靜下來,姜桃千叮嚀萬囑咐,讓家里人這段時間不要打擾姜楊看書。
之前小姜霖和姜楊一個屋,后來縣試之前小姜霖搬到了和蕭世南一起去住。
縣試之后,蕭世南干脆帶著小姜霖住到了蘇宅去,這樣他們早起上課也方便,不用擔心早上弄出動靜,把姜楊吵醒。
姜楊縣試之后便不去衛家上課了,只有偶爾不明白的地方或是寫了新的文章,才會去請教衛常謙。
他每天早上辰時起,然后一看就是一整天,除了出恭,其他時候幾乎都在屋里,一直要念到丑時末的樣子。
換算成現代的時間,大概就是早上七點起,讀到凌晨快三點,一天只睡四個小時。
看他這么鄭重的態度,姜桃再也不敢說什么“考個秀才就好”這種輕狂的話了。
考秀才這也太不容易了!這要是后頭考舉人,姜楊不得覺都不睡了?!
她有心想勸勸他的,到底年紀還小呢,不過十四歲,又是先天身子骨比旁人瘦弱的,這要是病倒了,可就是得不償失了!
她還想著自己雖然不懂四書五經,這上頭幫不上忙,但是她可以幫著制定一個比較科學的計劃時間表,這樣可以提高效率,姜楊也就能多休息一會兒了。
還有她以前看科舉的時候,主人公都會在自家搭建一個臨時考場,模擬科舉考場的氛圍,這樣也能事半功倍。
她打好腹稿就去找姜楊了。
沒想到還沒等把她的想到的和姜楊說,就看到他桌上早就有一份時間表了。
上面清楚地寫著每天什么時辰該做什么,每學上一個時辰,還有一刻鐘的休息時間。
不過到了休息的時候姜楊會去出恭,或者是在炕上閉一會兒眼。
她一直沒進來打擾他,就不知道他早就都給自己安排妥當了。
至于模擬考什么的,就更無用武之地了,衛常謙想辦法給他弄一些歷年真題來做,姜楊按著考試的流程和時間做,自己就給自己模擬了。
至于姜桃想勸他多睡會兒,他就道:“姐姐說的我都省得,一天兩個多時辰的睡眠對現在的我來說并不怎么辛苦,習慣了就好了。再說不是還有你給我燉的藥膳湯嗎,吃了精神更好。你看我這段時間都沒瘦。”
姜桃看他確實精神不錯,又看他有自己的主意,也就沒勸了。
后頭她和黃氏、衛夫人一道喝茶小聚——黃氏是時不時就來找姜桃聊天說話的,但是姜家現在是最高警戒狀態,姜桃白日里要么在繡坊,要么就在蘇宅,除了送飯絕對不會打擾姜楊的。
黃氏知道后都多來蘇宅尋她,但衛茹還跟著蘇如是學繡藝,也是要清靜的,姜桃和黃氏就窩在蘇宅的偏廳里聚會,后來可能是衛茹回去和她娘說了,衛夫人把她們請到了自家花廳,也加入了他們的茶話會。
三人本來就有交情,眼下又都是備考學子的家長,更是有聊不完的話。
聽姜桃說擔心,黃氏和衛夫人都勸她來著。
衛夫人說:“你起碼還日日都能見到你家阿楊。我家瑯兒你們應該都沒怎么見過,他一直跟著老太爺讀書的,雖然同住一個屋檐下,我一個月也見不了他幾回。如今是更別說了,老太爺直接把他那個院子封了。除了每天送吃穿用度的下人,我和我家老爺連想見他一面都困難。我都擔心死了。”
衛瑯一直是活在衛家人的嘴里,外人都沒怎么見過。
但是聽說衛老太爺當年對兒子讀書都不怎么上心的,卻對孫子親力親為地教導,想來是個天賦絕佳的少年了。
姜桃只見在地龍翻身的那個夜里和衛瑯打過一個照面,當時衛瑯站在衛老太爺身邊,看著也不過十六七的少年人,但面對那樣的天災卻八風不動的,有著超出年紀的沉穩。
姜桃就笑道:“衛老太爺是過來人,您一家子都是讀書人,書香門第,令郎更是天賦異稟。您都要擔心,我們豈不是更要擔心地睡不著覺了?”
衛夫人對兒子還是很自豪的,衛瑯十三歲的時候就成了連中小三元的秀才公。
那時候衛常謙也高興壞了,說衛瑯怕是要成為第二個衛老太爺,來個連中六元。
三代人里出了兩代連中六元的文曲星,這得是多大的榮光啊!翻遍史書都找不出幾家呢!
但是后頭衛老太爺卻沒讓衛瑯接著科考,說他還是太年輕,得壓一壓。
沒多久他就辭官了,衛常謙支撐門庭,再后來就是去年他們一家子都回到了這小縣城。
衛常謙和衛夫人都問過老太爺,說什么時候讓衛瑯再下場呢?
衛家祖輩都是農家人,總不能好不容易改換了門庭,真的就這樣成了白身。
衛老太爺一直說不是時候,且在等等。
一直等到去年秋天皇帝下旨大開恩科了,衛老太爺才松了口,說是時候了。
衛瑯這才要下場了,他要準備的是今年八月的鄉試。
衛夫人對兒子很自豪很有信心的,但還是謙虛地道:“話是這么說,但是當父母的,哪有不操心兒女的?雖然知道他天資高,又有老太爺看顧著,但就還是忍不住擔心。擔心他有沒有累到,有沒有吃好,唉……”
姜桃點頭說是的,“阿楊就在我隔壁住著,我一天都恨不能去看他八十回。但是又怕打擾他,所以才干脆白日都待在外頭。”
黃氏聽了她們聊了好一會兒,才搔頭道:“啊?原來你們都擔心這些啊,那咱們的情況還真不一樣。”
他們問黃氏情況怎么不一樣呢,黃氏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說:“你們是不擔心孩子成績,只擔心他會累到自己。我是相反的,我不怕他累壞,我就怕他不肯學呢。”
秦子玉也是早就鉆進書房里了,不過他可沒有姜楊那么高的自覺性和自律性。加上秦知縣衙門的瑣事也多,沒工夫看過他,他就只是看起來學的很認真,但是后來黃氏偶然去了一趟他書房,發現他桌子上四書五經下居然壓著畫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