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則上批準生產(chǎn)更多的4號坦克,但是3號坦克就必須停下來了。”李樂看著勃勞希契說道。
“3號坦克的地盤全部改裝成突擊炮,并且要使用威力更大的火炮。”
李樂的說法讓勃勞希契有些摸不到頭腦,他看著元首疑惑的開口:“我的元首,實際上,陸軍裝甲部隊還有數(shù)千輛的2號坦克和38t等著更換呢,停產(chǎn)3號坦克是不明智的。”
“我從未要停產(chǎn)過3號的生產(chǎn),我只是說停產(chǎn)3號坦克,并且把它全部改裝成3號突擊炮。”李樂辯解道。
他也知道在這種時候停產(chǎn)還算先進的3號坦克,有些過于勉強了,可是他缺少的就是時間,真正讓人感覺到急迫的也恰恰就是時間。
“將軍閣下,我們的敵人正在量產(chǎn)更先進更可怕的坦克,如果我們不趕緊生產(chǎn)更強大的戰(zhàn)車,我們的將士就會在戰(zhàn)場上損失慘重!”李樂拿出了自己的理由,試圖說服勃勞希契。
可是勃勞希契顯然對這種事情不太情愿,只是搖頭說道:“我的元首,我不知道究竟又是那個公司的人又向您游說了什么新式坦克。但是我想告訴你的是,我們還是很需要3號和4號坦克的。”
3號坦克是裝備給德國的裝甲部隊的,而3號突擊炮是裝備給德國的步兵部隊的。勃勞希契不愿意分散裝甲部隊的力量,這是他的想法。
畢竟裝甲部隊在39年到40年幾個月的時間里,取得了大量耀眼的戰(zhàn)果。現(xiàn)在裝甲部隊是德國陸軍的親兒子,受到得照顧可比步兵強了太多。
至于說掩護步兵進攻的3號突擊炮,這種武器夠用就好,沒有必要裝備太多,浪費有限的資源。
不要把40年時候的德軍想像的多么可怕,因為他們這個時候還裝備著37毫米口徑的反坦克炮,靠騾馬拖著105毫米口徑的野戰(zhàn)炮過日子。
比起同時期的日本來說,德軍手里的武器并沒有先進多少,大多數(shù)還都處于同一個水平線上。
這個時候的德軍,強就強在了兵種配合上,強在了對裝甲部隊和新興部隊,比如說傘兵還有轟炸機的運用上。
相反,等到德國的坦克等裝備開始超越日軍并且走上重量的不歸路之后,他們在戰(zhàn)場上就幾乎沒有再贏過了。
想來也可笑,后世被人封為經(jīng)典的虎式坦克還有豹式坦克,出現(xiàn)在戰(zhàn)場上之后,就成了救火隊員,東奔西走的為崩潰的德軍補窟窿……
而那些被人津津樂道的虎式坦克神話,那些超人的戰(zhàn)績,都是在防守反擊的情況下取得的——因為那個時候德軍已經(jīng)沒有能力再進攻了。
“4號坦克的產(chǎn)量,必須增加,這個將軍閣下您并不反對是么?”知道自己無法說服對方,李樂退而求其次。
勃勞希契也知道元首不會輕易讓步,看到元首妥協(xié),趕忙點頭說道:“是的,我的元首。我們陸軍需要更多的4號坦克。”
“在未來的半年時間內(nèi),我會想辦法生產(chǎn)2000輛4號坦克給你們。”看到勃勞希契同意了這個計劃,李樂給出了他的想法。
“暫時生產(chǎn)4號作為補充,不過我會盡可能的加強4號坦克的裝甲,還有火力。”接下來他堅持要改進4號坦克。
在1940年,樂觀的德國陸軍認為自己已經(jīng)天下無敵了,他們擁有更靈活的戰(zhàn)術(shù),擁有更多優(yōu)秀的士兵。
面對敵人堅固的重型坦克的時候,陸軍更愿意用靈活的配合來消滅對手。
他們會呼叫空軍,用俯沖轟炸機對付棘手的目標,或者用88毫米口徑的高射炮,壓制這些堅固的敵人坦克。
所以當李樂堅持研發(fā)火力更強裝甲更厚的坦克的時候,勃勞希契在心中是覺得李樂外行的。
陸軍方面不信任元首,對元首異想天開的創(chuàng)意也并不怎么買單。
不過波蘭還有法國的勝利,也讓勃勞希契對元首的前瞻性有一些拿捏不準,他分不清元首真的是科技先知,還是瞎貓碰上了死耗子。
“我的元首,如過您能保證2000輛坦克的數(shù)量,我不反對您改裝它們,讓它們變得更強。”在把握住了事情的重點之后,勃勞希契開出了自己的條件。
作為陸軍的總司令,他首先要保證的是陸軍的裝甲師可以拿到更多的坦克,如果元首能想辦法抱讓陸軍裝備2000輛新坦克,那他沒有理由拒絕更強的。
“很好!如你所愿,我會盡可能的確保陸軍的2000輛坦克,在半年內(nèi)到位。”李樂開空頭支票的速度不比勃勞希契慢,而且比對方堅定的多。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