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勞希契點了點頭,法國的b1坦克給他和他的裝甲部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7毫米口徑的反坦克炮,已經在戰場上顯得過時了。
過時的不僅僅是反坦克炮,還有德軍裝備的主力坦克2號還有38t。這兩種坦克裝甲薄火炮口徑小,已經不太適應未來的作戰。
可惜的是,眼前的元首似乎不太看好接替2號坦克還有38t坦克的3號還有4號。
“我的元首,既然您愿意保證4號坦克的產量,那我也會代表陸軍支持您的決定,優先裝備4號坦克。”
作為一名穿越者,李樂知道用4號坦克改裝成75長身管火炮的h型和j型,對抗t-34不過是權宜之計。
他需要的是一款火力驚人,瞄準系統和正面裝甲足夠的新型坦克。這種坦克使用4號差不多的底盤,略微的改一下就好。
理想的樣子,就是t-54之類的中型坦克。裝備88毫米口徑反坦克炮,如果有需要可以改成更強大的105毫米口徑反坦克炮。
憑借正面厚重的裝甲,還有精良的光學瞄準器,加上德國裝甲部隊的精英車組,用數量和配合來大量殲滅蘇軍的坦克。
在他的計劃里,空軍的對地攻擊機配合上坦克,能夠大量的殲滅蘇聯有生力量。有利比亞的石油供應——德軍可不怕和蘇軍不成比例的消耗下去。
一旦利比亞的油田到手,他就可以避免德軍遠征巴庫油田的送死戰略,變更巴巴羅薩計劃,給蘇軍一個大大的驚喜。
歷史上,因為資源爭奪陷入戰略被動的第三帝國,將擺脫被資源制約著戰略的局面。陸軍將領將能夠獨立的擬定作戰計劃,用更合理的安排,來殲滅更多的蘇軍。
李樂知道蘇軍的底蘊,也從后世的情況分析出了蘇軍的底線。實際上二戰雖然是蘇聯贏了德國,可也僅僅是贏了一線而已。
如果德國能夠在前期多殲滅300萬左右的蘇軍,那斯大林也就輸掉了戰爭,即便是有美國給的援助,也翻不了盤。
“我需要你召集將領,召開一個武器裝備發展會議。”李樂見暫時得到了勃勞希契的支持,就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來:“我需要抓緊時間生產士兵需要的武器,越多越好!”
“如您所愿,我的元首。”見元首有心來增加陸軍的實力,勃勞希契沒有理由拒絕。
而且他雖然聽說了元首在巴黎遇刺的消息,可他當時并不在現場,當然也就沒有懷疑李樂的身份。
實際上李樂表現出來的一切,很符合原來的那個元首的節奏:他很想插手陸軍內部的事務,卻又只能在裝甲部隊等新式部隊的裝備上指手畫腳。
再逾越這道底線,勃勞希契就會拒絕元首的任何打算。李樂雖然不知道有這條底線,但是他心中了解陸軍對元首的提防和抵觸。
所以他小心翼翼的發表自己的意見,盡量不去觸動陸軍方面的逆鱗。
現在看來效果還算不錯,至少勃勞希契愿意召開這么一個裝備發展會議。
“那么,就后天吧,就不要找維茨勒本了。”李樂結束了這一次的談話,讓維茨勒本又莫名其妙的中了一槍。
實際上勃勞希契知道維茨勒本做了一些事情,所以他對元首如此厭煩維茨勒本并不奇怪,他畢竟是陸軍總司令,有軍隊內一些屬于他自己的消息渠道。
在他看來,維茨勒本試圖挑戰如日中天的元首,本身就是不自量力的事情。可惜的是維茨勒本的錯誤已經鑄成,早在1937年的時候,就是如此了。
而今天,現在!元首指揮德國橫掃了波蘭,打敗了法國。這種時候誰又能撼動元首那強大的根基呢?
就連身為陸軍總司令的他,都要避開元首的鋒芒,盡量滿足元首的要求,又何況一個維茨勒本?
“是,我的元首,如果陸軍收到500輛4號坦克的訂單,那我會找一個理由讓維茨勒本去預備役擔任閑職。”勃勞希契最后給出了交易的籌碼。
李樂也愿意交換:“很好!我親愛的陸軍總司令,未來的陸軍元帥,很高興能和你談這么久。”
用一個陸軍將領的前途,換至少7個裝甲師,勃勞希契覺得自己賺了,而且大賺特賺。
而假元首李樂覺得自己可以停下浪費時間的生產,讓陸軍裝備更多更合適的坦克,也算是暫時獲得了成功。
所以他送勃勞希契的時候,滿臉的笑意……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