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亞翻滾的黃沙之中,一名戴著一頂圓形遮陽帽的技術人員,把手里的扳手丟在了腳下的木頭箱子上。
他瞇著眼睛看著遠處已經搭建好了的石油架,那東西在陽光的照耀下,形狀都變得有些模糊扭曲。
這里是炎熱的利比亞,這里是貧瘠的利比亞。7月的利比亞絕對是一個炎熱的地方,這里的一草一木都要經受熱浪的折磨。
“嘿,我說,元首竟然覺得在這種鳥不拉屎的地方,能找到昂貴的石油?”這名工程師擦了一把臉上的汗水,對身邊的人抱怨道。
盡管穿著短褲,衣服的袖子也已經挽成了短袖的模樣,可是這些來自德國的專家們,還是覺得自己熱得汗流浹背。
“別說了,還不是想到什么就讓手下人去做什么。從皇帝時代就開始這樣了,高層的腦袋啊……里面裝的都是豬腦子!”另一個人背著手,開啟了嘲諷模式。
“閉嘴!難道你覺得這里不夠好,想去勞動營里過日子么?”為首的一名老科學家哼了一聲,讓所有人都閉上了嘴巴。
跟著來到這里找石油的,可不只有地質科學家還有工程師,同時還有很多黨衛隊士兵。
因為陸軍現在還不方便出現在利比亞,所以德國拿出來的是黨衛隊,而不是國防軍的正規部隊。
雖然是黨衛隊,但是這支部隊叫黨衛軍或者更合適一些,因為他們不僅僅裝備了長槍武器,還帶著一門遠道而來的88毫米口徑高射炮。
顯然又是那個異想天開的元首大人,竟然為還沒有看見一滴石油的“油田”,準備了防空用的武器……
“在這片區域內,竟然有三個鉆探井在工作……我從未見過有這樣找石油的?!奔夹g人員們搖著腦袋,一臉的不信。
他們都是在這一行里工作了許多年的老工作者了,可是這一次元首找石油的辦法他們都覺得和兒戲差不多。
“沒有人連初步的勘測都忽略了,隨便劃一塊區域,就直接上鉆井平臺的!”一個專家就差罵街了,因為剛剛他還在操縱機械干這種在他看來毫無用處的工作。
黨衛隊的士兵堅持要在這里鉆探,甚至一些當地找來的勞工,都開始奉命搭建一些木頭的房屋,準備要在這里長期的駐扎下去了。
“難道說,元首說這里有黃金,他們也相信,并且投入更多的人來找么?”看著遠處又豎起了一個鉆井,高高的鋼鐵搭建的高塔高聳入云,又一個專家忍不住叫罵道。
為首的老專家倒是淡定的很,他搖了搖頭說道:“要是黃金,就用不著這么費勁去找了……現在的行情,石油可比黃金貴得多了?!?
是啊,他們來到這里,就是要找到戰爭急需的石油資源的。如果是黃金的話,值得他們大老遠的過來么?
如果能夠在這里發現石油,那么軸心國缺油的現狀就會得到緩解,羅馬尼亞那脆弱的單線供給壓力,也會得到有效的緩解。
另一方面,進軍北非也就變得順理成章,北非對軸心國的重要性也就不而喻了。
正說著話呢,遠處,有一排戰馬和駱駝組成的隊伍,浩浩蕩蕩的走了過來。
來自法國占領的阿爾及利亞還有意大利占領的突尼斯地區的物資,被送了過來。
法國人這一次在分艦隊的事情上,欠了德國一個人情。達爾朗元帥給意大利和德國在北非的行動提供了一些力所能及的支持。
比如說動用了一些法國在阿爾及利亞的糧食還有物資儲備,支援了這一次北非利比亞尋找石油的小規模行動。
法國人的投之以桃,讓德國人開采石油的進度加快了數倍。因為當年法國在阿爾及利亞儲備了一套石油鉆探設備,結果卻沒有來得及使用。
現在它被賣給了德國人,法國人小賺了一筆之后,象征性的得到了利比亞油田的百分之一股份,作為回報。
“昨天才剛剛運來20車的糧食,還有帳篷和飲用水,今天這送來的是什么???”有人好奇的看著駝隊。
一箱箱的物資被卸了下來,包括用來建造房屋的鐵釘等零件,還有一些腳手架之類的零部件。
更讓人欣慰的是,竟然為了改善這里的伙食,從意大利南部運來了蔬菜以及新鮮的水果。
這些東西即便是在德國境內,也并不是容易見到的好東西,看著被摞在帳篷邊緣的人造黃油還有魚肉罐頭,所有人都吞了一口唾沫。
能來這里的人都是地質還有石油鉆探方面的能人,里面還有兩個被元首特赦了的猶太工程師。
剛剛脫離了恐怖的集中營,就能來到海闊天空的利比亞,這簡直可以說是一種幸福。
更何況,在這里工作,還能吃到在德國都已經限量供應的各種美食。
不得不說,意大利人很享受生活,所以和意大利人共事的時候,至少不太可能會對不起自己的腸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