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給自己爭取最大的獲勝的希望,李樂決定要更改一些給自己添麻煩的所謂綱領。
他一直在儲備自己的力量,最近頻繁的接見黨衛隊內的高級干部,為的就是要在今天找希姆萊攤牌的時候,底氣更足一些。
實際上,德國內部對猶太人的人力資源近似于破壞性的浪費,也讓很多資本主義財閥們詬病。
雖然德國在這幾年,進行國有化的步驟一直在進行,可是究竟動了多少內核,就只有上帝才知道了。
保時捷法本還有克虜伯這類的大公司也就算了,很多公司也是在國有化的名義上運作而已。
很多企業的老板,或者說是幕后的老板,希望可以獲得更多的廉價工人,他們才不會介意給他們的究竟是猶太人,還是日耳曼人。
在過去的幾天里,德國已經為這些公司開設了整整30個猶太工人為主的工廠。
這些工廠有的是生產被服的,有的是生產皮革制品的,也有的是生產武器彈藥的,甚至還有一個民用的汽車制造工廠在籌備之中。
為了這些工廠,李樂可算是賣光了自己元首的面子。一邊說服投資的公司將分廠開到波蘭占領區去,一邊說服黨衛隊改進自己的勞動營。
軟硬兼施的情況下,李樂才把目前的這個框架搭建了起來,這可能是他穿越來的兩個半月時間里,做的最大的一件事了。
“……”看了一眼希姆萊,哪怕明知道他會陽奉陰違,繼續做一些迫害猶太人的事情,李樂也只能暫時做到如此了。
他已經安排了愛娃去監督,又提拔了幾個名義上忠于自己的手下,盡量看著希姆萊和他的人,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事。
……
北非,西迪拜尼拉,隆美爾在城市的唯一一條街道上,看著自己隆隆開過的裝甲部隊,以及穿插其間的汽車。
為了攜帶大量的補給,隆美爾手下的軍隊機械化程度可能是整個德國軍隊之中最高的。
這可不是能夠隨意湊合的環境,這片荒蕪的沙漠里,每一滴水每一滴油,都來自遙遠的補給站。
因為條件的限制,這里不能使用戰馬和其他牲畜來代替運輸,所以消耗比起東線之類的地方,更加巨大。
“長官!消耗的物資實在是太大了!進攻馬特魯比我們計算的,要消耗更多的資源。”一個后勤方面的軍官,對隆美爾抱怨著。
就在剛才,隆美爾的3萬大軍幾乎是兵不血刃的占領了西迪拜尼拉,可是因為一路上的消耗,他帶的日常用物資,也消耗了不少了。
實際上,雖然看起來,德國占領馬耳他,并且北非從利比亞到埃及一路上有許多港口,可是實際情況并沒有想象中那么樂觀。
首先,軸心國在北非的最大港口,是利比亞的首都的黎波里,這個吞吐量大約5萬噸的港口,距離隆美爾的距離已經遠到讓人絕望了。
然后,德國一直在瘋狂建設的重要港口蘇爾特,作為日后的石油運輸港口,現在的吞吐量少的讓人絕望。
經過德國工程師的設計,和使用了很多剛剛開發出來的浮動港口技術——這里的吞吐量也只有不足1萬噸。
不要小看這1萬噸的總量,這已經是原來蘇爾特這個小港口吞吐量的二十倍了。
意大利因為進攻埃及的需要,重點經營的港口,是班加西和托布魯克。
這兩個港口現在也無法滿足德國還有意大利聯軍的日常需要——班加西經過強化之后,吞吐量大約有5000噸,托布魯克更少,只有2000噸左右。
拜爾迪就不說了,經過戰爭的破壞和長期的忽視,這里的吞吐量幾乎就是兩位數而已。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隆美爾裝甲部隊的后勤補給,實際上耗費是非常驚人的。
差不多有300輛各種坦克類車輛,以及上千輛汽車裝甲車的隆美爾,現在的總消耗量,在5萬噸左右。
所以,這已經差不多就是北非軸心國運力的極限了。消耗在道路上的物資每天數以千計,任何一個看過消耗報告的人,都會覺得肉疼。
如果每天補給車隊運輸的物資,里面有三分之一是燃油的話,那到了前線西迪拜尼拉,隆美爾能拿到的補給油料,就只剩下一半了。
算上吃的和喝的,這消耗損失更大。原本在北非就是誰進攻誰倒霉,這都是港口補給能力決定的事情。
雖然因為利比亞油田的發現,讓利比亞境內的港口情況要比歷史上好了一些,可也沒有根本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