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再一次被拉回到北非,或者說被拉回到北非與中東交接的地方。這里有一個體面的名字,叫做蘇伊士運河,只不過這條運河的兩岸,大多數(shù)地方依舊還是黃沙一片。
隆美爾終于還是決定進攻了,在后勤不足的情況下,在他手里的汽車和物資都不太充足的情況下,開始了一場賭博式的進攻。
即便是深深信任著遠在柏林的元首,可隆美爾并沒有在短暫的幾個月內(nèi)被一個冒牌的希特勒改變自己的性格。
他在蘇伊士運河附近徘徊躊躇了一個星期之后,終于還是按耐不住自己心中的野獸,打響了讓最高統(tǒng)帥部還有總司令部都心驚膽戰(zhàn)的槍聲。
北非炎熱的氣溫,并沒有因為時間已經(jīng)是11月末發(fā)生任何的改變,這里依舊還是很炎熱,這里依舊還是一片黃沙。
德軍士兵在一個選定的地段內(nèi)開始強渡蘇伊士運河,冒著英軍并不猛烈的炮火,將勉強湊出來的木筏推進河水之中。
自從兩個多星期之前,德軍推進到蘇伊士運河沿線之后,這條人工運河上就沒有了任何往來的船只。
所以,至少這些渺小的木筏,算是重新賦予了蘇伊士運河生命,讓這里變得生機勃勃起來。
是的,真的是生機勃勃起來,木筏上時不時就會有士兵中彈跌入水中,鮮血染紅了河水,讓這里的一切都帶著生命的氣味。
或者更直觀一些的描述——空氣中彌漫著硫磺的味道,河水里彌散著鮮血,這里不是在孕育生命,而是在吞噬別人的生機。
“壓低腦袋!如果你們不想死的話!”靠在木筏前面,德軍士官們大聲的提醒著自己的手下。
雖然身經(jīng)百戰(zhàn),可北非戰(zhàn)場上的德軍士兵,這種渡河作戰(zhàn)的經(jīng)驗真的是不太多——這里大多數(shù)時候都看不到任何的水源,更別提在寶貴的水源里劃船了。
即便是苦澀的海水,在這里依舊也是寶貴的一種財富——當一個人連續(xù)用沙子洗五次衣服之后,能夠用海水把皮膚浸濕,就是一種美好的奢侈了。
“突突!突突!”對面的沙壩上面,曳光彈如同雨點一般掃落下來,打在木筏前面的沙袋,還有周圍的水中。
盡量壓低自己的身體,德軍士兵們瘋狂的搖動著自己手中的木槳。他們希望自己的木筏可以快速抵達對岸,所以拼命的劃著。
“突突突突!突突!”與對面的機槍聲音毫不相同,德軍的mg-42機槍吼叫起來。掩護渡河的子彈打在沙壩上,濺起了一片煙霧。
憑借著射速的碾壓,還有數(shù)量上的優(yōu)勢,德軍機槍很快就讓對面的機槍陣地沉寂了下去。
這個時候,劃船的德軍士兵仿佛是找到了機會,開始更大幅度的搖擺起自己的船槳。讓木筏更快速度的靠近對岸。
在他們視野所能看見的地方,德軍拋射的煙霧彈已經(jīng)形成了幕墻,遮擋著友軍的視線,也遮擋著敵人的視線。
看不到對岸的情況,也看不見敵人的陣地究竟多么堅固,這對維持士氣確實是有好處的。云里霧里的來到岸邊,德軍士兵們終于找回了腳踏實地的感覺。
還是那個熟悉的味道,雖然腳下躺著的是同伴們的尸體,可德軍士兵在對岸立刻找到了進攻的感覺。
當木排撞擊到河灘上的那一剎那,木筏上臥倒的德軍士兵,就借著慣性一躍而起,開始了他們的進攻。
沒有一點兒遲疑,機槍兵動作麻利的將機槍扛在了自己的肩膀上,副射手拎起了彈藥箱跟在身邊,兩個人上岸的速度甚至不超過2秒鐘。
“移動!保持移動!”士官拎著手里的mp-40沖鋒槍靠在一具尸體的旁邊,一邊對著自己的士兵們招手,一邊大聲的提醒他們躲避。
mp-40沖鋒槍是剛剛配發(fā)到非洲軍團手中的,和stg-44一樣,德軍正在努力的提高基層部隊的自動武器普及率。
元首因此把希望寄托在了三款武器上:mp-40還有stg-44,以及還在設(shè)計生產(chǎn)之中的g-43半自動步槍。
不知道基于什么樣的原因,元首相信美軍會在戰(zhàn)爭之中大量的投入半自動武器,其彈藥傾瀉能力,要比德軍強大一倍以上。
在這種確信的左右下,元首決心增加本國的彈藥生產(chǎn),并且提高部隊的自動武器普及速度。
軍隊內(nèi)最終確定的一類部隊步兵班標準配置,是一挺班用mg-42輕機槍,四支毛瑟98k步槍,兩支沖鋒槍和三支stg-44突擊步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