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利比亞油田,讓德國高層幾乎每一個人都拿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戈林甚至還知道一個秘密,那就是元首的人已經在中東找到了新的油田。
等戰爭結束了,中東地區自然也就落到了第三帝國的手里。到了那個時候,開發新的油田將讓德國成為世界之巔。
而站在這個國家的頂峰的,操控著一切并且成為日耳曼人最偉大的英雄的那幾個人里,一定有自己一個位置!
現在希姆萊要干什么?把這么一個財神加上英雄里的王者抓起來?然后當成是間諜處理?綁在椅子上打一頓,然后逼問錢都藏在哪了?
開什么玩笑?戈林把中東一個不小于利比亞和羅馬尼亞的油田的巨大財富放在心頭衡量了一下,就立刻覺得希姆萊的說法簡直就是一個白癡。
不過,本著遇到事情先裝傻,等一切都已經在自己掌握之中后再下注的原則,戈林也不會去告發希姆萊。
“你說的多慮了,陸軍空軍和海軍這么多人都看著元首的一舉一動呢,你的話完全沒有理由!”戈林搖了搖頭,仿佛在回絕希姆萊。
可是希姆萊只用了千分之一秒,就聽出了戈林話語里面隱藏的那一層意思:你自己去搞吧,別扯上我!我看熱鬧,等事成之后撈好處就可以了。
如果戈林真的反對希姆萊質疑元首,他大可直接了當的對希姆萊說更簡單的話:“你別找事,元首的地位不容置疑!”
但是戈林費了半天口舌,說了一大堆看似否定話,卻等于說是在用委婉的語氣,給希姆萊留下三分希望。
希姆萊知道,這是戈林在保持中立,同時也是在給他一個最后的期限。如果在登陸英國失敗之后,希姆萊必然會暴起發難,質疑元首的身份問題。而在那個時候,戈林就丟掉財富誘惑,準備接手元首這個權利寶座了。
那個時候,戈林會是希姆萊的支持者,同時也是希姆萊針對元首動作的直接受益者。
而如果元首在英國的作戰行動順利并且贏得了戰爭的勝利,那么希姆萊的質疑也就失效了。
到了那個時候,如果希姆萊東窗事發,戈林就會毫不猶豫的站在元首的那一邊,把希姆萊撕成碎片。
當然了,騎墻有的時候是最蠢笨的選擇,可有的時候就是非常明智的舉措了。戈林看似穩妥的騎墻,實際上卻是在他地位上最好的選擇方案。
他已經是元首指定的接班人了,身份地位就是他最有力的保障。他只要耐心的等待,無論元首最后怎樣,他都會是贏家。
只不過,希姆萊現在就比較危險了。他質疑元首的身份在這件事情之后,差不多又會被公開化了。上一次有一個海德里希陪著,元首似乎也不想鬧大,可這一次估計就沒有那么好運了。
對戈林點了點頭,有些魔怔了的希姆萊端起了酒杯,轉身向遠處走去。他瀟灑的離開,去準備為帝國的未來戰斗到最后一刻。
這一次他如此急躁,其實也是被李樂逼得無路可走了。元首的明槍暗箭,已經讓他感覺到了空前的危機。
一方面是他在黨衛隊內的地位直線下降,眼看著要被四大金剛分權架空了。
另一方面,現在黨衛隊里所有殺人放火的勾當,都是他在操作。這讓原本就很精明的希姆萊,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機。
無論從哪一個方向上來看,元首這都是準備要過河拆橋卸磨殺驢的節奏——誰是橋誰是驢,那是禿子頭上的跳蚤,明擺著的事……
所以,希姆萊急了,他越發的認為希特勒不會這么做,元首絕對是已經被人掉包了。
而如果元首是假的,那他就一定是別有目的才會鳩占鵲巢的!從這個推理延伸下去,唯一不能自圓其說的,是元首幫助德國打贏了各種近似于不能贏的戰斗。
北非是因為元首的利比亞油田,因為元首的浮動碼頭才勝利的;不列顛之戰是因為元首肯定了雷達的作用,并且情報準確才取得優勢的……
陸軍是元首在拼了命的強化,現在的陸軍坦克規模是幾個月前的二倍;海軍就更不用說了,之前就是魚腩部隊,現在卻縱橫大洋壓著海上霸主在打……
有了這一系列的勝利,所以質疑元首的人才想不通,也正因為有了這一系列的勝利,大部分人才連質疑假元首的身份都不敢。
希姆萊想通了,他認為之前的無數勝利,都是在為一場慘敗做鋪墊!既然對方動用了這么一個假元首臥底,出動了如此高級的間諜,自然要物盡其用才值得。
因此對方一定在等一次讓德國失敗到底的機會,而眼下最有可能的一個機會,就是德國登陸英國這場至關重要的戰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