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真的是……好地方……好地方。”走下了迎接自己的轎車,英國首相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都不知道用什么詞匯來形容自己眼前的景象了。
他的面前,站著的是武裝黨衛軍的士兵,路卡上甚至還有兩條看上去兇神惡煞的狼狗。
這里是德國東普魯士,也是著名的元首前線指揮部狼穴的所在地。
當然了,看在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的眼里,這里簡直就是一個風景如畫的……現代化集中營。
就在停車的地方,他就看到了兩側空地上,插著的那個可怕的地雷提示警告牌……這地方簡直就是一個雷區中間的小島。
更要命的是,他還看見了防空用的高射炮,還有夜間巡視所有地方用的探照燈。
加上一些掩體外面堆砌的沙袋,這里簡直就是一個堡壘,一個建筑在密林之中的現代化堡壘。
“歡迎您的到來!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首相先生!也同樣歡迎您,安東尼?艾登部長!”站在最外面迎接他們的,是第三帝國元首的秘書鮑曼。
如果不是因為兩國之間的“友誼”源遠流長,可能鮑曼都不會來迎接這么一個戰敗國的首相的。
現在,至少在表面上看,英國政府是第三帝國的盟友,而且是一個新晉的比較重要的盟友。
第三帝國承認英國在遠東地區的利益,包括印度還有緬甸在內的殖民地。實際上兩國之間的分歧并不嚴重,從一開始就不嚴重。
希特勒還活著的時候,他就夢想著和英國結盟,德國也從未想過要推翻英國在世界范圍內的霸權。
元首和戈林還有赫斯等人,都天真的認為,只要恐嚇一下英國,英國就會承認失敗并且讓出自己的利益。
其實,讓出的利益也并不多:希特勒希望獲得一些海外殖民地,但是這些殖民地并不撼動英國的根本利益。
兩國之間的沖突主要集中在歐洲誰是老大這一點上。現在問題已經很明顯了,李樂穿越之后,德國才是歐洲的老大。
在這一點被明確了下來之后,德國除了剝奪了英國的海軍之外,其實并沒有對英國做更多的約束。
而英國也為了能夠快速從戰爭的陰影中走出來,開始為德國提供大量的軍火。
從這一點來講,其實英國的首相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還有外交大臣安東尼?艾登爵士,都是賣國者。
艾德禮看見了鮑曼,臉色終于舒緩了一些。他的飛機降落在了東普魯士,結果一路上竟然沒有一個大人物來迎接他這個國家首相。
御用宣傳部長戈培爾博士聽說在柏林坐鎮,搞了一個什么戰時征兵宣傳,拍了二十多部電影,準備自說自話玩一個“柏林電影節”。
帝國元帥戈林幾天前趕去了慕尼黑,聽說烏鴉噴氣式戰斗機已經進入到了關鍵的試飛階段,他放心不下,去親自主持試飛和采購去了。
施佩爾最近在法國西海岸,正忙著振興法國的造船工業,整合歐洲的工業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