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比爾斯號驅逐艦上,艦長杰克皺著眉頭看著遠方的日本艦隊,有情報顯示日本的主力艦隊已經返航,可他依舊看不到任何勝利的希望。
日本艦隊在中途島有一個駐泊地,只是那里留下來支援可愛島和中途島日軍的戰(zhàn)艦,規(guī)模就已經足夠龐大了。
情報可沒有告訴他們,日軍在這里留下了兩艘巡洋艦,還有十艘以上的驅逐艦。
此時此刻的美軍艦隊,也只能硬著頭皮,用最原始的海軍戰(zhàn)斗方式,來打一場他們并不太擅長的戰(zhàn)斗了。
“讓所有的炮位準備!戰(zhàn)斗馬上就要開始了!”他大聲的命令自己的手下們,準備一場堂堂正正的海戰(zhàn)。
100年前的海戰(zhàn)可能就是這個樣子,雙方排列好隊形,然后用大炮來決定誰是勝利者。
隨著他的命令,美國海軍的炮手們,拉開了自己的炮閂,裝填好炮彈,做好了投入戰(zhàn)斗的準備。
這艘美國驅逐艦,其實已經是這個時代最新的驅逐艦了,因為它才剛剛下水20天而已。
弗萊徹級驅逐艦,是美國在1940年才設計完成的一種新式驅逐艦,如果按照歷史進程來說,它要在1942年前后才會大規(guī)模量產。
可是德國海軍在大西洋上的巨大成功,讓美國不得不認真考慮自己的反潛還有防空能力是否夠用。
于是,他們開始大規(guī)模的建造弗萊徹級驅逐艦,用來替換自己海軍之中的老舊驅逐艦。
那些被淘汰下來的驅逐艦都有償送給了英國反擊德國海軍使用,而美國海軍一口氣服役了20艘弗萊徹級驅逐艦。
隨著珍珠港事件發(fā)生,太平洋海戰(zhàn)爆發(fā),美國立刻加快了弗萊徹級驅逐艦的生產,現在已經又生產出了至少20艘全新的戰(zhàn)艦!
而這些新誕生的戰(zhàn)艦,就成了美國海軍驅逐艦家族中,新的支柱。
弗萊徹級驅逐艦最重要的武器是其主炮,由5門127毫米高平兩用艦炮及其射控裝置構成。
5門火炮的配置差不多是當時驅逐艦中比較主流的配置了,可以說火力并不算弱。
只可惜這種火炮在對付空中打擊還有敵軍驅逐艦的時候效果不錯,但是針對敵軍的巡洋艦的時候,就顯得比較薄弱了。
畢竟這種火炮要擔負打擊水面艦艇和遠距離空中目標的雙重任務,所以要強調射速,口徑無法造的太大。
美國海軍將艦炮分為平射艦炮和高平兩用艦炮兩類,前者是指最大仰角不超過35度,主要攻擊水面目標的艦炮。
后者是指最大仰角達到或者85度,能夠同時擔負對海打擊和防空任務的艦炮,而弗萊徹級驅逐艦上面裝備的mk12型127毫米38倍徑艦炮正屬于后者。
在炮塔布局上,弗萊徹級驅逐艦保持了三、四代驅逐艦普遍采用的樣式,全部主炮沿艦體中心線配置,保證單舷發(fā)揮最大火力。
炮位由前至后依次稱為51、52、53、54和55號炮位,其中51、52號炮位分別處在艦首甲板和前甲板室頂部,呈背負式結構,53、54號炮位在后甲板室頂部前后,呈背靠背布局,55號炮位在艦尾甲板上,與54號炮位呈背負式結構。
除了艦體中部的53號炮位射界為左右各140度外,其余各炮位的射界均為33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