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遺憾的是,美國愿意接受這樣的損失,可日軍卻已經在這樣的損失消耗中看到了自己的失敗。
美國損失的200架飛機根本不算什么,作為世界第一工業強國,這個時候的美國每個月生產的飛機遠遠多于這個數字。
可日軍這邊就尷尬了,雖然它的飛機產量也不小,但是和美國比較起來就顯得有些不夠看了。
另外,日本那坑爹的飛行員培養后備體系,實在是無法承受這樣的瘋狂消耗。
在日軍看來,一架飛機換掉十架美國飛機,他們都未必是賺的。現在的問題是,一架日本飛機,最多只能換兩架美國飛機了。
這還是在日本突然讓me-109e戰斗機參戰的前提下,取得的比較好看的戰果。
如果只依靠ki-43隼式戰斗機這種日本國產貨來拼殺,估計戰損比最高也就能到1比1.5左右。
對于日本來說,這樣的戰斗結果,絕對算是無法接受的。另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是,雙方的后勤補給速度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日本也是一個島國,但是它的輪船數量,真的沒有辦法和大英帝國這樣的傳統列強相提并論。
美國在新幾內亞作戰,背靠著的是非常近的澳大利亞,而在新幾內亞作戰的日軍,身后是自己都不怎么富余的馬來亞日本守軍。
所以,日本方面的壓力非常的大,尤其是運輸壓力。這樣的壓力讓日軍不得不率先做出變化,為戰局增加不穩定因素。
因為頂不住壓力被迫提前求變的戰役在歷史上有很多,比如說最有名的一個,就是秦趙長平之戰。
那一戰成就了人屠白起,也證明了綜合國力不行的國家,在戰場上主動求戰會是一個什么樣的結果。
遠在馬來亞藏身的日本聯合艦隊主力,也就是山本五十六麾下的第一航空艦隊還有第一艦隊了。
小澤治三郎現在指揮著這支艦隊,正在游弋于馬來亞與新幾內亞之間的海域,等待著決戰的機會。
可是這個機會一直都沒有出現,讓山本還有小澤都很著急。剛剛返回錨地補充油料的大和號戰列艦上,電報室接到了一段來自大本營的密電。
翻譯過來之后,電報室的值班軍官,把這封絕密的電報送到了山本五十六的面前。
他立正敬禮,然后遞上了這份電報,開口匯報道:“山本元帥!大本營的命令是,竭盡全力找到美國艦隊,殲滅它,奪回新幾內亞附近的制海權!”
“那樣的話,我們的艦隊又要主動出擊,只能率先暴露我們自己的位置……”山本五十六聽到了這個命令,頭痛的回答道。
對于這場海戰,山本的構想是美國艦隊率先加入戰斗,日本艦隊隨后針對美國艦隊實施打擊。
可現在看來,他的這個計劃是無法完成了:因為日本艦隊接下來要主動出擊,率先求戰。
他苦心布置這場海戰,保存著海軍剛剛積攢起來的海軍航空兵,目的就是等著美國海軍艦隊先露出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