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義歡微微沉思,不過他卻并不能,說出誰優誰劣。
天下局勢變化莫測,以后的事情并不好說,但眼下牽制東虜攻入關中,卻是他與陳名夏的共識。
先拿荊州,入川蜀,還是先入關中,這可以以后再定,眼下還是要先抵擋多鐸的南路大軍。
高義歡站起身來,“先生教誨,我銘記于心。還請先生擔任幕府書記一職,我還要多聽聽先生的教誨。”
陳名夏笑著拱手,“敢不從命!”
高義歡屬下有不少文臣,不過其中不少人,心里對于明朝還是很有感情,讓高義歡很不是滋味。
這個陳名夏的出現,無疑改變了現狀,使他手下多了另一派人可以使用。
說完,陳名夏又道:“李自成入京師之初,不信任京中大員,欲用崇禎十六年的進士為官,因而在京同年,多被卷入順案,不被南京任用。卑職可為將軍寫幾封書信,邀請楊廷鑒、宋之繩等人過來,為將軍效力。”
楊廷鑒是狀元宋之繩是榜樣,高義歡心中一動,老子這是要齊聚三元??!
高義歡也希望,陳名夏能通過同榜進士的關系,為他招募人才,于是笑道,“有先生引薦,我必然重用?!?
是夜,兩人談了許久,高義歡才讓人帶陳名夏去休息。
次日一早,高義成從屋內起來,準備交代魯義方,如何處理俘虜,以及在郾城、許州、襄城設官的事情之后,便要揮師北進,去榮澤,也就是古代官渡附近,同沿河布防的順軍會師。
時間到了七月底,關于北面的消息,已經十分清晰。
清軍一路,由石廷柱、葉臣統帥,正攻太原,吳三桂、阿濟格則攻大同,準備從陜北殺入關中,多鐸則率大軍入河南,攻打潼關。
李自成撤出北京后,把劉宗敏等人都帶回關中,并未留下足夠人馬守衛山西,可以說是失算了。
如果山西順軍夠多,那清軍絕對不敢,南北兩路包抄關中,李自成將有足夠的時間備戰。
這歸根結底,還是大順朝廷對于滿清的認識不夠,沒有將滿清視為爭奪天下的對手,戰略上還沒轉過彎來。
因為大戰略的失誤,所以順軍頻頻出錯,不過好在冤殺李巖的事情,應該不會再出現了。
歷史上李自成敗回關中后,李巖聽說河南各地反叛,于是主動請纓,愿意親率兩萬精兵,趕到中州,震懾地方,使得各郡縣不敢輕舉妄動,就算有一二叛亂者,也可以迅速撲滅。
這樣大順有關中河南之地,戰略位置上,還有很大的優勢,不過李自成懷疑李巖有異心,加之牛金星推波助瀾,說李巖見大順失敗,想脫離大順,去河南稱王,所以李自成將李巖和其弟李年一起斬殺。
李自成出身貧寒,大順軍的階級屬性,使得他對李巖這個名門之后,并不信任。
起初,他或許被李巖的才能折服,可隨著李巖的威望提高,李自成心里便恐懼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