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朝廷沒有幾支聽命的兵馬,現在拿這些軍閥根本沒有辦法。
王彥一陣沉默,終是沒再提軍紀的事情,而是直接道:“陛下對南寧侯挑起這次事端,極為不滿,不過考慮南寧侯對朝廷忠心耿耿,所以決定從輕處理。現在朝廷派我來處理此事,安撫高精忠,讓他收兵,但高精忠氣勢正盛,不太可能善罷甘休。”
王彥看了左良玉一眼,“本官準備近日便去高精忠營中,這里我提個要求,希望南寧侯守好武昌,不要輸的太難看,本官才好同高精忠談判,讓他放過武昌!”
左良玉將酒杯放下,心里已經有底,朝廷果然是向著他的。
幾日前南京的消息傳到武昌,嚇了左良玉一跳,差點沒聽黃澍的建議,放棄武昌東下南京,來個孤注一擲。
現在南京向著他,便讓他安心了,左鎮也不會腹背受敵了。
左良玉哈哈笑道,“欽差放心,本帥已經發兵阻擊高精忠,他沒那么容易殺到武昌。”
說完,他想到自己人馬與魏武的差距,忽然又補充道:“不過,什么事都怕夜長夢多!本侯雖有準備,但還是要請欽差盡快說服高精忠,讓他盡快收兵,以免局勢發生變化。”
王彥點了點頭,“本官明日就出發!”
左良玉大喜,“來來來~吃菜!”
“沒胃口,南寧候自己吃吧!”王彥卻站起身來,徑直離開酒桌。
徐勇看著王彥背影,啐了口唾沫,“操,這么橫!”說著看向左良玉,“大帥,他不給您面子!等這事完了,我路上弄死他。”
左良玉擺擺手,“一個窮酸而已,沒必要。來,我們喝!”
高精忠沒有直接反叛,就說明他不想和朝廷撕破臉皮,所以這件事是有得談地。
有朝廷出面調停,左良玉心中大定,他只要守住武昌,等著欽差同高精忠交涉出結果就行了。
左軍在江北損失四萬余人后,左良玉怕高義歡攻擊武昌,將兵力收縮向武昌,沿著長江布防。
不過高義歡卻沒有強渡長江,而是殺入武昌上游的湘北地區,這讓左良玉松了口氣,不過他也明白,高義歡攻擊湖南只是暫時的,最終還是會殺向武昌。
在魏武軍在湖南攻城拔寨時,左良玉也注意著高義歡的動向,當他得知魏武軍收集船只,人馬攻擊岳州時,就曉得高義歡還是要打武昌。
武昌是一座堅城,不過孤城不能久守。
魏武軍在長江對岸筑炮臺,控扼水道,如果大軍在兵臨城下,把城池一圍,那武昌與外界的聯系就斷了。
左良玉糧食不多,需要外界的糧食源源不斷的運入武昌,才能守住武昌,而一旦圍城,明朝又沒有兵馬會來武昌救他,糧食吃完,就是死路一條。
應此左良玉只有兩個辦法,要么阻止魏武軍接近武昌,要么在武昌城外構筑大營,與城池互為犄角,讓魏武軍無法將城池困死,維持一條南直到武昌的糧道。
魏武軍有騎兵的優勢,一旦接近武昌,在水陸被炮臺封鎖的情況下,陸路糧道也難以在魏武軍馬軍襲擾的情況下保持。
因此左良玉再三猶豫,最后還是決定派遣十萬人馬向西,與岳州守軍前后夾擊,把魏武軍拖著岳州,不讓魏武軍靠近武昌。
只是左良玉又不給開拔的糧餉,這十萬左軍,作戰的熱情并不高,大軍磨磨蹭蹭的耽擱些時日,出發后剛走到嘉魚縣,就聽說岳州失陷,大軍又退回到金水東岸布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