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和期貨本身就是風險較大的投資,傾家蕩產,清盤倒閉的例子并不少見。
這個東西在西方已經很常見,各國打仗基本都要借債,還有不少國王借錢不還,連累銀行倒閉,或者國家戰敗,債券立時便成廢紙的情況出現。
可是即便如此,還是有人樂意去購買,因為他與貨幣不同,有很高的收益存在。
商人能通過利率,還有價格的波動,有機會賺個盆滿缽滿,當然也就有人因此傾家蕩產。
有收益,就有風險,這其中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拿破侖戰爭時期,羅斯柴爾德家族先一步得到滑鐵盧戰爭的結果,故意出售手里的英國國債,讓人們以為英國戰敗,引發國債持有人大肆拋售英國國債,債券價格等同廢紙,羅斯柴爾德家族則趁機抄底,最后等英國戰勝的消息傳來,立刻賺得盤滿缽滿。
這里面有人賺了錢,有人虧了錢,當然,如果買的是法國國債,那就更慘了。
高義歡發行的債券和期貨同樣存在巨大風險,但是收益也有不少,要是怕風險可以不玩,可要是選擇玩一把,就得承擔風險。
面對這種新鮮的事物,大部分商人都比較謹慎,但無奈高義歡將債券和糧食捆綁,在加上有馬洪山等人帶頭,很快近期的糧食期票就被掃蕩一空。
當然這是高義歡和馬洪山配合,并沒有投放多少期票,起拍價也只定一兩六錢銀子,讓馬洪山等人能吃下,也有倒騰獲利的空間,讓他們倒賣期票發一筆財,從而帶動其他商人來參與交易。
此時中國的金融遠遠落后于西方,西方已經有了較為發達的銀行,還有股票、證券市場,商人可以玩錢生錢的把戲,有多種投資獲利的渠道,并且還催生了不少公司。
東方沒有這么發達的金融,商人賺了錢,除了放點高利貸,就是買地買田。地主士紳有了錢,也是放貸買田,多的銀子便埋在地下面,官員有錢同樣也是買地,最后一起做地主。
這么多銀子,沒有其它渠道投資,便只能買地收租,或者干脆埋在地下面。
直到多年后,金融的落后,依然使得國家的整個經濟畸形發展。
時下,隨著大量白銀通過海上走私涌入中國,便讓商人手中的錢處于不斷貶值的狀態。
商人和地主都有資產保值的需求,通常他們只能購置土地和實物來抵御通貨膨脹,但是能夠購置的土地和實物其實相當有限,大部分銀子,還是只能被埋在地下,沒有發揮出他的用處。
高義歡發的債券,是給這些錢一個渠道,期貨市場也是給他們一個錢生錢的機會。
當然世上沒有一本萬利的事,就算把錢埋家里,清軍一來,也有可能被挖出來,高義歡就發幾張紙,風險隱患就更加巨大了,但想要賺錢,想要糧食,就得承擔風險。
雖說大部分商人,對此都持謹慎的態度,不敢出手,但世面上的期票,還是被人掃蕩一空。
當馬洪山一伙人開始提糧往江南運糧時,其他商人立刻就急了。
沒奈何他們只能從馬洪山等人手中購買期票提糧,而馬員外花錢買了準入憑證,欺票的價格提一提,自然是合情合理了。
這樣一來,岳州期票交易就形成了兩個市場,第一級是有資金能夠買準入憑證的大商人,也不一定是糧商,只要有錢就成,他們通過競價買來大批期票,然后轉手賣給其他小商人,輕輕松松就賺了一比,讓不少人立時就喜歡上了這個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