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民的營地里,一群女人正在虞谷水兩岸,洗著衣物,孩童們則在帳篷間奔跑玩耍。
李巖騎馬駐立在高義歡身旁,他也聽同僚說過大王的事情,微微笑道:“大王今天又有感而發啊?”
高義歡一臉正色,“是有些感慨!”
“臣愿意洗耳恭聽。”李巖很識時務的給領導一個說話的機會。
高義歡微微沉吟道:“先生,你覺得這天下怪不怪?”不待李巖說話,高義歡便接著道:“孤王覺得很怪,很邪乎,幾百年一亂,幾百年一輪回,百姓遭受了多少困苦。”
“天下大勢如此,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治亂輪回,數千年來都是如此。”李巖開口道:“這或許就是天意和大勢吧!”
高義歡搖了搖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現象,而不是必然的結果,也并非天意。”
“是現象?”李巖微微皺眉,陷入了沉思,沒想到魏王會與他討論這么深刻,又有水平的話題。
高義歡微微頷首,“不錯,這只是一種由多種原因導致的現象,并非什么天意使然。孤王認為,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就是歷代王朝都沒有明確的目標和理想。”
“愿聞大王高見!”李巖不禁來了興趣。
高義歡身后的李來亨等人,也豎起了耳朵,大王今天扯的淡有點不一樣。
高義歡沉聲道:“歷代王朝掃平天下后,對于接下來該干什么,基本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大多還是像前朝,不去主動的解決問,而是等問題來了再去解決,所以每個王朝走向滅亡的方式大多一樣。一個王朝在經歷前期的繁榮后,各種老問題,再次迎面而來,因此在中后期會經歷一次改革,改革不成攻,加速滅亡,改革成攻,問題得打緩解,撐一段時間后,問題再爆發,再滅亡。”
李巖沉思著,魏王的話語,其實還可以直白一些,每個王朝初期,土地資源充沛,社會矛盾小,王朝欣欣向榮,到中后期,土地兼并,社會矛盾激化,王朝通常會進行一兩次改革,來抑制兼并,延續王朝的國祚,但抑制最后大多還是失敗,王朝再次滅亡,開啟下一個亂世。
“大王說的老問題,就是土地兼并吧!”李巖沉聲道:“這個問題臣也想過,百姓中有的勤奮,有的聰明,人之間存在差距,這就必然會導致一部分百姓成為士紳地主,土地必然會逐漸集中到少數人的手中。雖說這其中有人利用巧取豪奪的手段,來完成土地的兼并,但大多數士紳地主,還是幾輩人積累所得。土地兼并是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臣以為王朝可以抑制兼并,可以嚴懲非法兼并,但卻不能奪取富戶的土地再分配。因此兼并的大勢很難逆轉,王朝也避免不了滅亡。”
高義歡看了李巖一眼,幸虧他肚子里也有些硬貨,“先生說的有一點道理,也看見了問題的所在,但是還是沒有真正的嘗試解決問題。歷代王朝也是如此,手段也只是抑制兼并一種,君王在一統天下后,變沒了目標,或者說是滿足于一統天下,目標變成如何坐穩江山,甚至考慮的問題是怎么壓制和奴化百姓,來統治天下,而不是嘗試解決這個問題,導致天下數千年來沒有實質上的演進?土地兼并是個問題,但是他并非沒有解決之法。”
“演進?這是什么意思?難道演進能解決這個問題?”李巖不禁問道。
高義歡笑了笑:“儒家和士大夫,或者說我們中原文化,歷來崇古,認為越往后退,才是越好的,但事實上,整個社會卻是不斷向前演進。從三皇五帝初始社會,到夏商周的封建社會,再到秦王朝的中央集權社會,是不斷向前發展,而現在我們已經卡在這里兩千多年了。向前演進并不能解決土地兼并這個矛盾,但是他能降低著個矛盾對整個社會的影響力,使他不在成為主要的矛盾。”
高義歡不時嘣出的新詞,李巖早已經習慣,但是他這個社會向前的觀點,卻讓李巖有些震驚,而且有些話,他也還聽不明白。
儒家文化中,崇古尚古,一直以來的觀點都是三皇五帝,還有周公輔政的時代,才是最好的時代,往后那是一屆不如一屆。
“如果按著大王的意思,社會是向前發展,那歷代王朝還真是沒有目標了。”李巖沉思著,他一時間還難以接受高義歡的想法,但還是問道:“大王的理想與這個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