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明軍雖然效法魏軍,進行了諸多改革,甚至軍隊訓練的教材,都是高義歡所書的《士卒操典》。
不過明軍與魏軍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區別,這不僅是因為久經戰,還是因為明朝對軍隊的保障,并不到位。
魏軍軍功授爵,殺敵分田,明朝雖然盡力效法,保障了軍隊的錢糧,可是土地都掌握在士紳和藩王手中,加上老貴族和文官集團強大,導致新募之軍的地位,并不像魏國那么高,士卒也沒有軍功田可以分。
總而之,明朝滿足了軍隊的基本需求,不拖欠錢糧,可是魏國的士卒,不拖欠錢糧,只是基礎,除此之外,他們還有很高的社會地位,以及田地可分。
兩者之間的差別,造成了明軍雖能打仗,但是卻不能打硬仗,而且各部都不愿意啃硬骨頭,挑大梁,而魏軍則是爭著打硬仗。
王之仁六千兵馬,起初打得還不錯,將魏軍壓制在江灘,可是隨著魏軍越來越多,加上時間推移,明軍的問題就暴露出來,等騎兵突入,不多時,明軍就發生了潰敗。
曠野上,明軍士卒向南奔逃,數千魏軍向南急追,高一功領騎兵追殺王之仁,郝搖旗率千余精兵奪鎮江,李元胤則領兵控制灘頭,構筑炮陣,接應渡江的魏軍。
此時,八十余門紅夷大炮,在北岸排開,魏軍在江灘上挖坑,堆沙袋,作為大炮的炮位。
整條陣線下,炮焰閃爍,硝煙彌漫,將面上一艘福船,被火炮集火,逐漸傾覆。
魏軍小船蜂擁而上,火箭嗖嗖的射向福船,船帆被點燃,江面上濃煙滾滾,火光沖天。
南岸的炮擊,打亂了明軍水師對魏軍的阻攔,不少船只趁機劃向南岸。
這時小船上的魏軍發射的火箭,射向鄭森的坐船,三桅炮船的軟帆,被燒出多個大洞,船速逐漸降低下來。
“大將軍,撤吧!”甘輝滿臉硝煙的跑上船樓。
鄭森雙目赤紅,低聲嘶吼,“撤,我怎么對得起陛下的信任?”
收取北京失敗,守衛江防,又再次被突破,鄭森只覺得辜負了朱慈烺的信任,羞憤得無地自容。
“嘭!”的一聲響,鄭森身邊的護板炸開,一枚鐵彈,裹挾著碎木,橫掃整片甲板,甘輝急忙將他撲倒,自己背后卻被一截碎木插入,鮮血染紅一片。
明軍水師開炮轟擊著魏軍炮陣,江灘上泥土飛濺,魏軍炮陣在岸上,不管明軍如何猛轟,只要大炮在,炮陣就在。
魏軍炮手不擅長移動中開炮,可在岸上放炮,打得卻十分精準。
明軍船只中一炮,就是碎木飛濺,傷亡開始大大增加。
鄭森推開甘輝,看見甲板上一片狼藉,士卒翻滾哀嚎,鄭彩率領的左翼船隊,在炮擊下,開始向東撤退,只得憤恨的一咬牙,“撤!”
在朱慈烺的支持下,鄭森在鄭氏家族中的地位,大大的提升,可是鄭家畢竟不是鄭森的,而是鄭芝龍和他的兄弟們打拼出來的。
鄭森有同父的親兄弟,還有許多叔叔和堂兄、堂弟,他們也都掌握一定的實力,鄭彩見勢頭不妙,便果斷撤離。
鄭森心中悲憤,可是大勢已去,他只得下令,三桅炮船上,打起旗語,各艘福船便向東而去。
不少船帆被引燃的船只,速度越來越慢,最后癱瘓在江面上,燃起沖天的大火,還有滾滾濃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