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到了公元1652年,大魏武鼎二年七月。
明魏間的大戰,基本告一段落,明軍殘余退守廣東、福建、贛南三地,魏軍占據南直隸,浙江、湖廣,以及江西北部地區。
高義歡遂即下旨,改南直隸為安徽、江蘇兩個行省,湖廣為湖南、湖北兩個行省,不過北京和南京卻并不改名,依然稱京。
在朱慈烺翻越嶺南,退入廣州后,魏軍要消化占據的區域,加上并未做好繼續攻擊的準備,所以大軍止步,并不進行追擊,天下間便只有關外和巴蜀兩地還在交戰。
對于這兩個戰場,高義歡并不擔心,隨著魏軍占據江南和湖廣,人口、資源、賦稅大幅增加,國力暴漲,關外豪格人少糧少,西南孫可望運送物資不便,魏軍不用什么戰略,光耗也能耗垮他們。
七月間,江南酷暑,烈日將大地烤得發白,金聲桓從衡州府退到長沙,趙大憲亦從仙霞關,退到浙江金華,各部魏軍都不同程度的后退,暫避酷暑。
這時,高義歡卻并沒有歇著,而是頂著烈日,視察江南各地,將蘇州、松江等地的工坊跑了一個遍。
江南士紳地主和大商賈,本來對魏國抱有戒心,畢竟高義歡出身流寇,闖賊部將出身,他們始終擔心魏國會對他們下手,會打壓江南士紳和商賈。
可是高義歡卻親自視察各地作坊,并大撒訂單,進行政府采購,幫助江南各個大工坊復工,讓他逐漸改變了對大魏政權的看法,甚至令一些商賈,感到欣喜若狂。
歷代王朝基本都是重農輕商,江南的大商賈,就算家財萬貫,也需要依附于江南士族,地位比較低下,而大魏皇帝居然親自視察各大商賈的作坊,便讓一些人敏銳的察覺到了機會。
松江府,是江南絲織業最發達的區域,王彥離開常熟,在蘇州轉了一個多月后,便又領著一群人,來到了松江縣。
江南之地,經濟發達,人口向城市聚集,而早前修建的城池,并不能容納那么多人口,所以在縣城外,沿著官道形成了一條條的長街、集市、工坊。
高義歡一行人騎馬而來,老遠便見城池外的街道上,旗幡飄飄,人流穿梭,遠處繅絲工坊內,升起一道道的煙柱。
“陛下,前面就是松江縣!”陪同視察的商賈馬洪山,手指著遠處,“陛下是先進城休息,還是現在就去工坊看一看!”
雖說高義歡已經查看過不少工坊,但是他對江南的資本萌芽,對這些原始的手工作坊,依然興趣濃厚。
“去工坊看看!”高義歡拔動馬韁,雙腿夾了下馬腹,胯下火炭馬,便“咻”的一下沖出。
李來亨立時率數千騎兵,疾馳著沖出,超過高義歡一行人,先一步向作坊而去。
松江縣早知道高義歡來視察的消息,縣令與大批士紳、商賈早在城外迎接,聽說高義歡直接去了工坊,又匆匆趕往工坊。
高義歡到工坊時,數千魏軍士卒,玄衣衛甲士已經將工坊四周戒嚴。
“草民夏允熙,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一名三十多歲的中年商賈,拜服于地,微胖的身軀,激動的微微顫抖。
高義歡從馬上跳下來,將馬鞭丟給親衛,露出慈父的微笑道:“不必多禮,朕不請自來,希望不要影響工坊的生產!”
“陛下駕臨,是小民的福分,小民求之不得,一點也不影響。”夏允熙忙磕頭道。
高義歡揮手讓他起來,見他氣質并不像個商人,不禁隨口問道:“松江華亭人夏允彝、夏完淳,你可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