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沈何夕在校園里第十次被人攔下索要簽名的時候,她突然意識到,自己,似乎,大概……已經有了一點的名氣。
對此,蘇仟的說法是:“真是個自以為低調的好孩子。”
當然,低調和好孩子都要打上引號。
沈何夕畢竟是在學校里,《時光廚房》的節目本意是面向晚上十點依然在看電視的家庭主婦,現在連大學生也會認識她并且跟她要簽名,已經說明了這個節目開始火了。
是的,在開播十個月之后,時光廚房這個節目的影響力已經開始越來越大,除了家庭主婦和各位廚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上了這檔節目。
有個性也漂亮的主持人,各式各樣的美食,還有主持人和廚師之間看起來專業也有趣的互動,讓這個節目開始吸引更加低齡化的觀眾。除此之外,沈何夕參演了某部大制作電影的拍攝,盡管在里面只是出現了一個下巴和一雙手,憑借著精妙的表演和導演非常用心的排演修飾,她用到切下肉的動作與主角的驚險逃亡相搭配,在動人心魄的音樂的襯托下也成了那部電影里的經典片段之一。
因為那個情節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麥考林導演在首映式上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還談起了那個“用刀跳芭蕾的女孩兒”。
“效果遠超我的想象,起初我只想在他們(主角和反派)交談的時候,讓一個廚師在他們的后面做菜,沒想到的是我遇到了那么一位讓我驚奇的女孩兒,她的表現給了我很多的靈感。”
無論是接受他的邀請還是拒絕出演一個配角,這個女孩兒都讓他驚奇。記者順便問起因為前一段時間片兒國報紙刊登了他拜訪正川雄一的消息,讓很多人猜測他是不是要請正川雄一參加拍攝,要知道在頂級壽司店拍攝電影這種事很多片兒國本國的電影人都干過了,但是讓像是麥考林先生這樣的大導演親自登門,如果真的達成了,那么正川大家的壽司店聲望將邁向一個新的臺階。
沒想到無論是正川家還是麥考林先生都沒有對那次拜訪做出回應,幾個月之后上映的電影里也并沒有片兒國期待的正川大師的鏡頭。
那么現在這個“取代”了那位國寶級大師走上電影大屏幕的年輕人就引起了媒體的好奇。
“是個華夏人。”麥考林先生面對媒體的時候表情總像是對方欠了他酒錢,“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華夏女孩兒。正川大師向我推薦了她,在這一點上我跟正川大師說過再去片兒國我一定要請他喝一杯。”
在腐國,艾德蒙借著沈何夕參演電影的東風炒作著時光廚房的節目,直接導致了沈何夕的知名度直線上升,如果不是西方人對東方人的面部辨識度太低,她每天遇到的索要簽名事件還會再多幾倍。
在華夏,華夏女孩兒登上名導大片兒的新聞在一段時間內也是鋪天蓋地。
不少嗅覺靈敏的媒體找到了沈家的餃子館,對此,沈家的回應是,每人送上一盤餃子,接受采訪只談餃子館的事兒,對于師姑(師姐、朝君的妹妹)的事兒是一個字也不提。
沈何朝更是因為自己不會說話,每次被人攔下采訪的時候都笑著舉著自己的小本子:“語能力恢復期間,無法交談請諒解”。
在食客和廚師們的虎視眈眈之下,記者們都不太敢去為難一個啞巴,只能悻悻地放過他。
可憐的記者都不知道,這位高大俊秀笑容陽光的年輕男人就是他們想要搜尋的“用刀跳芭蕾的女孩兒”的哥哥。
其他人都學會了他們老板的那一招,看見了記者就一個勁兒的嘿嘿笑,我笑,我就是笑,我笑啊笑……面對一群只會呲牙笑的年輕廚師們,記者們都覺得很無力。
唔,餃子挺好吃,再掏錢打包兩份吧。
也有鎩羽而歸的娛樂記者干脆打包兩盤餃子回去給主編,希望他能看在美味的份上忘記自己的無功而反。
別說,居然還真的有幾家媒體成功了,一些記者甚至因此喜歡上了沈家的餃子,天天拿著記者證來吃飯沈何朝還一直免費,一來二去這些記者們也不好意思了,那個女孩兒找不到,但是新聞點他們還是能找到嘛。
于是一些腦子靈活的記者以沈何夕被選入參演外國大片為契機為沈家的餃子館做了幾期的美食專題,新派海味魯菜餃子的創新與發展,雖然是啞巴也能躋身年輕大師的年輕老板沈何朝,蹲守在小飯館后廚房的片兒國學徒,這些都是沈家被媒體們發掘出來的“新聞點”。
就連遛著小膩歪的沈老頭都被記者們拍了一張背影照取名為“漸漸走遠的那些大師”,寫了一篇纏綿激蕩令人唏噓感嘆的懷古抨今的文章……沈家的老爺子看見這個文章的題目臉都漲紅了,那天他是吃多了扒豬臉搭餅子有點便秘,所以遛狗的姿勢格外蹣跚蕭瑟,就這樣還能被這些記者們寫成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