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月令》有孟夏之月升麥,孟秋之月登谷。在宋國,水土肥沃的區域都是東種小麥,到了來年夏正時小麥豐收,接著又種栗苗。這樣耕種百畝之田,善農事者種出的糧食可以養活九人,普通的也可以達到五人之數?!?
董博文站在程千葉的面前,就著他新遞上的奏折,娓娓道來。
他悄悄看了一眼端坐在王座之上的主公。
主公一手支顎,認真而仔細的聆聽著,另一只手擱在桌上,白皙的手指無意識的滾動著桌面上一顆天青色的寶石。
“你繼續說?!敝鞴Я艘幌率?
那雙明晰清澈的雙眸正注視在他的身上。
向來認為自己十分沉得住氣得董博文心中也難免泛起一絲緊張。
主公的容貌俊美,對男子來說過于艷麗了一些。
但他身上帶著一股強大的氣場,那是一種自信,是一種能穩住一切,看透一切的自信。
這種高高在上的氣勢,配上他年輕俊逸的容貌,使得他具備了一種獨特的王者魅力。
董博文收斂了一下心神,主公對他呈遞上去的那篇《農本論》十分感興趣,單獨召見了他,這是他嶄露頭角的好機會,他一定要好好把握。
他抑制住自己的緊張,繼續往下說:“卑職自來汴京以后,細細考察過周邊的農務,發現我國即便是擅農事者租種兩百畝田,方才勉強養得活一家老小。遠遠比不上宋國下農的標準。”
程千葉:“依卿之見,乃是什么緣故所致?又有何良策?”
董博文跪了下來,從袖中取出兩冊書籍:“依卑職之見,此乃我國不曾致力推廣農家學之故。宋國重農,是以農業發達,民生富裕。其專門設有《田律》《倉律》二律,責令地方官員,盡地力之教。臣私以為我大晉也可擇而取之。”
夏菲接過書冊轉遞程千葉面前。
程千葉一頁頁的翻開,細細閱覽。
董博文觀察了一下程千葉的表情,不見有絲毫不悅之色,方才在心中松了一口氣。
這兩冊書他放在袖中了好幾日,一直不敢隨奏折一起呈遞上去。
他擔心在這晉宋兩國交戰之時,呈遞了宋國的法律讓主公參考借鑒,會引起主公的不悅。
但現在看起來,主公胸懷似海,倒無不悅之意。
程千葉翻閱著宋國的這兩本關于農業的律法,發現里面十分詳盡的提出了管理農林業的政策。
細致的提到了每畝田地播種種子的數量,不同節氣對應需要進行的農事,詳細介紹了各種先進的栽培技術,形成了一整套系統的農家之學。
她在心中感慨,難怪宋國民生如此富庶,確實是在農業管理方面有他的獨到之處。
“所以董卿的所奏之《農本論》是希望我們晉國推行以農業為本的國策?”
董博文再度猶豫了一下,事實上在他的思想中,晉國此時的首要之事,應該先發展農業,修養生息,再行擴張。
并不適宜這般頻繁作戰。
但現在戰場之上形勢一片大好,他又原是宋國人,新近才來到主公身邊,無論如何,他也不敢將此話說出口。
他只能說:“臣以為如今天下紛亂,流民四起。如果百姓能夠專注農事,穩定的增加人口。不但能讓國家財富迅速增加,更是能在對外作戰時候有效的征集兵力,對內有利于國家的安定?!?
程千葉點點頭:“是謂民樂農則樂戰,樸則安居而惡出。”
不同類型的人才,看問題的角度也不同,都能帶來有利于國家的政見。
她看得出來這個董博文還有不少未盡之,但此人剛剛入朝為官,君臣之間還沒有足夠的默契和信賴,程千葉覺得也不必急于一時。
董博文退出后。
程千葉想起一事,對身邊的夏菲道:“最近你抽些時間,幫我留意一下魏廝布,趙籍考那一些人?!?
夏菲領命:“主公可是覺得太保和奉常有何不對之處?”
程千葉心里很清楚,雖然她保持了晉國舊土上制度不變,只在汴京以及新奪取的土地上推行新政。但是隨著新政的實施,難免還是會觸犯到那些龐大的世家貴族集團的利益。
而且,隨著程千葉實力一日日的壯大,這些原來站在晉國權力頂峰的世家們,逐漸也開始意識到了自己家族正在不可控制的沒落了。
他們知道雖然主公現在還留著他們的地位和封地不變。但隨著國土的進一步擴展,主公的權力一再增強。總有一天,他們手中的那些土地和權力也會慢慢的被主公收回。
對于程千葉來說,每天在朝堂之上,看著這些守舊派的大臣心中對她怨氣橫生是正常現象。
她也只能慢慢架空他們的權力,再怎么樣也不能一下子就無故把這么多朝中老臣連根拔除。
程千葉不太把此事放在心上:“總之,我覺得他們對我的怨氣越來越重了,你好好的派人盯著他們就是,如果有發現什么異常,我們也正好借機把這些頑固的老頭真正鏟除了?!?
有些時候,一些壞事的發生,正是因為數個細小的不在意,湊巧碰到了一起。
近年來一路順風順水的程千葉突然就面臨了她穿越以來最大的一個危機。
首先是圍攻宋國都城的俞敦素遭遇了衛、魯兩國援兵的夾擊,戰況一時陷入慘烈而膠著的狀態。
其次涼州王李文廣,常山王呂宋,膠東王華宇直三人聯合出兵,大軍自北而下,連奪晉國數城。
史稱五國伐晉。
朝梧殿內,彌漫著一股壓抑而緊張的氣氛。
程千葉的面前站著的是她最為信任的臣子們。
張馥素來淺笑輕的神態不見了,他面色凝重,想起了今日在朝堂之上,朝臣們一片惶然。中間或明或暗的夾雜著對主公的非議之聲。